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说课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4223521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日绝句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夏日绝句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夏日绝句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夏日绝句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夏日绝句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夏日绝句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日绝句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夏日绝句说课稿.精品文档.夏日绝句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是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微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

2、,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三、说教法、学法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

3、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后期作品的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难点:借助资料的阅读,反复品悟,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五、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教师朗读古诗、板书课题、生读课题,质疑课题、谈所获信息。初读课文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再读古诗,为古诗划节奏。学习课文、理解诗意1、学习第二句古诗

4、: 站在乌江口的李清照之所以能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哪一位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 项羽何许人也?(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回答) 项羽对于李清照来说已经成为了历史,为何李清照在这里会独独思念他? 假如你是项羽你会选择逃过乌江还是拔剑自刎而死呢?重点体会项羽“不肯”过江东与“不能、不会、不愿意”过江东进行比较学习。突出项羽那种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这正是作者思念项羽的地方。品读第二句古诗学生品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读出感悟,读出对文本的理解,读出诗人李清照的心声。2、学习第一句古诗: 从“人杰”入手,引出刘邦也称张良、萧何、韩信为人中豪杰这个典故。 让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鬼雄”,进而学习屈原国殇有云:“身既死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第二个典故。 总结“项羽”这一历史典故。3、学生总结诗意。精读古诗站在乌江口的李清照之所以如此高亢地吟出夏日绝句,是因为她的眼前有了一副怎样的画卷?她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学生带着体会再精读古诗。学生背诵古诗。拓展升华学生谈对宋朝当权派(皇帝)、李清照、项羽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评价。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明白怎样做人了吗?学生汇报收集的爱国名言、警句,教师将李清照的“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送给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