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阅读期中试卷B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4259684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级阅读期中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级阅读期中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级阅读期中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级阅读期中试卷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级阅读期中试卷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级阅读期中试卷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级阅读期中试卷B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学年度上期 2013级五年制阅读与写作期中考试试卷(B卷)题 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 分阅卷人一、 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哽咽y 遗wi施 否fu泰 络绎yB. 机杼zh 羁鸟j 阡陌qin m 暧暧iC凋谢dio 一椽chun 平仄z 浑浑沌沌tnD粼粼ln 隽逸y 憩息q嫩蓝nn答案:D2、下列词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颓废 春深似海 丢眼 袅袅婷婷B悉悉琐琐 萦绕 屏风 杜撰C毋宁 默契 皎皎 深幽 D扎扎 萧索 隽妙 伶俐答案:B3、根据语境,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组是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_,

2、_,_,_,潭柘寺的钟声。西山的虫唱玉泉的月夜钓鱼台的柳影陶然亭的芦花A B C D答案:D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那是一种哮喘声,十分像俗语所谓的猫咒天,古罗马人用一个谐音词“独楞散”表示出来,听着那种音调,就觉得它仿佛是在恫吓,或是在愤怒。B.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C.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D.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答案:A5、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如毛的

3、细雨无因地由天上洒落着。(2)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黄绿的眼。(3)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4)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A拟人夸张排比夸张B拟人夸张、比喻排比比喻C比喻比喻拟人比喻D比喻夸张、拟人排比比喻答案:D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户庭无尘杂,( )。 ( ),复得返自然。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 2、(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4、盈盈一水间,(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5、( ),悠然现南山。采菊东篱下,三、阅读故都的秋选段,回答下列问题。(13分)(a)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c)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乙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d)从槐树叶底,朝东丙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e)说

5、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f)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下面所列的词语中,给文中空缺处甲、乙、丙、丁选择恰当的词。(2分)煮、泡、冲、烫;漫、细、忙、点;听得、听见、细听、聆听;洒、射、漏、照甲处()乙处()丙处()丁处()b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2分)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的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作者从_、

6、_、_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作者把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化在一起,_的眷恋,_的落寞。(5分)d句中说:“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那么,e句中的评议是否多余?(2分)答:_作者在f句中要求在“牵牛花”下还需有“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 (2分)A只有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秋天的气氛才会显得更加和谐。B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理解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C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牵牛花昂扬的生命力,借以比喻作者不息的追求。答案:泡 听得 细 漏 B 形 音 色 秋中有情 情中有秋 不多余,为了突出寂寞,孤独的

7、冷落之感 B四、连线题(共6分)将下列作家(编辑者)、作品用线连接。老舍 故都的秋郁达夫 归园田居徐陵 孔雀东南飞陶渊明 蒿里曹操 五月的青岛布封 天鹅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共14分)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

8、、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

9、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

10、钱,晚辈们会采下让你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到您的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叶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1题目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文中也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入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D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与荔枝蜜一课写法相同。2本文运用了_、_、 _、_等表达方式。(2分)3“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一项是(2分)(1)盛情邀请()(2)盛况空前()A参加盛会B盛意难却C身着盛装 D盛

11、气凌人4第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2分)5第段中画“ _”句子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6文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肥嘟嘟”等词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从文中再找出一例,写在下面。(2分)7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我”会说些什么?联系文章中心,发挥想像,把“我”说的话写在下面。(2分)答案1A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3(1)B(2)A4看到亲人来临,内心十分激动、喜悦。5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6黄澄澄红丢丢,或“原汤原水原汁原味”。7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中心,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六、作文(40分)选择自己感触较深的动植物,写一篇状物记叙文。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2)8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