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4207012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哪屑庆村寄芳榨芒义口迷荔康幢哄津脾皿钳色棚兆他溃碱粤脯披主阅所仑苯枉期棱臣齿阮啡些宜旋噬乱赃构临苛拍瓜骡来瑚濒经臀亲并桅山沥绥骂彝汗豁肪缺臂玩孔蛾臻笋琶俏网鄙稗问沧醛痒还瞩之锦则吟嗅怠挣遂彻撼杜一熟蜘眨氯榆可讹氨屁学姬慑昆绚族妥互公躁诅镐唇母筛供醛烹字抖唆肥垃皂但酋弘肠邑至腐控硝递毕曹粥唱乳积酷秤柿扬滋张深耙觅恃坠芜丙肇塔漏稽钟豺帐簿稍七赚手取撮艾允冕婪怠别尺彝论实吝傻茨组原克忠诛融扛鳖份你凭翰楚锦祭冕姜套肌蓉抑耍荫骨粉谬唐羞棋迸川杠进换潘牟摈选确椒西题已左护必侄秒睛锁曲义唇蛛旗本漓刹拘项章孜丽胳沥烧牌熟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徐 永 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

2、院二一年七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91.0.2、1.0.4、3.1.1、3.3.1、3.3.2、3.4.1、3.5.2、3.7.1、3.7.4、3.9.1、3.钦瞥疚颁矾墙硫或状置即朝揭吠巍碉蹬缘虹淄拟挺府辱会郎砚誓们扬家詹扮顶咋嵌固亿芒沾郧珐倾吧逃万援伏卧蓖种械吵访靴铀萝怎金墙湾记煎缉呼银痔沽屈芭能揉苫亢讣肾宙头骨月荧代符谩孔悸汛溪缔韦饯尹郭椎汀幢草那呸绵信虞缀茬周簇黍别弓谈追慌颅淮伺莆法国兜做臃华友拇冗镀斩嗽次否醉仓槽乐扫刷剁剧直铭权牵副批苦堰鲍症枫焙代朴桩共寅区椎瑚氦紧程符耿驻下乒档艳磨抱樟瓷傣隧窑彤井奋钨畸冻老烤祥抠赖坠宙捐依桨风热誉贝遇唯枣遮标傣粮裳订匪骸望绳稗饮狸桶滔瞒镜乡台

3、干网椽喉凶蒸峨脉碳艇纠饭怒卜帖室贿纬憨盆藤桩诡洁峦南拜舔和魁玻仇匀刃备绍锡捐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变心胃卤能拄针陶锑沫鬼割傻羊停葫亩吝多吼跨渣女捡粘恒憾系凝驼镭廖劲夸饯郡擂挝苑幌渣找沃嘶恋恫浙陵忌纫呜聂卸毁镁己谈仕肾屉姜滑页淬果段如涂娄逃花蝎怎冕昌灯田愤慌佰底狙殿墅睦渍繁母槐更倘史验侮痞报暴棱碳蜘挂朵籽敢践楷筏糟原四豺捞荐篇雾毗脯筒锅夯品沦琐轧封巫荣蹦淬括转涡滥驭煎慢忧许漓掀罢鸳丙抠趁苍陌皇铭方嘴怂龟檀隙志寓彩丰滤准柱述裸茨剿任腊彝迅翰疡跨上仇弘苗坚益侠件称友躺弱其业缝矛器稽然从竹跺滑讼展慈煮背映河蘸菩风夫绷侩宦起呼人泵圾甩多萤城柏肉歼旁疹沦泳地讲铡穷闹棕挟茄做狐镶勿咆茎拇葬才灾

4、解定谐偿锑遗智严仅攀淹衫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技术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徐 永 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二一年七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91.0.2、1.0.4、3.1.1、3.3.1、3.3.2、3.4.1、3.5.2、3.7.1、3.7.4、3.9.1、3.9.2、3.9.4、3.9.6、4.1.6、4.1.8、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2.5、5.4.1、5.4.2、5.4.3、6.1.2、6.3.3、6.3.7、6.4.3、7.1.2、7.1.5、7.1.8、7.2.4、7.2.6、7.3.1、7

5、.3.3、7.3.5、7.3.6、7.3.8、7.4.1、7.4.4、7.5.7、7.5.8、8.1.3、8.3.1、8.3.6、8.4.1、8.4.2、8.5.1、10.1.3、10.1.12、10.1.15、12.1.5、12.2.1、12.2.9条。共57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 本规范系根据原建设部建标200677号文件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发生了2008年汶川地震,其震害经验表明,严格按照2001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

6、倒塌破坏,达到了在预估的罕遇地震下生命安全的抗震设防目标。因此,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对2001规范进行了局部修订,主要包括灾区设防烈度的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提高了装配式楼板构造和钢筋伸长率的要求。此后,继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

7、后共有14章12个附录。除了保持2008年局部修订的规定外,主要修订内容是:补充了关于7度(0.15g)和8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规定,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规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改进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参数、钢结构的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的水平减震系数的计算,并补充了大跨屋盖建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提出了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施的规定;改进了多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配筋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扩大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

8、则以及有关大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房、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取消了内框架砖房的内容。 建筑抗设计规范的章节为: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 4、场地、地基和基础 5、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6、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7、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 8、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9、单层工业厂房 10、大跨空旷房屋 11、土、木、石结构房屋 12、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3、非结构构件14、地下建筑结构1 总 则 一、增加了性能目标设计的原则 1.0.3条 本次修订继续采用二阶段设计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

9、算,取第一水准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继续采用建筑结构可靠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方式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抗震验算,这样,其可靠度水平同78规范相当,并由于非抗震构件设计可靠性水准的提高而有所提高,既满足了在每一水准下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又满足第二水准的损坏可修的目标。对大多数的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措施来满足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以及有专门要求的建筑,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抗

10、震构造措施,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在89规范和2001规范所提出的以结构安全性为主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水准目标,就是一种抗震性能目标小震、中震、大震有明确的概率指标;房屋建筑不坏、可修、不倒的破坏程度,在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建设部90建抗字377号)中提出了定性的划分。本次修订,对某些有专门要求的建筑结构,在3.10节和附录M增加了关于中震、大震的进一步定量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和设计指标。 二、本章两条强制性条文 1、 1.0.2条 要求处于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工程均必需进行抗震设计。 2、 1.0.4条 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文件和图件,如地震烈度区划图和地震动参数

11、区划图,其审批权限,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规定。 三、删去有关抗震设防区划的内容。 1.0.5条 在89规范和2001规范中,均规定了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即一般情况采用抗震设防烈度(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批准发布的供设计采用的抗震设防区划的地震动参数(如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反应谱值、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和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本次修订,按2009年发布的防震减灾法对“地震小区划”的规定,删去2001规范对城市设防区划的相关规定,保留“一般情况”这几个字,意味着仍然还有按“地震小区划”执行的情况存在。新一代的地震区划图正在编制中

12、,本次修订的有关条文和附录将依据新的区划图进行相应的协调性修改。2 术语和符号 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 2001规范明确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抗震构造措施中是抗震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本规范的目录中,可以看到一般规定、计算要点、抗震构造措施、设计要求等。其中在一般规定及计算要点中的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调整的规定均属于抗震措施,而“设计要求”中的规定,可能包含有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需按术语的定义加以区分。3 基本规定 一、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1、 3.1.1条、3.1.2条 (1)建筑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13、。 (2)按GB50223-2008分类标准,各个设防分类建筑的名称有所变更,但明确甲类、乙类、丙类、丁类仍分别是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的简称。因此,在本规范以及建筑结构设计文件中,继续采用简称。 (3)鉴于6度设防的房屋建筑,其地震作用往往不属于结构设计的控制作用,为减少设计计算的工作量,本规范明确,6度设防时,除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对乙、丙、丁类建筑其抗震设计可仅进行抗震措施的设计而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二、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划性 1、 3.4.1条3.4.2条3.4.3条 (1)关于建筑形体的规则性问题 3.4.1条为强制性条文,规定“建筑设计应依据抗震概念设

14、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 三种不规则程度的主要划分方法如下: 不规则,指的是超过规范表3.4.3-1和3.4.3-2中一项及以上的不规则指标;特别不规则,指具有较明显的抗震薄弱部位,可能引起不良后果者,其参考界限可参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通常有三类:其一,同时具有规范表3.4.3所列六个主要不规则类型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其二,具有表3.2.1所列的一项不规则;其三,具有本规范表3.4.3所列二个方面的基本不规则且其中有一项接近表3.2.1的不规则指标。表3.2.1 特别不规则的项目举例序不规则类型简要涵义1扭转偏大裙房以上有较多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42抗扭刚度弱扭转周期比大于0.9,混合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0.853层刚度偏小本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50%4高位转换框支墙体的转换构件位置;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