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419143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考试分值的比重也很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常常遇到为难的情况:学生怕写作文,每到写作文时,笔下艰难,或者干脆抄别人的范文,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内容。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进行作文创新教学,让学生能轻松愉快的掌握写作文的方法,是很多老师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如何在中学作文中采用创新教育的方法。 【关键字】中学作文教学创新教育方法 【分类号】G633.34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考试分值的比重也很大,教育部公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根据

2、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广阔的空间。 要想学生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实现四项改革的要求,教师的创新教学方法很重要。什么是作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维。这句话揭示了文章是思维形态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

3、写作水平, 关键是要抓好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因为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根底知识不断创新的思维过程。 何谓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让人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人人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性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根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和对写作的渴求,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在平时生活中去品其情趣,去创新。将学生平时关心的热点、焦点、兴趣点作为

4、切入点布置作文题目,并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写作起来也就容易得心应手,文章的内容也因此变得更新颖和充实。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一些自主的学习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兴趣和愿望,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 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俗话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要让学生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就必须从认识自然,感悟生活入手,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善于发现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积累生活,思考生活,从而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一切形成自己的看法,

5、或者独到的见解。作文时才能写出新的东西来,才会对生活独具慧眼,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的东西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养老院、社区,作一些公益活动,然后回来写一些养老院和社区中的所见所闻。增加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发散思维活动如何展开?首先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之一。中学生在年龄和心理特征上,正处于一个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同时对生活充满无限憧憬和梦想的阶段,他们对周围

6、的很多人和事之间的关系都会产生很多假设式的想法,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联想,当然也可以带学生外出参观、访问、看电影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空间。例如,?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是重点描写了以拙政园、狮子林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名园,教师在讲授这一局部课程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视频供学生观看,同时加以音乐背景和人文讲解。对学生的想象力的拓展有着积极作用。 学生进行作文时,教师鼓励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深入而灵活审视题目的内容、要求,审清题目的范围、体裁,提示题目的意义、重点等。引导学生找出内涵,指点学生领悟题目蕴含着的新意和深义以及比喻

7、义或引申义,帮助学生发现特点,找出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创新思维审题的变通性,领悟灵活性等等。 四、尊重教材的根底上,延伸文章的内容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学多生动感人的故事,他们以生动流畅的语言,鲜活的人物性格,巧妙的故事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果等深深吸引着学生。老师们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文,提出写续集或者姊妹篇的方法。 五、鼓励学生在结构上大胆创新 创新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组成局部,要想学生有创新,如果教师过早地标准学生的思维,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气。如:有些教师只给学生讲构思、讲立意、讲篇章结构的规那么,要求学生研读规矩,认为这样可以在考试中得高分。而这种做法恰恰扼杀了学生写作的激情,凝固了学

8、生的思维,僵化了学生的思想。 一篇好的作文,立意要新颖,内容应不俗,倘假设再加上独特的结构,会使文章锦上添花。结构上求新,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讲究开头和结尾;第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方法表现中心,培养学生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布局巧妙,开头和结尾要经常。一般都是强调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和卒章显志。求异思维那么要求突破原先的思维定势。古人强调写文章要有个“凤头,在写作文开头时,力求新颖、漂亮、能吸引人。中学生的作文,开头可用“题记的形式,可用“母题+标题的形式,也可采用“引言+正文的形式结构全文,等等。结尾力求深与新,古人强调文章结尾应为“豹尾,简明有力,耐人寻味,可采用启迪人心的结尾、诗情画意的结尾、照应开头的结尾、鼓励号召的结尾,也可采用问句式、引用式、抒情式、点睛式、比喻式、排比式等不同的结尾。具体要根据文体、内容和需要来确定。 作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艺术。我们教师也要逐步打破当前教学模式的清规戒律,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探索,使学生真正具有扎实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应付考试,还能应付未来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大力,?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湖南教育? 199922期 。 2、邓炳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写有个性的作文?,?中学教学参考?,2021年28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