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PDIUSBD12芯片的USB协议转换系统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431284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PDIUSBD12芯片的USB协议转换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PDIUSBD12芯片的USB协议转换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PDIUSBD12芯片的USB协议转换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PDIUSBD12芯片的USB协议转换系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PDIUSBD12芯片的USB协议转换系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PDIUSBD12芯片的USB协议转换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PDIUSBD12芯片的USB协议转换系统设计(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第1章绪论11.1概述11.1.1课题研究目的11.1.2国内外发展状况11.2USB接口及USB器件分析21.3系统方案设计41.4预期实现目标4第2章USB概述及协议62.1USB体系结构概述62.1.1USB系统描述62.1.2USB连接头及其供电方式82.1.3USB系统软硬件组成82.2USB编码方式与传输类型92.2.1USB的编码方式92.2.2USB传输92.3USB设备请求122.3.1USB标准请求格式122.3.2USB标准请求命令122.4USB设备的描述符132.4.1设备描述符132.4.2配置描述符142.4.3接口描述符142.4.4端点描述符

2、162.4.5字符串描述162.5总线协议192.6USB的枚举过程192.7USB主机接口及系统的功能202.8本章小结21第3章硬件特性及电路设计223.1单片机8051介绍223.2PDIUSBD12器件与微控制器的连接243.2.1PDIUSBD12功能描述243.2.2PDIUSBD12管脚配置243.2.3单片机与PDIUSBD12的连接253.3系统硬件设计263.3.1单片机电路设计263.3.2外围电路设计273.4本章小结29第4章程序设计及调试304.1概述304.1.1集成开发环境Keil简介304.1.2程序概述304.2固件程序344.2.1固件程序组成344.2.

3、2PDIUSBD12的底层操作354.2.3PDIUSBDI2命令接口程序364.2.4PDIUSBDI2的中断服务程序374.2.5主程序424.3程序调试454.3.1Keil编译器的使用454.3.2系统调试484.4本章小结51结论52参考文献53致谢54附录55附录1电路原理图55附录2PCB图56第1章绪论1.1概述1.1.1课题研究目的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各种计算机外围接口不断推陈出新,USB接口已经成为现今个人计算机上最重要的接口之一,各种电子消费产品也逐渐配置这种接口。USB接口是速度比较高的串行接口,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USB适用于低档外设与主机之间的高速

4、数据传输。从USB问世至今,USB在不断的自我完善,并走向成熟。从普通计算机用户、计算机工程师、到硬件芯片生产厂商,都已经完全认可了USB。传统的设备主要是基于RS-232的串行接口,随着计算机速度的提升,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不仅是速度上比较慢,而且由于其不支持热插拔。而USB接口由于支持热插拔,占有较少的系统软件硬件资源,厂商对于USB的硬件软件的支持也越来越完备,现在开发一个USB外设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和时间大大降低了。USB技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单片机作为最典型的嵌入式系统,推动了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成为现代电子系统中重要的智能化器件。因此,USB I/O外围设备的设计已成为电子领域

5、的主要技术之一1。本课题就是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功能简单的嵌入式USB外设,将其与PC机连接,通过USB接口实现PC机与外设之间的相互通信。1.1.2国内外发展状况1994年,Intel,Compaq,Digital,IBM,Microsoft,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成立了USB论坛,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形成了统一的意见,于1995年11月正式制定了USB 0.9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规范。在1996年,一些规模型经营的公司,他们的PC机、监视器,开始配备了USB接口。原有的所有接口和插槽依然保留,只增加一个USB接

6、插件,其目的是为了在扩展新的用途时使用。直到1997年,真正符合USB技术标准的外设才开始出现。直至Windows98推出之前,推出的USB功能模块并不多,原因除了因为传统的通信接口,如RS232,IEEE488等,一时难以退出应用领域外,一些早期的USB应用探索者步履艰难,抱怨的主因是宿主平台的实用性。Windows98对USB驱动软件(USBD)完善,使其可提供对USB的强有力的支持,对USB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自此,市场上涌现出大批的USB产品。USB1.0是目前推出的在支持USB的计算机与外设上普遍采用的标准。目前普遍采用的USB1协议主要应用在中低速外围设备上,它提供的传输速

7、度有低速1.5Mbps和全速12Mbps两种。可分别支持显示器、Modem、鼠标、键盘、扫描仪、打印机、光驱及大范围的多媒体设备。从国外的发展来看,人们对USB有着极大的重视程度,这从USB规范的改进速度之快及国际市场上基于USB的产品普及的范围可见一斑。从1994年公布V1.0FDR版本,短短一年时间版本增订了五次。说明技术人员正大力研究改善USB的性能。市场上基于USB的外设己囊括了所有的数字产品。可见国外在这方面已作了很多工作,并且目前也正以很快的速度发展2。 国内对于USB的研究在这几年才刚刚起步。市场上也可以见到各种USB产品,也有少量的专门讨论USB开发的国内网站。比较专业的稳定的

8、网站有USB开发网(),但因为在前几年还很少有人做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在相关网站上开发USB的文章量少,更新速度慢;国内知名高校的BBS(比如水木华:),上面相关的文章询问USB的人多,但回答问题的人仅限于几个。对USB芯片进行开发、技术服务和应用方案设计的公司更是寥寥无几。虽然在网上做调研所得到的信息并不完全,但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对USB技术研究的需求及欠缺。1.2USB接口及USB器件分析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快速、灵活的总线接口。与其它通信接口比较,USB接口的最大特点是易于使用,这也是USB的主要设计目标。作为一种高速总线接口,USB适用于多

9、种设备,如数码相机、MP3播放机、高速数据采集设备等。易于使用还表现在USB接口支持热插拔,并且所有的配置过程都由系统自动完成,无需用户干预。USB接口支持1.5Mb/s(低速)和12Mb/s(全速)的数据传输速率,扣除用于总线状态、控制和错误监测等的数据传输,USB的最大理论传输速率仍达1.2Mb/s或9.6Mb/s,远高于一般的串行总线接口。USB接口芯片价格低廉,这也大大促进USB设备的开发与应用。在进行一个USB设备开发之前,首先要根据具体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USB控制器。目前,市场上供应的USB控制器主要有两种:带USB接口的单片机(MCU)或纯粹的USB接口芯片。带USB接口的单片机

10、从应用上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从底层设计专用于USB控制的单片机,另一类是增加了USB接口的普通单片机,如Cypress公司的EZUSB(基于8051),选择这类USB控制器的最大好处在于开发者对系统结构和指令集非常熟悉,开发工具简单,但对于简单或低成本系统。其价格因素也是在实际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纯粹的USB接口芯片仅处理USB通信,必须有一个外部微处理器来进行协议处理和数据交换。这类典型产品有Philips公司的PDIUSBD12(并行接口),NS公司USBN9603/9604(并行接口),NetChip公司的NET2888等。USB接口芯片的主要特点是价格便宜、接口方便、可靠性高,

11、尤其适合于产品的改型设计(硬件上仅需对并行总线和中断进行改动,软件则需要增加微处理器的USB中断处理和数据交换程序,PC机的USB接口通信程序,无需对原有产品系统结构作很大的改动)2。PDIUSBD12是在USB协议设备端使用最多的芯片之一。此芯片是带有并行总线的全速USB接口器件,可与任何微控制器实现高速并行接口(2Mb/s),并用于许多外设。这种实现USB接口的标准组件,可以使设计者在不同类型的微控制器中选择最合适的微控制器,使用已有的结构和减少固件上的投资,从而用最快捷的方法实现最经济的USB设备,它具有以下特性:1、符合USB1.0版规范;2、高性能USB接口器件,集成了SIE, FI

12、FO存储器,收发器以及电压调整器;3、可以与任何外部微控制器/微处理起实现高速并行接(2MB/s);4、集成320B多结构的FIFO存储器;5、完全自治的直接内存存取(DMA)操作;6、可以通过软件控制与USB的连接;7、采用GoodLink技术的连接指示器,在通信时使LED闪烁;8、可编程的时钟频率输出;9、多中断模式实现批量和同步传输3。1.3系统方案设计以单片机原理,硬件资源的功能应用,PDIUSBD12芯片功能与接口设计,USB1.0协议等理论知识为基础,设计出完整的系统原理图。根据原理图,将硬件系统资源焊接成PCB板。根据系统功能,设计编写固件程序,下载后进行调试,实验板在单片机控制

13、下能单独工作后,然后和上位机进行联机调试,通过USB接口实现与上位机的相互通信。本课题涉及的理论知识主要是USB1.0协议,重点在于硬件设计,难点在于编程和整机的调试。经过论证,在实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为了降低系统的成本,选用接口级芯片PDIUSBD12,控制器选取8051,它有64k的存储容量,对于固件程序已经足够使用了;而且这款单片机支持在线编程,通过串口下载程序,这给程序的下载和使用带来来方便。程序设计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软件仿真采用Keil C51。1.4预期实现目标通过硬件电路和驱动程序(包括设备端和上位机端的驱动程序)实现以下目的:1、保证电路连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完成以单片机与U

14、SB接口芯片为主要芯片的电路板;2、完成程序的编写,主要是设备端的固件编程;3、通过硬件调试,单片机能独立控制电路板上元件工作;4、实现电路板与上位PC机双向传输。这需要与上位机进行联机调试,主要在软件部分实现。第2章USB概述及协议USB以USB主机为核心,以外围的USB设备为功能,组成了USB系统模型。主机是USB的核心,每次USB数据通信都必须是由USB主机来发起的,主机管理着USB设备。USB物理上是一个含有两条电源线(VCC,GND)和两条以差分方式产生信号的线(D+,D-),传输率可达12Mbps的串行接口,一个PC主机可以连接多达127个外围设备。USB协议是以令牌包为主的通信协

15、议,12Mbps的总线带宽被分割成1ms的帧,所有任务以时分传输(TDM)来分享总线。2.1USB体系结构概述2.1.1USB系统描述一个USB系统主要被定义为三个部分: USB的互连; USB的设备; USB的主机。 USB的互连是指USB设备与主机之间进行连接和通信的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总线的拓扑结构:USB设备与主机之间的各种连接方式; 内部层次关系:根据性能叠置,USB的任务被分配到系统的每一个层次; 数据流模式:描述了数据在系统中通过USB从产生方到使用方的流动方式;USB的调度:USB提供了一个共享的连接。对可以使用的连接进行了调度以支持同步数据传输,并且避免的优先级判别的开销。USB连接了USB设备和USB主机,USB的物理连接是有层次性的星型结构。每个网络集线器是在星型的中心,每条线段是点点连接。从主机到集线器或其功能部件,或从集线器到集线器或其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