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4191670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复习大纲资料心理学部分一、绪论【要求】1、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法。2、理解心理活动人脑神经生理机制。3、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探讨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 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2)探讨人类情绪、动机、人格、社会态度等非认知活动的规律,为提高学 习积极性、培养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3、心理学研究目标:(1 )陈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现象;(3)预测心理现 象;(4)调节与控制人

2、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二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心理学的哲学与科学背景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 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理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 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2、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 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四)心理的生理基础(脑神经生理

3、机制)1、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1)神经元与突触(2)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3)反射与反射弧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的结构(2)大脑功能的单侧化3、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反映感受性心理意识二、感觉与知觉【要求】1、识记感觉的概念和种类,知觉的概念和种类。2、理解感觉现象,知觉的基本特征,观察的品质。3、能够根据感觉和知觉规律,分析具体的心理现象;能够运用感知规律, 掌握促进直观教学的方法。(一)感觉1、什么是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 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其他感觉。3、感觉的基本规律(感觉现象?)(1)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

4、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2)感觉适应(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4)感觉对比(5)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与联觉(二)知觉1、什么是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2、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3、 知觉的基本特性 选择性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4、 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5、 观察的品质(观察力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3)精细性(4)敏锐性6观察力的培养:确立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 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三、

5、注意【要求】1、识记注意的概念及种类2、理解注意的特征和功能。3、掌握注意的品质,能够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一)注意概念(1)什么是注意: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二)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指预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努力的一种注意。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客体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有时需要主体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 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

6、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性教学1、 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性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在良好的观察习惯(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四、记忆【要求】1、识记记忆的概念、主要类型和记忆的基本过程,遗忘的概念。

7、2、理解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影响遗忘的因 素,复习的作用。3、能够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一)记忆及其类型1、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2、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编码、存储、提取)。3、记忆的主要类型(1)记忆对象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记忆阶段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记忆表象(1)什么是表象:是保存在人头脑中的曾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3)记忆表象的特点:直观形象性;形象概括性;模糊片断性;个别差异性。(二 )记忆系统1、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1)瞬时记忆的特

8、点(2)瞬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3)瞬时记忆的存储(存贮容量,存贮时间)2、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特点(2)短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3)短时记忆的存储(存贮容量,存贮时间)3、 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特点长时记忆的编码(编码方式,影响因素)长时记忆的存储(存贮方式,存贮容量,存贮时间)(三)遗忘1、什么是 遗忘:对于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2、 遗忘的种类: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主动遗忘与被动遗忘。3、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4、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四)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

9、识巩固1、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敏感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2、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注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五、思维和想象【要求】1、识记思维的概念、特征、基本过程和主要形式。2、理解概念的形成,问题解决的阶段与影响因素,良好的思维品质及其培 养,想象的功能。3、能联系实际,促进概念掌握,促进问题解决,培养创造性思维。4、运用想像规律指导教学。(一)思维及其类型1、什么是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0、,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2、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3、思维的品质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3)灵活性与敏捷性(二 )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1、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与概括(4)系统化与具体化2、思维的基本形式(1)概念: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所包含的属性与抽象与概括程度: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呈现实物按事物形状分类则是具体概念(苹果和球为一类);若按事物内部特征形成的为抽象概念(苹果和香蕉为一类) 数量与其相互关系分为合取、析取和关系概念 概念形成途径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概念的内涵(含义)与外延(范围)(2)判

11、断: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在人 脑中的反映。分为肯定与否定判断。(3)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末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3、 科学概念的掌握(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3)注意变式的使用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正确给概念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三 )问题解决1、解决问题的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2、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1)启发式方法与算法式方法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3)目标递归策略与目标递进策略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迁移的作用,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情感与动机状态,个性

12、。(1)问题情景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个体的情绪与动机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四)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广阔性和深刻性 独立性和批判性(3)逻辑性和严谨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创造性2、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3)加强言语的训练发挥定式的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五)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

13、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2、想象的功能:(1)具有预见作用(预见结果,指导方向)(2)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 代替作用(4)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调节作用3、想象力的培养:(1)学会观察,丰富学生记忆表象(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3)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积极的幻想。六、情绪与意志【要求】1、识记情绪的概念、分类和功能、意志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理解意志与认知过程、情绪过程的关系 3、掌握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及其培养4、联系实际,分

14、析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1、情绪: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2、情绪的构成: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行为3、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和应激4、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5、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健康功能。6意志:人自觉的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 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7、意志的特征:(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改造世界。(3)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8、意志和认知、情感的关系(1)意志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认知过程也离不开意 志的作用。(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情绪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 也可以成为意 志行动的阻力。认知、情绪和意志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不同方面,即意识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是密切联系的。意志过程包含着认知和情感 的成分,认知和情感过程也包含着意志的成分。9、意志行动的过程:准备阶段(动机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