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4212952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三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三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三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三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三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三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旬阳县城关二中“互助导学四步六环”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地球和地球仪教 材: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 第三课时主 备 人:梁提云 二次备课人:课程标准 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线的三个特点。2、经度的划分。3、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完成自主学习题目,师友分享学习成果,老师点拨,完成加上当堂训练等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经线、经度的特点,从而掌握地球仪的有关知识,为以后更好地为学习地理打好基础。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划分。2学习难点:东

2、西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范围。教法 学法教学方法:“四步.六环”教学模式,辅助以自学辅导法,练习法、谈话法等。学法指导:以导学案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和自主探究的方法。运用师友互助和小组合作,体会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梳理知识,指导学生小结的方法。教学准备1. 教具:大地球仪、经纬仪。2. 学具:小地球仪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导入自主学习争先恐后上台表现:从讲台上经纬仪上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的划分,表示方法,分布规律等按照学习纬线和纬度的方法,自学经线和经度,并试着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项目经线的特点定义形状指示方向长度学习任务二:项目经度0

3、经线经度表示方法标度范围半球划分度数的变化规律两个同学互相合作完成这个任务,一个从经纬仪上指出以上纬线,另外同伴说出其名称。在自行完成自主自主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师友相互检查完成情况合作探究阅读下图,读出图中的经度,分析经度分布规律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交流展示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教师画板图加以强调:以零度经线也就是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为西纬,用“W”表示.往东、往西度数增大。(板图略)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其他组员补充。收获平台1、经线线指示的 方向是( )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东北西南方向 D、西北东南方向2、表示东经的代

4、号是( ) A、E B、W C、N D、S3、一个经线圈是由几条经 线组成的( ) 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四条10、地球仪上经度为 70的经线有几条 ( ) A、一条 B、两条 C、三条 D、四条4、经度的范围是( ) A、0 90 B、0180 C、0 360 D、0805、0经线称为:( ) A、子午线 B、本初子午线 C、赤道 D、南回归线6、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20W,160E B、20E,160W C、0经线和 0纬线 D、 0经线和 180经线7、判断下列经线所属的东、西半球: 5W 10W 15W 165 E 170 E 175 E 20 E 50 E 150 W 80 W 60 E 120 W 完成填空选择题拓展延伸1、 读图,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界限和范围2、 读图,完成填充对照图1.4,两人合作制作简易地球仪,做完以后进行全班展示。板书设计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经线的特点:形状、指示方向、长短2、 纬度划分及分布3、 东西半球划分界限及范围4、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填充图3(2)、(3)中的第二题题,4、5、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