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4251521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120分150分钟)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调侃(kn)彷徨(hung)捶击(chu)即兴演讲(j)B揣摩(m)襁褓(qing)殴打(u)挑拨离间(jin)C撰写(zhun)崭新(zhn)赋予(f)慷慨激昂(ki)D污蔑(mi)蛮横(hng)携手(xi)造谣中伤(y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借鉴晓得枯燥出类拔粹B权威屠杀崩溃词不达意C莹绕枷锁狡辩自圆其说D浩劫趋势卑鄙不休边幅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震突然袭来,慌乱中的人们不知所措,乱作了一团。B我们要严防坏

2、人挑拨离间,从中渔利。C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D在书店里,总有人看书如走马观花,对书籍袖手旁观。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B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C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的成就,稳国之基、安民之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坚实保障。D当下,这种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全部责任甚至主要责任的隔代抚养模式正成为家庭教育模式的主流。5名篇名句默写。(6分)(1),禅房花木深。(2)无意苦争春,。(3),儿女共沾巾。(

3、4),只有香如故。(5)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4分)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1)文段选自(书名)。这封信的内容由(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2分)(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2分)7我们开展了“古诗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4、并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1)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2分)(2)设计三个活动,选一个活动设计三个环节4分。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810题。(4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8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分)9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

5、简要分析。(2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志怪者也()(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抟扶摇而上者()(4)去以六月息者也()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野马也,尘埃也,

6、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2.“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3分)13.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和诗句各二句。4分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最后一次讲演12分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

7、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8、)15、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2分)16、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2分)你们:。我们:。17、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18、这一选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2分)19、这段文字验证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中的方面。从中可以表现闻一的精神。(2分)(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18题。(11分)文学:另一种造屋在国际安徒生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曹文轩我为什么要或者说我为什么喜欢写作?写作时,我感受到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一直在试图进行描述。但各种描述,都难以令我满意。后来,有一天,我终于

9、找到了一个确切的、理想的表达:写作便是建造房屋。文字建造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去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物质之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还有,也许我如此喜欢写作造屋,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满足了我天生向往和渴求自由的欲望。作为一种符号,文字本是一一对应这个世界的。一个个独立的符号可以在一定的语法之下,进行无穷无尽的组合。所有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

10、一个事实:语言早已离开现实,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这个王国的本质是自由,而这正契合了我们的自由欲望。这个王国有它的契约,但我们可以在这一契约之下,获得广阔的自由。写作,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翱翔,可以让我们自由之精神,得以光芒四射,可以让我们向往自由的心灵得以安顿。为自由而写作,而写作可以使你自由。因为屋子属于你,是你的空间。你可以在你构造的空间中让自己的心扉完全打开,让感情得以充分抒发,让你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且,造屋本身就会让你领略自由的快意。房子坐落在何处,是何种风格的屋子,一切,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当屋子终于按照你的心思矗立在你的眼前时,你的快意一定是无边无际的。那时,你定会对

11、自由顶礼膜拜。造屋,自然又是一次审美的历程。房子,是你美学的产物,又是你审美的对象。你面对着它不仅是外部,还有内部,它的造型,它的结构,它的气韵,它与自然的完美合一,会使你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的状态。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审美过程中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再后来,当我意识到了我所造的屋子不仅仅是属于我的,而且是属于任何一个愿意亲近它的孩子时,我完成了一次理念和境界的蜕变与升华。再写作,再造屋,许多时候我忘记了它们与我的个人关系,而只是在想着它们与孩子成千上万的孩子的关系。我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职责:我是在为孩子写作,在为孩子造屋。我开始变得认真、庄严,并感到神圣。我对每一座屋子的建造,殚精竭虑,严格到苛求。我

12、必须为他们建造这世界上最好、最经得起审美的屋子,虽然我知道难以做到,但我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去做。孩子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屋子的庇护。当狂风暴雨袭击他们时,他们需要屋子。天寒地冻的冬季,这屋子里生着火炉。酷暑难熬的夏日,四面窗户开着,凉风习习。黑夜降临,当恐怖像雾在荒野中升腾时,屋子会让他们无所畏惧。这屋子里,不仅有温床、美食,还有许多好玩的开发心智的器物。有高高矮矮的书柜,屋子乃为书,而这些书为书中之书。它们会净化他们的灵魂,会教他们如何做人。它们犹如一艘船,渡他们去彼岸;_。对于我而言,我最大的希望,也是最大的幸福,就是当他们长大离开这些屋子数年后,他们会时不时地回忆起曾经温暖过、庇护过他们的屋子,而那时,正老去的他们居然在回忆这些屋子时有了一种乡愁对,乡愁那样的感觉。这在我看来,就是我写作造屋的圆满。11生命不息,造屋不止。既是为我自己,更是为那些总让我牵挂、感到悲悯的孩子们。(选自中国校园文学中学读本2017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