马锡五审判方式探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4325856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锡五审判方式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锡五审判方式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锡五审判方式探究(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锡五审判方式探究摘 要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在边区特有的战时环境、乡土环境、边区社会转 型、边区司法改革等因素共同作用促使下产生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实质是联系 群众、实现司法公平、公正。为化解边区的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对当今的司法活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马锡五审判方式;群众路线;司法便民引言马锡五在担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期间,经常深入基层,依靠 人民群众,调查研究案情,从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处理了一 些疑难案件,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称赞,被誉为马青天”。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中 国近现代法制史上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自上世纪8

2、0年代起,经过多年对马 锡五审判方式的研究,学界形成了许多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对当今的司法活动 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马锡五审 判方式的特点、对其审判方式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与深入的研究。一、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1.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产生,是适应抗日根据地社会性质演变的客观要求。抗 日根据地的社会性质已发生根本变化,不再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政治上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政权。也正是在这时,边区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这个专门的司法机 构。在经济上实行了减租减息,以及发展生产、

3、合理负担等经济说收政策,颁布 了土地条例、劳动保护条例、婚姻条例各项社会改革法规,使人民利益得到切实 保障。根据地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司法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人民司法 制度及革命的审判方式。马锡五这种“就地审判”、“迅速结案”、“案结事了”审判 方式的产生,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历史演变的客观要求。2. 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处于自然经济阶段。从经济结构上看, 绝大多数居民从事农业,牧畜是附带的副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中 还占有优势。农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文化也极端落后。国民政府于1932年就 颁布了民事诉讼法,由于相对专业、复杂的程序性规定,使得一般当事人在 缺乏法律专业知识人员帮助的情况下很难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特别是在大部分 人口还处于文盲状态的农村,更不能期望双方当事人可以熟练运用民事诉讼法 的规定选择自己需要的程序。马锡五这种以法官巡回接受起诉,不拘任何诉讼程 序,就地审判,以座谈会民主讨论案情的方式也是迎合了当时群众的需要。马锡 五审判方式与这样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是相适应的。3. 法律资源缺乏,可供判决做出的具体法律规定更少,调解成为办案的首选 方式。在1941年边区高等法院发布的指示中明确指出:“缺乏各种明文规定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