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64183393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青铜器的出土范围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以陕西、河南分

2、布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材料可用于说明,西周时期( )A. 宗法分封制的特点B. 礼乐制度愈发规范C. 诸侯挑战王室权威D. 政治经济中心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出土范围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以陕西、河南分布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和所学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作象征政治权力的礼器和兵器,材料涉及了其分布的

3、范围广和集中地点及对象,可以说明宗法分封制的特点,A项正确。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据材料“以陕西、河南分布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可知,诸侯国的青铜器比较少,主要集中于王室,排除C项;西周时期政治经济中心没有转移,排除D项。故选A项。2. 北齐初年,沿用东魏永安五铢钱,杂用其他钱币。北齐文宣帝执政后,开始铸造新的钱币“常平五铢”,“常平”源于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实行的平籴法,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以储存,歉年卖出所储粮食。由此可推知,文宣帝此举意在( )A. 稳定社

4、会经济秩序B.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齐时期的中国。材料表明北齐文宣帝时期,铸造了统一的货币,这有助于稳定经济秩序,并且“常平”也是为了稳定粮食价格和经济秩序,A项正确;材料体现还有货币,不是片面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税收情况,不能得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开始铸造新的钱币,不涉及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排除D项。故选A项。3. 中唐时期的官员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古文运动,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提倡

5、学古文,习古道;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可见,这场古文运动( )A. 推动了唐诗的繁荣B. 存在薄古非今弊病C. 意图复兴传统儒学D. 赋予文学教化功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中“载道”“明道”的口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说明古文运动意图复兴传统儒学,C项正确;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与唐诗的繁荣无关,排除A项; 材料中

6、古文运动提倡学古文,习古道,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并未体现薄古非今的弊病,排除B项; 材料中古文运动提倡学古文,习古道,把明道放在首位,特别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并未体现文学的教化功能,排除D项。故选C项。4. 宋代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条记载:“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这反映出宋代( )A. 各民族习俗差别缩小B. 官府引导百姓生活方式C. 南北区域文化的融合D. 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

7、宋代中国。据材料“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可知南宋后期,南北方饮食风俗差异缩小,是南北区域文化融合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南北饮食习俗,而非各民族习俗,排除A项;材料所述文化融合主要是文化相互交流影响过程中自然发展而成的,材料未提及“官府引导”,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明显超过北方,而非趋于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5. 如表所示是明清时期嘉定府部分镇的经济状况。这些状况的出现( )地名经济状况罗店镇土产稻三棉七,农民生计惟赖木棉安亭镇土田高仰,物产瘠薄,不宜五谷,多种木棉七宝镇大熟所种,花居大半,豆次之,种稻者十不得一南翔镇“沙土高仰,粒米不产,仰食外郡”“仅种木棉一色

8、”A. 均源于新生产方式的发展B. 阻碍了区域间的商业联系C. 彻底改变了市镇经济结构D. 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商品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农民生计惟赖木棉”“不宜五谷,多种木棉”“花居大半,豆次之,种稻者十不得一”“仅种木棉一色”可知,在明清时期的嘉定府部分镇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要到市场出售,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商品化,D项正确;农民种植棉花与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推动区域间的商业联系,排除B项;虽然这些镇出现了专门重视经济作物

9、的农户,但材料仅涉及嘉定府部分镇的情况,并没有彻底改变市镇经济结构,排除C项。故选D项。6. 在广东禁烟期间,林则徐根据其组织人所翻译的国际法中“各国皆有当禁外国货物之例”等相关条文,证明了鸦片属于违禁品,向中国输入鸦片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中国有权禁止外国人将鸦片输入中国。林则徐此举( )A. 蕴含着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 有效抵制了英国对华的侵略C 使清廷认识到国际法价值D. 实践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83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广东禁烟过程中,林则徐利用国际法来积极维护本国的利益,体现了

10、近代国家主权意识,A项正确;仅依赖国际法并不能有效抵制英国对华的侵略,排除B项;林则徐此举并未使清廷认识到国际法的价值,清朝依然固守传统的华夷秩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利用国际法争取国家利益,并不能说明其实践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排除D项。故选A项。7. 在清末司法改革之前,不少官员产生并形成较为明确的“中外通行”修律思路。1902年,清政府启动修订律法程序,明确宣布“中外通行”方针,并提出:“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清廷( )A. 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B. 中枢决策机制体制发生异化C.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 主

11、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末司法改革之前的“中外通行”修律思想,反映出清朝统治者在面对国内外各种挑战时,已经无法依靠传统的法律制度来维持统治,只能寻求通过改革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主动适应形势变化。D项正确;“清廷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体现为主权受到列强的严重干预,但是材料主要表现“清末司法改革”,排除A项;材料主旨“清末司法改革与时代发展”,而“中枢决策机制体制异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地方势力威胁清朝中央集权”体现为地方督抚在行政与经济,

12、不再受中央控制,但是材料主要表现“清末司法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8. 如图所示为18931920年生产资料进口在整个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这一变化( )A. 说明我国民族工业技术能力依然薄弱B. 改变了我国轻重工业失衡局面C. 源于西方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倾销D. 反映出我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时空是:清末民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8931920年生产资料进口在整个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生产资料进口比重的增加反映了民族工业

13、的技术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大量进口生产资料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生产资料进口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没有涉及这些生产资料用于轻工业还是重工业,且B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B项;材料现象源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列强对华倾销,主要是倾销工业制成品,而非生产资料,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生产资料在整个中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不能全面反映中国进口和出口总量的变化,不能得知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排除D项。故选A项。9.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一些旧歌谣、旧戏、旧民间文学等被改造成“新娱乐”,如秧歌剧捉汉奸,演出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由此可见,当时的这一活动( )

14、对传统文艺形式作了全面改动 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和时代特征丰富了根据地民众的精神生活 旨在传承和革新根据地的文化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用旧的文化形式,宣传新思想,如秧歌剧捉汉奸,演出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说明其目的在于调动人们参加抗战的积极性,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和时代特征;同时作为“新的娱乐”,也起到了丰富根据地民众的精神生活的目的,正确,C项正确;错在对传统文艺形式作了全面改动,叙述不准确,是旧形式,新内容;错在旨在传承和革新根据地的文化,不符合时代背景,目的在于宣传思想,排

15、除A、B、D项。故选C项。10. 如图所示是1958年沈凡漫画作品最先进。这幅漫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A. 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C. 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D. “左”倾思想影响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漫画作品的题目是最先进,漫画中有工人和工业产品、农民和农业产品的形象,而工业和农业的最先进,反映了此时期人民社会主义建设中高涨的热情,C项正确;材料知识通过工业和农业的最先进反映人民对工业和农业建设的热情,但不能据此反映工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不能得知是否工农业协调发展,排除A项;一五计划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就已经起步,排除B项;材料能够反映人们对工业、农业先进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仅据材料不能得知这种热情是“左”倾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1. 汉谟拉比法典要求自由民尊重和服从法律,维持国家法律的尊严。有涉及诉讼关系的受害自由民“务必诵读石柱法阐释案件使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同时规定,对法典不准曲解和更改,对判决不服者可上诉至国家最高法官国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A. 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