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来历及习俗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431643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夕节来历及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夕节来历及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夕节来历及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夕节来历及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夕节来历及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夕节来历及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夕节来历及习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七夕节来历及习俗欧阳引擎(2021.01.01)起源七夕节的来历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 早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 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还有明代罗硕物源日:“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 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的故事。直到汉代, 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 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 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 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单身女性节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也是一个提倡男女相亲的节日。民俗

2、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节首先是单身女子的节 日。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赵魁夫认为,中国古代,七 夕节应该杲单身女子最丿快乐的一天,即使是春节,不少女子都 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门,家中一般使唤男子走亲访友,只 有在七夕节,古代的单身女子可以着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与姐妹们聚会、玩耍。“七夕节最早杲在西汉的宫廷里执行的,后来流散到民 间。”赵魁夫说,在西汉宫廷,宫女们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恋爱, 所以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氏慧,女人们在 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赵魁夫告诉记者,七夕节流传到民间以后,被加入了诸

3、如 爱情.家庭美满等愿望,甚至还加上了提倡读书、写文章的内 涵,比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晒书的 片段。尽管七夕节各地风俗不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变的就是 以“乞求女子巧慧”为主。文化联系诗经小雅中有一首诗:“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鞘舉佩逐,不认其长。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七夕鹊桥会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 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 己。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 说。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

4、 首描写迢迢牵牛星: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月永脉不得语。”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 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此外,干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 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 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日:七月七日织女当渡 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日: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 牛郎也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 地

5、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北宋秦观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 枚举。节日习俗欧阳引擎创编2021.01.01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 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 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 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 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

6、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 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二不 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 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 卖乞氏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二“七月七 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 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 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 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 之得氏。”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 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

7、露重新盘湿, 花上乞得蜘蛛丝。各地习俗江南江南的刺绣女孩会在夜晚月光下,将一根绣花针轻轻放到 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廂张力将针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针 周围合出现水波纹,哪一个波纹最复杂,就会绣出最好的作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品,有时针上穿有红丝,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诗人林杰 的诗乞巧说:“七夕今宵看碧冑,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 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西南染指甲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年轻姑娘们在节日时用树的 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这样可以年轻美丽,对未婚女子而言还 意味着找到如意郎君。2胶东胶东地区则多在七夕拜七神姐。妇女们穿上新装,欢聚一 堂.盟结

8、七姐妹;少女们则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 的饼馍食品,称巧饼,用来祭祀织女。广东在广东,人们六月便开始准备,把稻谷.麦粒、绿豆等浸 在瓷碗里等待发芽。临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鹊桥,还合制作各 种精美的手工艺品。七夕之夜,人们在厅堂中摆放八仙桌,摆 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和女红巧物。闽南在闽南,当地人把织女称为“七娘妈,是保护孩子平安的 神。闽南的习俗在七夕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红 糖糯米饭以驱虫防瘟疫。河北(内丘)农历七月七内丘县城庙会,作为祭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设的庙会,在全国非常罕见。庙会祭祀的重头戏是拜天棚地

9、棚,在玉皇庙前展开天棚地棚,在周围摆放龙轿.龙袍、彩衣 彩鞋等供品,香客们不分昼夜,在天棚地棚前焚香朝拜,并敲 打乐器念唱他们自编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俗曲。庙会期间最有 人气的要算是唱神戏,轮番演出传统爱情剧目抬花桥、西届记、打金枝、八件衣、对花枪等,一直 演5至7天,七月初七晩必唱天河配,又称牛郎配织 女。等刹戏后,焚化所有祭品,称落棚,庙会结束。香港现时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过往的传统习俗,于七 姐诞当日到纸扎店购买“七姐衣二于当晚用来拜祭七姐。而过 往日子的妇女,亦有在拜祭之时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绿豆等物 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传得手艺。在坪洲及西贡,分别有两间七姐庙,坪洲的七姐庙名为仙 姊庙,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台湾七月七也是“七娘妈的诞辰,七娘妈是儿童的保护神,床 母是幼儿的保护神,台湾人有拜“床母”的习俗,有幼儿的家庭 便在这晚祭拜床母,还会焚烧纸钱“四方金”(或“刈金”)和“床 田衣除了在台南、鹿港还保有做十六岁成年礼,传统七夕民 俗活动在台湾已日渐式微,但在庙方宣传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下,近年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七夕民俗活动。2021.01.01欧阳引擎创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