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424148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在小学培养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会终身受益的。童年是人生的起步,也是学习的起点。一本好书能给孩子的快乐更清馨, 更持久,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呢?小学语文课时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体会课文表达 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通过有效的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要导航,教师范读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要比多媒体的音频及录 音更为直接。教师对文质兼美的文章有深刻的理解,并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可以直接的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而仔细领会课文的

2、思想内容。教师情感的投入,表情的变换,动作的挥洒,对学生加深课文的理解是无与伦比的,教师的鲜明形象一定深深的印在学生的心上, 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也跃跃欲试产 生“我也要读”的欲望。如船长一课中,船长与机械师、大 副的对话,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 “海水淹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还有几分钟?” “二十分钟。”“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 他。”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在范读这些对语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惊恐万分,一片混乱,轮船只剩下二十分钟就要下沉的危

3、机情境中去,想像我们的教室就是轮船,面前就是船长,他沉着、坚毅、果断、忘我,富 有应对危机的经验,我们在范读时一定要用浑厚、坚定的语气, 高亢激越的语调,铿锵快速的节奏,才能把船长的高大形象凸显 出来,真能感受到这个伟大的灵魂”。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 学生的朗读和欣赏水平, 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熏 陶。其次,掌握技巧,学会朗读。 朗读技巧一定是教师在把握课 文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知道学生读准滋阴,读顺句子,读出重音,读好语调,读清节奏。朗读技巧的掌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应在反复的训练中,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技巧才能变成能力。

4、 例如别了,我的祖国一课中的“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 全意爱着的中国! ”这个句子在文中曾反复的出现三次,但三次 所表达的情感度是有差别的。 如果把握不准,就谈不上真正理解 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对此教师就应该给予准确的范读知道。第一次出现在文章的开头, 是“我”发自内心的告别,语气要深情、 低沉、缓慢;第二次出现在中间,承上启下,不再是内心默默的 告别,而是作者面对跳跃不停的海波, 向祖国及亲友发出的呼唤, 语气要略微拖长,词语间要有停顿,语调要先低后高;第三次出现在结尾一段,是全文感情的高潮,蕴含着“我”对祖国未来寄 予的希望和信心,声音要发自肺腑,语速要加快,语调上扬高亢, 只有这样,

5、才能真切地表达出作者离别祖国的依依难舍的心情。为养成习惯,学习氛围,必须给班级学生更多的朗读机会,针对课文的内容、情感,可采取多种形式朗读,如个别读、齐读、小 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较读、接龙读、配乐读等。一定让 每个学生都得到表现的机会。再次,要求适度,培养兴趣。 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表情达意 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但是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呈逐步上升的阶梯状。 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对其朗读要求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能整齐划一地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执行,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和朗读水平,提高不同的要求,适当加以指导,给予表扬,让学 生在愉悦中朗读,

6、在认可中进步,在激励中成长。二、校外读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 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品质的铸就很大 程度上来源于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外读书比校内读书更为 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营造家庭,社会上的读书环境,树 立“大语文”观。首先,家人共读,交流体会。语文教师利用家长座谈会、家 访、校讯通等形式,向家长布置读书内容和读书要求,指导家长 在一周内安排一个或多个固定的读书时间, 家人聚集在一起, 共 读老师指定的篇目,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也可各读喜欢的 作品, 然后交流心得,

7、 分享感受。 其次借书朗读, 提高速度。“书 非借不能读也” 。教师和家长指导孩子借阅图书馆的书籍,那里 质优量足,孩子可随意挑选,按时送还 ,别看过程简单,好处 可是多多的, 一是图书馆是公民终身学习的大课堂, 是推动全民 阅读的主阵地,长期借书还书, 耳濡目染, 终身读书的习惯就会 养成,二是训练孩子的自主选择能力, 面对繁多的书目,能够选 择到自己需要的书籍, 也要很费周折的。 三是培养孩子信守承诺 的品质。另外阅读广泛书籍能够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 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和尊重真理, 富有责任心的健全的人格。三、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都是在说

8、 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及好处。 语文教师应知道学生做读书笔记, 尤 其是小学生,他们喜欢热闹的,看看 ; 不热闹的,翻翻而已,这 样对文章的理解、记忆都不够, 做读书笔记就很有意义了, 也是 让学生作为头疼的事了。 其实读书笔记一般为摘录、 提纲、批注、 心得等,格式及书法并不艰深。 摘要式读书笔记就把有关的语句, 段落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 把主要内容扼要地写出来, 既可 采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来写。批注是用圈点勾画的形式, 对语句、语段或全文内容加以注释、 说明或提出问题。 心得就是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启发或收获等。写读书 笔记,也会养成动脑的习惯,边读边写边思索,日积月累,受益 匪浅。总之,多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应是学生引以为豪的品质 和能力。用读书充实学生的心灵, 还可以提升他们对网瘾等负面 兴趣的免疫力。学生们从小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引导下, 阅读一卷,长大后才会自发地终身读书,成为习惯,受益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