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初中学生科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431678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初中学生科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结题初中学生科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结题初中学生科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结题初中学生科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结题初中学生科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题初中学生科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初中学生科学审题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学生科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结题报告立项编号012171 负责及执笔人 李金金摘要:现代教育在教改新形势下,对中学科学来说,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熟练掌握“双基”,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和技巧,更要培养科学审题能力,它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 ,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题就是应用掌握的概念、规律,从题目的陈述中正确辨析出题目所给的具体条件或具体要求的过程,是解题的前提,也决定着解题的成败。关键词:科学素养 审题能力 题眼 模型一 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的科学课程标准

2、,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科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获得对科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新课标下的测验和考试十分重视学生阅读与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的考查,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或听到很多教师反映的同样一个困惑:一些学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一点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分析它的错误原因,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这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哪几种形式或者类型?如何通过教师的

3、教来减少这些可避免问题所占的比率?如何审题更加有效?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科学审题能力。经过一年的观察研究,我课题组发现造成审题能力低下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材的原因: 现在的教材非常注重丰富的情景素材供学生学习,强调科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试题涉及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具有信息量大等特点,有的题目甚至图文并茂,还有不少阅读型的中考题。这对学生的阅读、审题能力的要求比以前更高。2.教师的原因:多姿多彩的新课标、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专门的审题方法的指导,甚至没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

4、透对审题方法的指导,以致于学生到了初三还出现大量的审题上的错误,审题能力跟不上学习内容的变化和要求的提高。3.学生的原因:(1)生活经验的局限。学生生活在信息社会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已有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学生的生活经验会对学生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生活中的表达习惯会给学生带来根深蒂固的影响,往往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2)认知特点的制约。学生在初中的成长过程中,从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学生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不少学生不经过教师的指导,就不会有意识的借助于图形来理解题意,这需要教师找

5、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审题。(3)知识存储的因素。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散沙状的,别人提起来,他知道;或者是遇到了解型的填空,他会填,但不会链状、网络状地梳理知识,从而造成基本知识、方法的提取困难。(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现代教育在教改新形势下,对中学科学来说,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熟练掌握“双基”,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和技巧,更是顺应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审题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方面,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把握“题眼”,选择调用自己贮存的知识块,使问题得到解决。在科学中一些简洁明了的文字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指导学生能准确理解一个词,一

6、个句子,一段话或一个符号或图表所包含的科学道理,从而培养学生提取题中有效的解题信息。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 ,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题就是应用掌握的概念、规律,从题目的陈述中正确辨析出题目所给的具体条件或具体要求的过程,是解题的前提,也决定着解题的成败。(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A.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

7、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审题能力培养中,题眼把握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成长的过程,是不断模仿和练习的过程。3.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信息加工论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以启迪: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征,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和认知图式;短时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象狗熊拣苞米

8、一样,拣一个丢一个;“组块”理论,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成有意义的块状;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B实践依据:教师对科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够明显,教学方式、方法不当,同样的知识点讲了多次,同样的习题练了多次,教学成绩并不显著,解题能力的培养缺乏可操作性,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更加无所适从。所以题眼的把握与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二研究过程概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意义调查表明,许多解题者不习惯于在审题后再解题,不舍得在审题上下功夫,常常因对题目信息感知不足、理解不透,而导致解题思路混乱无序,解题过程障碍重重,甚至造成

9、错解。因此,我认为,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不断提高他们的审题能力这一课题是值得探讨的. 下面是我课题组在初中学生科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中实施的主要策略:(一) 强化解题过程中的审题意识:教师应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暴露学生不懂得审题,不善于审题造成的后果,加强审题意识教育,要警钟常鸣,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在未找到解决方法之前,就要审题不止。通过认真细致的阅读题目,明了题目要求的问题以及所提供的条件,弄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及进行的条件和遵循的规律,把握物理过程的不变量、变化量、关系量以及不同物理过程的联系。1、 推敲题目中的关键词句: 读题时,应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性的词、句应特别注意,绝不放过每

10、个细节。因为物理关键词不仅体现字面意思,而且往往隐藏了解题的关键信息。电学题目中经常出现“家庭电路”,这四个字隐藏的信息是:电源电压为220V;电路中的用电器是并联的(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等等信息)用电器“正常工作”意味着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力学题目中 “光滑”意味着没有摩擦阻力;放在“水平桌面上”意味着此时桌面所受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意味着该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轻绳”、“轻杆”,意味着绳子或杆的重量可以忽略;“标准状态下”表明气体的压强为1atm,温度为0;“缓慢地移动物体”,可认为物体一直处在受力平衡状态等等。而这些

11、信息往往恰好是解题的关键.科学题目不仅文字会隐藏信息,而且题目给出的“数据”中也常常隐藏信息。要教会学生通过“数据”搞清“数据”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从图表中获得更多信息:加强图形、图表等信息题训练,形成独立审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从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然后进行求解。对坐标图要分清横纵坐标的意义和单位,对表格题要注意行或者列的渐变关系等,多练习多总结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3 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用心良苦的命题老师,常在考题中设置隐含条件,解题时常会感到条件的不足,无从下手,解答此类问题一定要全面剖析题意,细心把握物理情景,反复琢磨关键词语,有机结合生活常识数据,无遗漏得将隐含条件

12、挖出,问题迎刃而解。科学习题大部分是在特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根据科学现象拟成。一部分条件已直接给出,往往也有一部分条件隐含在其内,如果找不出这些隐含条件,就会导致错解或无法求解。4.排除干扰条件: 为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辨认问题的审题能力,有些考题在题文、图表中,往往给出一些多余条件,与解题条件混杂在一起,对正常思维产生干扰,若不及时识别则会误入歧途,这类问题在审题时,只要正确把握物理现象本质,抓住物理模型特点,大胆排除干扰,迅速捕捉有用信息,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二)建立物理情景或物理模型根据题中提供信息,认清题目描述物理过程,培养想象能力,在头脑中直观清晰的展现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将抽象的物理

13、问题变得形象具体。1.作示意图 :作图是解物理题的一个基本功。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往往会得到启发,丰富对物理图景的想象力。2.结合简易示意图分析,理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一幅好的示意图,就是一种无声的启发。通过简易示意图分析,丰富对物理情景的想象力,可以理清题目中的物理过程,明确题意,为正确解题敲开大门。 小结:当遇到题目中的物理过程繁杂时,应从题目中表述时间先后的关键词语着手,合理想象物理情景,结合简易示意图分析,理清每个物理过程,并找出每个物理过程的联系,再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求解3.找“题眼”,明确命题者的立意:这是解题关键,能找出“题眼”,明确命题者的立意、设问的角度,弄清研究对象或过程,

14、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出题人到底考我们什么?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是把住了出题人的“脉”,解题过程自然得出。 (三)增强科学审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审题的广阔性:想办法让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到生活中去;要想方设法增加实验动手的机会,充分做好教材安排的每个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锻炼的机会,来增强动手能力;想办法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参观工厂、科技馆、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日常生活中不易遇到的、稀奇的、与物理密切相关的东西,增加感性认识,积累实践经验,科学学科的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还应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长度、质量、体积、速度的估测;瓦匠用的重垂线;乘中巴车经历的惯性现

15、象;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法,楼梯电灯电路;生活中利用压强的实例;筷子中的杠杆知识等生活类题目迎刃而解。三课题研究成果:(一)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养成了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解读教材,渐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课前,进行预习,了解和把握教材的主干和知识结构,为授课做好准备;课堂上,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强调学生要特别关注如:黑体字部分、概念、结论性语句、概念图、模式图等重要内容和信息,要求学生认真批注出每节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课后,要求学生及时对主要知识和内容进行整理和消化。(二)在实际解题练习中强化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各种版本和规格的

16、教辅资料琳琅满目,学生习题如同浩瀚大海,无边无际。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分题目质量好坏,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大搞题海战术,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解题能力非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学生解题训练前对习题的加工处理非常必要和重要,经过多次高质量的解题训练,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会得到不断得到强化。(三)在反思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考试是学校教学中很重要的活动,通过考试可以检测教学效果。教师及时利用好每次考试后的试卷做试卷分析,既可以让学生明确前段学习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又可以使学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认真审题的能力。经过试卷分析,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经验教训,也进一步在反思中提升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四研究成效与思考:研究成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