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源自辨自控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431666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源自辨自控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风险源自辨自控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风险源自辨自控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风险源自辨自控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风险源自辨自控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源自辨自控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源自辨自控方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TJ-05标风险自辨自控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TJ-5标项目经理部2017年7月目录第一章 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风险自辨及自控原则 11.3、适用范围 21.4、编制依据 2第二章 风险源自辨自控目标管理 4第三章管理组织机构 43.1、施工风险管理责任人 43.2、管理小组职责 5第四章 风险辨识 6第五章风险分级标准与接收准则 65.1 自身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评价准则 65.2 环境设施风险评估准则 95.2.1 环境设施风险评估基本准则 95.2.2 环境设施的重要性评价方法 105.2.

2、3 环境设施易损性评价方法 115.3 风险工程风险等级划分与风险接受准则 13第六章 本标段主要风险点及重大因素 14第七章 风险自控措施 187.1、基坑失稳类型工程风险预防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8基坑纵向滑坡 18、支撑失稳 19、坑底隆起 20、基坑围护结构流砂 217.2、冷冻法施工工程风险预防及突发事故应急措施 22、冷冻管内涌泥涌砂 22、冷冻孔温度回升 22、旁通道开挖面渗漏或局部坍塌 23、冷冻施工过程中地面隆起 23、冷冻施工结束后地面出现沉降 247.3、盾构法隧道特殊段推进施工风险预防及突发事故应急措施 24、建筑物(房屋等)、构筑物(设施等)变形过大 24、管线变

3、形过大 25、盾构穿越江河(海)防汛堤(墙)引起变形、开裂 26、盾构机始发突发风险事故 30、盾构机到达突发风险事故 32、盾构隧道进水风险事故 33第八章风险事故预案及险情逃生 348.1 突发火灾事故 348.2 区间隧道有害气体中毒 368.3 群体性食物中毒紧急救援预案内容 38第九章风险源清单 39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施工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提高项目部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做好对风险源的自我辨识及自我控 制能力,减少不利事件或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及其损失。(2)根据施工筹划和施工进度,以及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特点,在不同 时期的工程特性

4、和特点,对风险源有清晰的辨识及相应自控。1.2、风险自辨及自控原则风险自辨原则(1)由粗及细,由细及粗。由粗及细是指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并通过多种途径 对工程风险进行分解,逐渐细化,以获得对工程风险的广 泛认识,从而得到工程初始风险清单。而由细及粗是指从工程初始风险清 单的众多风险中,确定那些对建设工程目标实现有较大影响的工程风险, 作为主要风险,即作为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对策决策的主要对象。(2)严格界定风险内涵并考虑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3)先怀疑,后排除。不要轻易否定或排除某些风险,要通过认真的 分析进行确认或排除。(4)排除与确认并重。对于肯定不能排除但又不能肯定予以确认的风 险按

5、确认考虑。(5)必要时,可作实验论证。风险自控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2) 强化技术管理原则(3) 预防为主原则1.3、适用范围适用于常州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TJ-5标段工程风险管理, 范围主要包括:五角场站三角场站区间、三角场站、三角场站紫云站 区间工程。1.4、编制依据(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4)

6、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 GB50715-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5) 国家、行业和江苏省、常州市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6) 常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手册监测监控管理实施细则(常州轨 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7) 常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常州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8) 常州地铁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常州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9) 常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三角场站围护结构图;(10) 常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KC2103标段三角场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 细勘察阶段);(11) 常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

7、KC210标段五角场站三角场站岩土工程 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12) 常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KC210标段三角场站紫云站岩土工程勘 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补堪);(13) 常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M2-GC-TJ-05标段施工招标文件第二章风险源自辨自控目标管理1、对工程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和预控措施;2、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保护好项目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3、杜绝压力容器爆炸事故;4、规范安全质量行为,遏制“三违”行为。第三章管理组织机构3.1、施工风险管理责任人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对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

8、术管理体系的要求,结 合本合同段工程实际情况,建立工程风险管理保证体系。成立由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工程部长、安保部长组成的工程风险管理领 导体系,见下所示。组长:由项目经理黄从刚担任;副组长:由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陈潮学、总工刘元、畐U总工李华新、安 全总监陈建、副经理向智强担任;成 员:安保部长:陈建、工程部长:李兵、设备部长:庞满、物资 部长:叶元善 综合办公室主任:李海燕。其中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安全总监为施工风险管理直接责任人, 专职 安全员与现场工程师负责日常的风险工程情况资料收集整理及工程风险预 防方案的落实检查,各专业队增设专职风险工程巡察员。经理部风险管理 小组

9、与建设单位、咨询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工程参与各方负责人 代表组成工程现场风险管理的最高机构,由建设单位负责领导,实行“分 级管理,分工负责、集体决策”制,在现场有专职人员开展工作。3.2、管理小组职责(1) 风险自辨自控领导小组负责风险自辨自控管理工作。负责制订安 全风险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台帐;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监 督保证体系和安全风险监控网络。(2)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落实安全风险管理责任,积极采用先进的 风险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加强和改进安全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减少风 险灾害及风险损失。(3) 建立健全各级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制,成立领导班子及相关部门负 责人组成的安全风

10、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 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部安全风险管理负有全面责任;其他领 导、部门及人员,按照安全风险管理各自分工负有相应责任。(4) 根据各个风险等级对风险米取相应的自控措施,使不利事件或事故的概率及其损失降低或不发生。第四章风险辨识风险识别可采用检查表、专家调查、工程类比、事故树和归纳等方法。 根据风险的发生规律: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带 来损失,所以对于每个风险单元,首先根据地质情况、设计工法、结构形 式等,辨识出风险单元内的可能的风险事件以及风险因素,本次风险辨识 的方法主要依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资料、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法工艺

11、,采 用相似工程类比法,项目组邀请了一些相关专家对本工点相关资料进行熟 悉和现场踏勘后,结合项目组人员前期进行的风险工程风险单元的划分及 风险调查分析,对每个风险单元内可能的风险事件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商讨, 最终得出风险辨识结果。第五章风险分级标准与接收准则工程风险分级是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 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相关分级标准,对各类风险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等级进行判断,根据工程风险等级标准进行 等级划分,并编制风险分级清单。不同等级的工程风险应当按照风险接受准则,结合工程实际提出风险 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包括设计方案调整优化、工程

12、监测实施、施 工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理策略等内容。5.1自身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评价准则地下工程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 的风险,如深大基坑、大断面隧道等。自身风险发生可能性及损失评价主 要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 GB50652-201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分为不可能的、 罕见的、偶见的、可能的、频繁的五个等级,具体等级标准详见表5-1-1 :表5-1-1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表等级12345概率描述频繁的可能的偶见的罕见不可能的区间概率p 10%1%c P10%0.1% P1%0.01%W P0.1%P0.01%风险损失从五个方面进行考虑:人员伤

13、亡影响、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工期影响,按风险损失的影响程度分为可忽略的、需考虑的、严重的、非常严重的、灾难性的五级。具体等级标准及赋值详见表5-1-2 :表5-1-2风险损失等级表等级ABCDE风险损失影描述灾难性的非常严重的严重的需考虑的可忽略的依据风险因素概率等级和风险损失等级描述风险单元风险发生程度的等级,共分为四级,划分原则详见表5-1-3 :表5-1-3风险单元风险发生程度的等级表可能性损失不可能的罕见的偶见的可能的频繁的54321可忽略的EIV级V 级V 级级级需考虑的DV 级V 级级级n级严重CV 级级级n级I级非常严重的B级级n级I 级I级灾难性的A级n级I 级I 级

14、I级在风险评估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在工程活动之先给出地下自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等级和自身风险损失等级大小的准确值。通过对以往的地下工程风险案例统计分析、专 家评议、专家调查、工程类比、事故树等方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 发现地下工程自身的风险大小主要与地质条件、工程埋深、结构特征(地下结构层数、 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开挖方法)等风险因素有关。因此,为便于施工准备期风 险评估的实际操作,本次施工准备期的风险评估参照总体设计阶段的地下工程自身风险 的分级方法,并结合常州市区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和地区类似地下工程施工经验 进行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对“不同施工方法中地下工程自身的风险等级表”中风险等 级级别调整条件进行了修改补充。表中,明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地下结构的层数或基坑 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可以隧道之间的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作为分级参考 依据(详见表5-1-4 )。表5-1-4不同施工方法中地下工程自身的风险等级表风险 等级施工方法工程自身风险因素级别调整说明I级明挖法1、基坑深度16米,开挖范 围内分部厚度5米粉砂性土;2、基坑深度16米,承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