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及对策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4286414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及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 ) 学生姓名: 王庆君 学号:0905031136专业: 物流管理系部: 经济贸易系设计(论文)题目 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及对策 指导教师: 朱萌2011年 10 月 01 日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目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农产品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越发突出,进一步的发展重点已从生产领域转入流通领域。因此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建设物流系统的加工流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成为除了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关键词:流通领域 农产品物流业 附加价值 目录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农产品物流特点。3.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4解决农产品物流系统设施的措施5总结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物流是现代流通的重要环节,被称为继原材料,劳动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贷业和信息等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物流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化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我国用7%的世界耕地面积养活了22%的世界总人口,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油料产量3245万吨,增产13.5%;糖料产量17000

3、万吨,增产5.9%;烤烟产量288万吨,增产18.4%;茶叶产量146万吨,增产5.2%;肉类总产量8534万吨,比上年增长5.4%;水产品产量5240万吨,增长3.4%;木材产量8357万立方米,增长15.1%。农产品产量及其庞大,相应的物流需求量业及其庞大。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物流概念就被引进中国,并得到了企业,政府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针对城市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规划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报告,并取得了高速蓬勃的发展。但是由于农业的落后和滞后性,针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系统研究还处于相对落后,现阶段我国主要农产品运输仍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专业性农产品物流设施稀缺,在流通的过程中

4、造成了大量的损失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存储,运输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在24%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另据统计,我国每年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如此之多的农产品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农产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生鲜超市不完善,需要改造升级;农产品物流节点缺乏规划,供应链运营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水平不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以及市场缺乏专业性人才是目前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建设现代化农产品物流系统开展农产品物流系统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二农产品物流特点。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

5、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 1.农产品物流数量特别大,品种特别多,从产出地到消费者手中装卸搬运包装等流程环节操作众多,并影响其运输质量。2.农产品物流要求高。一是由于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它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所以,农产品的物流特别要求“绿色物流”,在物流过程中做到不污染、不变质。二是由于农产品价格较低,一定要做到低成本运行。三是由于农产品流通涉及到保证与提高农民的收入。因此,在物流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服务增值,即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加工配送。 3.农产品物流难度大。一是包装难,二是运输难,三是仓储难。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活动出现得比较早,但无论是在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还是在

6、实际操作上,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都很缓慢。三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美国在世界上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论指导下,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它的突出优势在于物流链各个环节的社会化程度高,只要有服务需要就能提供相应的服务。荷兰等欧洲国家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比较发达,通过互联网进行物流链各环节的操作。如:荷兰的花卉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交换和订货系统,面向全球提供服务,目前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另外,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人均制冷和冷冻容积量居世界首位,拥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服务。日本的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农协作为

7、批发市场的主要供货团体,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 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物流的优势, 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销售。据统计,日本80%90%的农产品是经由批发市场这一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通过美国荷兰日本的三个例子解剖证明了我国在理论基础和物流体系还有相当程度的差距,首先体现在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资金,信息, 技术 ,和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还有当地的政府和国家是否有政策和教育方面的支持,以及现阶段市场对物流服务上的客观需求和未来的预期的供给。因此我国要发展农业物流企业就要切身于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中国农业物流。四解决农产品物流系统设施的措施1. 建设和完善流通

8、过程中的物流链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就要有先进的理论指导,统筹和规划物流链中的每个环节,要将物流从战略提升为商业模式,从企业和私营中独立出来,进入“营销方式”的竞争阶段,尤其是鲜食农产品是流通难度很大的鲜活商品,鲜食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安全低耗和理想货架期的保持,需要一个具备温度保证、无伤害保证、时空调运保证的现代物流系统,因此这需要完善的营销方式,通过连锁经营, 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引入农产品流通体系,以此保证市场能够最快,最完善,最安全的到达客户手中。2.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物流的顺利运转,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

9、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环节的设施建设等。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须特别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建立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提升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使我国农产品流通后劲明显不足。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的部分附加价值得不到实现。农产品储藏保鲜条件差,物流成本高,农产品时间价值难以保证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科技创新。因此,必须通过农产品现代物流关

10、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3. 提升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科技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一直处于区域自给自足的状态下,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忽视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使我国农产品流通后劲明显不足。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的部分附加价值得不到实现。农产品储藏保鲜条件差,物流成本高,农产品时间价值难以保证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科技创新。因此,必须将技术创新作为运输的战略位置,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加大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科研单位与物流企业

11、有机结合,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技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使之从初级产品整理加工变为技术含量高、贮藏时间长、具有品牌优势、附加值高的产品。 4. 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在当今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大,农业物流想突破传统就必须建设更为完善和高效的市场的动态处理,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因此,应在现有的农村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市场需求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数据库的交换及物流过程中的跟踪报告,能够及时准确上传数据给各用户端。通过对农产品物流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科学的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和发布,实现生产者、销售者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一方面保证生产过程的计

12、划性,降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网上订单、拍卖等方式,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5. 建立农产品物流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市场想及时准确到达各个环节,就必须着重每一个细节的环节,根据不同情况能够分析出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并相应的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分类,进而形成初步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不仅要结合WTO规则,制订能够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标准,而且要强化应用。6.加快物流人才培养。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利用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编写精品教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开展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五总结:参考文献:中国农业信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