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419389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016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16页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16页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16页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16页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20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教案第一篇 营养学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1.1 蛋白质与氨基酸 学习重点: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食物蛋白质来源。 授课内容: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二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 (二)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1、催化能力(酶);2、调节能力(激素);3、转运功能(血红蛋白);4、动力功能(肌蛋白);5、防御功能(免疫球蛋白)。 (三)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1012%。 三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一)氨基酸和肽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

2、量、排列次序和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就构成了无数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蛋白质被分解时的次级结构称肽,含10个以上氨基酸的肽称多肽,含3个或2个氨基酸分别称3肽和2肽。 (二)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根据来源分别称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成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有8种,即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儿童为9种,即上述8种加上组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50%,故半

3、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三)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 人体蛋白质以及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着差异,在营养学上常用氨基酸模式来反应这种差异。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其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越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也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反之,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种类多时,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

4、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其中含量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 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小肠。由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使蛋白质在小肠中被分解为氨基酸和部分2肽和3肽,再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代谢。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等,以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损失约20g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为必要的氮损失。理论上只要从膳食中获得相当于必要的氮损失的量,即可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维持机体的氮平衡。 氮平衡:是反应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关系。其

5、关系式:B=I-(U+F+S)B:氮平衡;I:摄入氮;U:尿蛋;F:粪蛋;S:皮肤等氮损失。 当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时,为零氮平衡。如摄入氮多于排出氮,则为正氮平衡。如:婴儿、儿童、孕妇、乳母、恢复期的病人;而摄入氮少于排出氮时,为负氮平衡。如: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 五、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对于食品品质的鉴定,新的食品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指导人群膳食等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各种食物,其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模式等都不一样,人体对不同的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营养学上主要从食物蛋白质含量、被消化吸收的程度和被人体利用程度三方面全面地进行评价。常用的

6、指标有: (一)蛋白质的含量 虽然蛋白质的含量不等于质量,但是没有一定数量,再好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限。所以蛋白质含量是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基础。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一般使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食物中的氮含量,再乘以由氮换算成蛋白质的换算系数,就可得到食物蛋白质的含量。 (二)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消化率不仅反映了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程度,同时还反映消化后的氨基酸和肽被吸收的程度。根据是否考虑内源粪代谢氮因素,可分为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两种方法。 蛋白质表观消化率(%)=(I-F)/I*100 (式中I代表摄入氮,F代表粪氮) 蛋白质真消化率(%)=I-(F-Fk)/I*100 (式中I为

7、摄入氮,F代表粪氮,Fk代表粪代谢氮) (三)蛋白质利用率 1. 生物价: 蛋白质生物价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生物价的值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生物价=储留氮100/吸收氮 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 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 2. 蛋白质净利用率: 蛋白质净利用率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因此,它把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都包括了,因此更为全面。计算公式如下: 蛋白质净利用率(%)=消化率生物价 3. 蛋白质功效比值: 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

8、映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蛋白质(g)。 4. 氨基酸评分:也叫蛋白质化学评分,该方法是用被测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质的模式进行比较,因此是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 氨基酸评分=被测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mg)/理想模式或参考蛋白质中每克氮(或蛋白质)中氨基酸量(mg) 除上述方法和指标外,还有如相对蛋白质值;净蛋白质比值;氮平衡指数等。 (四)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以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 六、蛋白质参考摄入量及

9、食物来源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如肉、乳、蛋。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植物性蛋白质利用率较低。其中大豆蛋白质是较优质蛋白质。因此,注意蛋白质互补,适当进行搭配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由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所以推荐的RNI值在1.01.2g/kg体重,平均1.16 g/kg体重,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热能的10%14%。成人1012%,儿童1214%。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畜、禽、鱼、蛋、奶)和植物性食物(豆类、谷类)中。 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在人体内利用率高,但同时富含脂肪酸和胆固醇。植物性蛋白质利用率较低。我国膳食谷类蛋白为主。大豆蛋白质量好,利用率高。应注意膳食中蛋白质互补!1.2 脂

10、类学习重点:脂类的分类、功能及食物来源,必需脂肪酸。 授课内容: 一、脂类的分类及功能 (一)磷脂 磷脂,是指甘油三酯中一个或两个脂肪酸被含磷的其它基团所取代的一类脂类物质。其中最重要的磷脂是卵磷脂。磷脂的主要功能是细胞膜的构成成分。 (二)固醇类 (三)甘油三酯 1.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也称脂肪或中性脂肪。每个脂肪分子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化合而成。人体内的甘油三酯不仅是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体内的能量贮存形式,也具有保护体温、保护内脏器官免受外力伤害等作用。食物中的甘油三酯除了给人体提供热能和脂肪酸以外,还有增加饱腹感、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提供脂溶性维生素等作用。 最重要的固醇是胆固醇,

11、它是细胞膜和许多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及材料。 2. 脂肪酸:脂肪酸因其所含的脂肪酸的链的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性和功能。按其碳链长短可分为长链脂肪酸(14碳以上),中链脂肪酸(612碳)和短链脂肪酸(5碳以下)。按其饱和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按其空间结构不同,可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各种脂肪酸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一样,对它们的一些特殊功能的研究,也是营养上一个重要研究开发领域。目前认为,营养学上最具有价值的脂肪酸有两类即n-3系列和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 3.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

12、酸。n-6系列中的亚油酸和n-3系列中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的两种脂肪酸。事实上,n-3和 n-6系列中许多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但人体可以利用亚油酸和-亚麻酸来合成这些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主要有以下功能。 (1)是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所以必需脂肪酸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直接相关。 (2)亚油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后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使血管扩张和收缩、神经刺激的传导等等。 (3)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体内约70%的胆固醇与必需脂肪酸酯化成酯,被转运和代谢。 因此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损伤以

13、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方面的多种疾病。而过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也可是体内有害的氧化物、过氧化物等增加,同样对身体可产生多种慢性危害。 二、脂类的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人类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以及植物的种子。动物脂肪相对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植物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油中,亚麻酸在豆油和紫苏油中较多,鱼贝类食物相对含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较多。含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等。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热能的30%以下。 1.3 碳水化合物 学习重点:碳水化合物的分类、食物来源及功能,膳食纤维。授课内容: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单

14、糖: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单糖为结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是糖类的基本组成单位,不能再水解成更小的糖分子,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寡糖:如大豆低聚糖等;多糖:淀粉、糊精和糖原;一类是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与利用的多糖(为必需营养素);另一类是人体不能消化吸收(为膳食必需成分),如膳食纤维、果胶等;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一)单糖在结构上由37个碳原子构成。食物中的单糖主要有以下几种。1.葡萄糖 6碳糖,是构成食物中各种糖类的基本单位,是一类具有右旋性和还原性的醛糖,是人类空腹时唯一游离存在的六碳糖,在人血浆中的浓度是5mmol/L。2.果糖 6碳酮糖,主

15、要存在于水果及蜂蜜中。玉米糖浆含果糖4090%,是饮料、冷冻食品、糖果蜜饯生产的重要原料。果糖吸收后经肝脏转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利用,部分可转变为糖原、脂肪或乳酸。3.半乳糖 是乳糖的组成成分,半乳糖在人体中先转变成葡萄糖后被利用,母乳中的半乳糖实在体内重新合成的,而不是食物中直接获得的。4.其它单糖 (1)戊糖类,如核糖、脱氧核糖等;(2)甘露糖,主存在于水果和根、茎类蔬菜中;(3)糖醇类,如山梨醇、甘露醇、木糖醇等。(二)双糖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常见以下几种。1蔗糖 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日常食用白糖即蔗糖,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而来。2麦芽糖 由两分子葡萄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是淀粉的分解产物,存在于麦芽中。3乳糖 有一分子葡萄糖与一分子半乳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存在于乳中。4海藻糖 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存在于真菌及细菌之中。(三)寡糖是由310个单糖构成的小分子多糖。较重要的有:1棉子糖:由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构成。2水苏糖:由组成棉子糖的三糖再加上一个半乳糖组成。 以上两种主存在于豆类食品中,因在肠道中不被消化吸收,产生气体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