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所线路微机保护研究与设计论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421270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KV变电所线路微机保护研究与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35KV变电所线路微机保护研究与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35KV变电所线路微机保护研究与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35KV变电所线路微机保护研究与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35KV变电所线路微机保护研究与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KV变电所线路微机保护研究与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变电所线路微机保护研究与设计论文(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35kV变电所线路微机保护研究与设计姓名 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导师 论文完成日期 2011年9月25日摘 要论文论述了微机保护装置在国内外的开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设计了35KV线路保护功能配置方案和故障判据,对装置的算法进行设计,选择滤波性能良好的全波傅氏算法作为装置的算法,这样在无需增加硬件电路的根底上,即可完成数据采集。为了验证装置设计的故障判据的正确性,本文以小电流系统中的最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为例,建立了电力系统故障模型,通过仿真对小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方法;并采用RBF神经网络算法对故障模拟量进行滤波仿真。分析与仿真说明:小电流系统发生

2、单相接地短路时,线电压仍然对称,对负荷的供电根本没有影响,但是为了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可以根据零序电流的变化来发出告警信号;RBF算法具有良好的滤波性能,可以滤掉故障情况下模拟量的高次谐波,从而准确的采集数据进行计算以到达有效判断故障的目的。本文设计了一套35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装置的硬件结构由双CPU构成,包括由CPUl控制的按键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和由CPU2控制的低通滤波电路、数据采集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针对硬件开发了系统的软件,包括按键和液晶显示系统软件、串口通讯软件、数据采集系统和故障处理系统软件;实现了保护的三段式电流电压联锁保护、小电流告警、过负荷保护、PT断线检测,三相一次重

3、合闸等功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装置的算法和保护功能。测试结果说明:数据采集系统的精度满足系统的要求,装置能实现预定的功能。关键词:微机保护;数据采集;傅氏算法;单相接地短路;RBF神经网络算法。目录1 绪论111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的历史及开展现状1电力系统微机保护概述1微机保护的国内外历史及开展概况1国内外关于线路微机保护的研究现状212论文的主要内容 32. 35KV线路微机保护功能配置方案及算法设计42.1 35KV线路保护的功能配制方案 4 三段式电流电压联锁保护 4 小电流告警4 过负荷保护52.1.4 PT断线检测5 三相一次重合闸52.2 35KV线路保护的原理和特点5三段式电流电压

4、联锁保护原理 5 输电线路方向性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10 单相接地报警原理122.3 基于屡次谐波的周期函数算法-傅氏算法 132.4 本章总结163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滤波173.1 电力系统运行故障分析17 系统建模及参数调节17 系统中物理量的分析1932谐波概述213.3 RBF 网络拓扑结构及训练算法223.4 RBF神经网络用于非线性滤波233.5 本章总结264.1 系统硬件根本结构设计框图274.2 前端滤波和数据采集电路硬件设计27 低通滤波电路27 数据采集电路284.3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设计334.4 键盘和液晶显示电路设计34 LCD的功能及引脚介绍

5、37 键盘和液晶显示电路工作原理384.5 单片机出口控制电路和通讯电路设计39 单片机出口控制电路设计39 串口通讯电路设计394.6 装置的硬件抗干扰措施40415 线路微机保护系统的软件设计425.1 微机保护软件的系统配置 42 软件系统概述 42 系统软件系统构成 425.2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3 监控系统实现功能 43 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435.3 串口通讯软件设计 44串口通讯功能 44 串口通讯软件设计445.4 保护功能程序软件设计46保护功能软件实现功能46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47故障处理系统软件设计505.5 装置的软件抗干扰措施515.6 本章总结526装置实验结果

6、536.1 装置的实验结果53 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精度测试53 保护功能测试53547 结束语 55致谢56参考文献571 绪 论11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的历史及开展现状1电力系统微机保护概述电力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变电所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11OKV、35KV及以下的变电站一般与电力系统直接相关。变电所的可靠运行与国民经济的开展密切相关,其最大特点是发电、输配电,用电都必须在同一时刻完成,因此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自然因素和运行过程中的老化、操作错误等原因使电力系统产生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状态,为了及时处理这些故障,必须建立经济合理、技

7、术先进的变电所继电保护系统,实现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输电线路的保护是变电所继电保护系统中最重要的局部,一旦线路产生故障,将造成供电线路供电的不正常,严重时甚至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因此必须设计一套线路保护系统,将产生故障的线路迅速切除,线路保护系统的功能包括:(1)三段式电流的保护。(2)电流电压联锁保护和方向电流保护。(3)单相接地保护(4)过负荷保护。(5)重合闸和后加速保护。(6)线路PT断线检测。(7)低周减载保护。1微机保护的国内外历史及开展概况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根底而构成的继电保护。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一些学者的倡

8、导下开始进行研究的。早在50年前,美国著名学者JL Blackburn就提出用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但是因为当时计算机的价格较高,同时无法满足继电保护高速的要求,最终没有应用到实际,但是却对继电保护的理论计算方法和程序结构做了很多研究,这也为继电保护后来的开展奠定了根底。1975年初,英国GEC公司应用微处理机于变电所的控制和自动重合闸上的情况己有报道。1979年,IEEE的教育委员会组织了第一次世界性的计算机保护研究班。之后,世界各大继电器制造商都先后推出了各种商业性微机保护装置,微机保护逐渐趋于实用。意大利专家VCalderaro在基于平安性和可靠性的根底上,提出自适应算法处理电网

9、故障,并通过微处理器程序实现了反时限特性,曲线受微处理器温度、风速、辐射和光照的影响 15。在电力系统微机保护技术方面,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开展最快。在国内,我国的继电保护起步晚,但是近30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开展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也推动了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的开展。我国在对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过程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了先导的作用。从70年代开始,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和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得以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开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

10、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随着微机保护系统的成熟,系统的算法也越来越多样化,Zoran MRadojevi6在文章中提出了用于计算故障距离和判断故障类别的两种算法131,计算故障距离的算法将线路的正序、零序阻抗作为输入参数计算出距离;判断故障类别的算法将三次谐波的参数作为输入,计算出电弧电压的幅值,从幅值可以判断故障是暂时性故障还是永久性故障。到目前为止,从有关变电所自动化产品方面看。国内目前已有众多厂家能生产微机远动、微机保护等设备,大局部都已到达能投入实际运行的水平,有些产品如微机保护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微机保护自动化工作正处于飞速开展、蒸蒸日上的阶段。1国内外关于线路微机保护

11、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应用于微机保护的处理器有单片机、DSP和嵌入式的处理器。其中,DSP由于其独特的算法处理功能而在最近的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单片机是通过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CPU、ROM、RAM等封装在一个芯片中,具有接口设计简单、可靠性高、低功耗和性价比高的特点,从最初的8位单片机到16位、32位单片机的保护设计;从最初的单CPU到现在的多CPU,都在电力系统微机保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器。DSP处理器与单片机处理器不同,它是一种为了到达快速数学运算而具有特殊结构的微处理器,DSP的硬件资源丰富,开发平台先进,还具有计算能力强、精度高、总线速度快等特点,将DSP应用于微机保护系统,可以缩短数字滤波和算法的计算时间,还可以完成单片机的控制功能。总的来说,用单片机实现微机保护系统有以下几个优点:(1)单片机价格低廉,接1:3电路设计简单,扩展外围电路比拟容易。(2)单片机主要面向控制领域,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比拟高。(3)单片机技术根本已经成熟,可参考的例子和资料非常多,可以缩短开发周期。12论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设计了一套35KV微机线路保护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