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1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423717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1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1-1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1-1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1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1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 1-1 我与地坛(节选)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2一、素材点说1史铁生不幸被命运的重锤击中,在遭受突如其来的厄运时,他变得暴躁孤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对母亲的关爱熟视无睹。一直到母亲猝然去世之后,他才意识到母亲的伟大,才体会到“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他“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适用话题】母爱是这世上无可替代的情感行孝要趁早我们并不是荒漠之中的独行客成熟有时要付出代价2史铁生是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21岁时因病致残的他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拥有母亲的爱,可以与地坛对话。地坛给了他诸多生

2、命的启示,母亲的爱让他明白了要坚强地活下去。后来从事文学创作的他,尽情抒写着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可见幸与不幸是相对的。世间没有绝对的幸福,也没有绝对的不幸。史铁生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融合在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适用话题】人生与挫折幸与不幸笑对挫折人生的价值母爱无价二、素材运用史铁生曾在给盲童朋友中写道:“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局限的过程。这便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史铁生遇到了人生的弯道。

3、当他意识到他的梦想被残缺的身体所限制,人生的所有光彩都将与他无关时,他消极过,彷徨过。但最终他选择加足马力,藐视痛苦,在人生的这个“弯道”上,史铁生以一次完美的超越赢得了这场比赛,获得了他独有的幸福。试想,如果史铁生在面对人生的“弯道”时没有直面挑战,而是选择了畏缩不前,那么他终将被对手超越,也无法在人生的跑道上展现自己的精彩。一个成功的人,即使在人生的“弯道”处遇到强劲的对手,也一样可以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超越梦想。三、文摘精华史铁生的地坛2014年05月08日新京报他将身体放下,拾起精神的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思索,在残疾的身体上建立了最健康、最完善的精神世界。一个作家,十五年的时间,写下

4、一篇15000字的散文。每年平均1000字,效率太低?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虑,进而担心作家的稿费收入。如果你知道了作者和作品的名字,就会惊叹,正是作者的惜字如金,才能将对生命的追问浓缩在了短短的一篇文章里,使它成为人们不断诵读的经典。这,就是史铁生和他的我与地坛。下肢瘫痪,找不到工作,没有出路,人生走进了死胡同,史铁生开始驻足于地坛时,正处在这样的生存状态。苍凉、空旷的古园,让他有了静思的领地,可以反复、专注地思考自己的命运。上天不公?不公了又怎样,能懦弱地一死了之?自己死掉,“解脱”了。那母亲呢?如何面对儿子的“解脱”。自己残废的是身体,母亲却要承受比身躯更沉重的精神负担不敢安慰儿子,不敢打扰

5、儿子,更不敢放任儿子。她常常偷看在地坛里沉思的儿子,已确定他不会放弃或离开。在友人的笔下,史铁生也曾暴戾、愤怒。刚开始发病时,他甚至威胁医生,将自己的不幸归为医生的无能。但是,在我与地坛里,刚烈、暴躁的情绪已然消散,史铁生拥有了穿透磨难的坚韧和深邃。所以,我们看到了地坛里的四季风景,以及其他流连于此的人生剪影。当心中不再只有自己的痛苦,当思想的能力可以飞越身体去捕捉宇宙的气息,史铁生从大自然和他人身上吸取了走下去的勇气。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将身体放下,拾起精神的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思索,在残疾的身体上建立了最健康、最完善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是天国中的地坛,可以让他安静地哲思,让他妥善地进

6、行高贵的精神攀登。不幸如史铁生者,是极少数,精神健康如史铁生者,可能更是稀有得可怜。一时困阻,便走向极端,遭遇不公,就怨天尤人。几乎每天都读到负能量的信息,也经常在生活中被周围的人倾倒心灵垃圾。如果,我们都学习一下史铁生对命运的态度;如果,我们在物质丰富的同时能关注心灵建设;如果,我们看待外界的不顺心、不如意,像史铁生看待自己的残疾和病痛,我想,即使我们达不到他那样的超脱和深刻,也必定不至于轻易被击倒或者爆发。十几年前,我也去过地坛,觉得很安静,也很荒寂。溜了一圈,便离开了。在北京,如此人烟稀少的地方确实不多。后来,读了我与地坛,才感到庆幸,虽然上天给了史铁生如此残酷的命运,但至少还在偌大的都

7、市里,馈赠给了他一片安静的思想园地。十几年的时间,对于中国的都市可算是沧海桑田了,因为变化得太急速太剧烈,连生活在其中的土著都看不清、认不明。史铁生在之后的文章中也写到,此时的地坛已不是当年的样子。曾经有些担忧甚至悲哀地想到,如果他置身的是眼下喧闹的场景,还会找到一处静思园吗?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永远地离开了热爱他的人们,离开了地坛,离开了折磨他的病痛的身躯。他身后,留下了不少哲思的结晶,但我与地坛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因为它是用比肉体生命更高贵的精神生命书写的,会得以永生。而地坛那片古老的园林,也会陪伴他到永远,不管是在人间还是天国,高贵的灵魂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净土。对于地坛,唯一的遗留问题是给我们的,给我们这些仍在红尘中奔波的人。它要验证一下,我们能否也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坛?即使当年的寂静已不在,我们能否继承史铁生的精神力量,于喧闹中开掘出自己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