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灾地震的方法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办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431120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灾地震的方法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防火灾地震的方法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防火灾地震的方法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防火灾地震的方法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灾地震的方法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办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火灾地震的方法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办法地震次生火灾是地震次生灾害中最易发生也是破坏性最大的灾种, 起火原因复杂,蔓延危害严重。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防火灾地震的方法, 欢迎阅读。防火灾地震的方法一、紧急疏散1、听到警报后,由各班负责人组织本班人员快速、有序第地撤离 办公楼到楼前空旷地段。2、撤离顺序,以班级为单位,快速自然形成单列纵队,快速撤离 办公楼。切莫惊慌失措、快速奔跑,造成秩序混乱。3、校领导要保证有效指挥,按要求进疏散至办公楼前空旷地段后, 办公室迅速清点人数后向局领导报告。二、紧急避震1、听到警报声,要保持镇定,应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2、在办公室的人员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俯卧或蹲下的

2、方式, 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异物击中,另一 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 己。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 膊在额前交叉,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 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5、遇到地震引发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摇晃停 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转移时要弯腰或匍匐、逆风而行。6、疏散后的集结点为空旷的地方,并要用双手抱头,防止被砸, 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三、火灾现场处置1、发现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和分管领导和部门电话。2、立即

3、切断电源,撤离易燃、易爆物品,打开所有出口通道。3、使用灭火器及其它灭火器材,奋力灭火。4、抢救受伤人员,重要财产:如现金、贵重物品、帐册等。5、保护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外人趁火打劫。6、根据火灾情况,疏散人员。7、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及时向公安消防部门的火场总指挥报告情 况,带领职工服从统一指挥。四、有关要求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将通过电话、口授等 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命令、指示一经发出全体干部职工必须立 即到岗到位,凡发现不到岗到位者追究责任。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3、本预案一旦启动,全体干部职工必须保证24小时手机

4、开机,凡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将追究个人责任。火灾逃生和地震自救办法遇到火灾的逃生办法1. 绳索自救法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过程中,脚要成 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2. 匍匐前进法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 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3. 毛巾捂鼻法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4. 棉被护身法用浸泡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用最 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5. 毛毯隔火法将毛毯等织物钉或夹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 火焰及烟气侵入。6. 被单拧结法把床单、被罩或窗帘等撕成条或

5、拧成麻花状,按绳索逃生的方式 沿外墙爬下。7. 卫生间避难法当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用毛巾紧塞门缝, 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8. 火场求救法白天应挥动鲜艳布条发出求救信号,晚上可挥动手电筒或白布条 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地震时的自救方法1. 大地震时不要急。2. 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 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3. 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 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4. 被埋要保存体力。室内避震须知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 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 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 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