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4119723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无锡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 安鸣晓 陆益 钱小玲一、概述近几年在制作小型预制块(如路缘石)时,有好多单位采用了利用压机和定制的模具进行静压成型的制作工艺,此工艺操作简单,设备简单,生产速度快,成本低,所以被许多生产单位采用,对成品质量检测方面国家已制订了 JC899-2002 混凝土路缘石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但用此工艺制作的小型预制块,其所有混凝土为干硬性混凝土,并且其成型方法为静压法,其所用混凝土和成型方法与以往传统方法不同。然而现行规范对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没有明确和详细的方法,如用相关的 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来设计此混凝土

2、配合比,因为此方法在制作试件时采用的是振动和插捣的方法成型试件的,但用机压成型的小型预制块所用的混凝土为干硬性的,用振动和插捣的方法无法成型试件,所以笔者参考相关规范和经过大量的试验总结了以下一套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供大家参考和交流。二、设计方法构思1、根据此机压混凝土预制块的制作工艺和国家现行规范要求以及设计图纸要求确定此混凝土的试配要求,试配要求如下:1.1 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2 混凝土的工作性应符合施工要求;1.3 混凝土的经济性应符合施工实际情况;1.4 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规范要求。2、根据试配要求确定试验步骤:2.1 为了要达到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主要应先

3、确定此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和水灰比, 此二个指标笔者采用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方法来确定。2.2 在初步确定上述二个指标的基础上, 再来确定此混凝土的工作性, 要确定此混凝土的工作性, 主要应先确定此混凝土的砂率(或粗细集料的比例)和单位用水量,因为混凝土的砂率与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度有关, 并且此混凝土为干硬性混凝土缺乏流动性, 为了能使此混凝土达到比较好的和易性和密度, 笔者参考了JTG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觉得他采用“粒子干涉理论”合成的混凝土粗细集料合成级配范围比较适合此机压混凝土预制块混凝土的粗细集料合成级配范围

4、,因此混凝土的砂率确定要基于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面层碾压混凝土粗细集料合成级配范围。另外在干硬性混凝土的水灰比、砂率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单位用水量与干硬性混凝土的密度有关系,单位用水量的增加会增加干硬性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水泥浆的增多会增加混凝土中集料间的滑动使混凝土容易达到密实, 但当单位用水量的增加过多以致干硬性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过多, 在利用压实工艺致使混凝土密实的前提下,水泥浆过多会导致混凝土逐渐失去可塑性使混凝土不容易达到密实,所以根据此关系笔者采用击实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当干硬性混凝土达到最大密度时的最佳单位用水量作为此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2.3 为了要达到混凝土的经济

5、性和最佳配合比, 笔者采用了 3 种不同水灰比的配合比进行对比, 为了与制作工艺相同,笔者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来制作试件和进行相关强度试验,从而来确定最佳配合比。2.4 对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来制作的试件进行耐久性试验,确定其耐久性。三、设计方法以设计强度 C25 的路缘石配合比设计为例简述机压混凝土预制块配合比设计方法:1 . 设计参考依据1.1 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2 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3 JC899-2002 混凝土路缘石1.4 设计图纸2 . 试配要求2.1 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

6、要求:机压混凝土预制块设计强度为 C25 。2.2 混凝土的工作性应符合施工要求: 以击实试验试件达到最大密度并制作试件的压力满足现场制作的要求为依据。2.3 混凝土的经济性应符合施工实际情况。2.4 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规范要求。3 .材料3.1 水泥:无锡恒安 P.O32.5级,p c=3100kg/m3, 28天抗压强度为38.2 MPa ,抗折强度为6.7MPa 33.2 黄砂:江西瀚江中砂,级配良好,细度模数2.6,表观密度ps=2650kg/m。3.3 碎石:宜兴碎石,采用5 20mm的碎石,表观密度 p g= 2740kg/m3。3.4 原材料按 GB/T14684-2001、G

7、B/T14685-2001、GB/T17671 1999、GB/T1345-1991、 GB/T1346-2001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规范要求,资料附后。4 .按规程JGJ55/2000进行计算、调整和确定初步基准设计配合比4.1 初步基准配合比的计算4.1.1 确定试配强度:?cu,o=?cu,k+1.645(t= 25+1.645 5=33.2 (Mpa)4.1.2 计算水灰比:W/C = a a x ?ce / ( ?cu,0 a axa b x ?ce)=0.46 32.5 1.13/(33.2+0.46 0.07 32.5 1.13)=0.49 (根据经验取0.47)4.1.3 根

8、据混凝土试配工作性的要求确定单位用水量:4.1.3.1 根据试配工作性要求按规范和经验选用单位用水量为125kg/m3 ;4.1.4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c0=mw0/( W/C)=125/(0.47)=266(kg/m 3)(根据硅耐久性要求、碎外观要求和以往经验,此硅单位水泥用量取 266kg/m3)4.1.5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规定和以往试验经验,此普通混凝土的砂率采用3 s= 37%砂率的选取宜使粗、细集料合成级配符合下表。机压混凝土粗细集料合成级配范围(应用了面层碾压混凝土粗细集料合成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19.09

9、.54.752.361.180.60.30.15通过百分率()90-10050-7035-4725-3818-3010-235-153-104.1.6体积法计算初步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混凝土中粗集料、细集料的用量:mc。/ p c+ mg。/ p g + ms0/ p s+ mwa/ p w+mj0/ p jo+ 0.01 =13 s= ms0/( ms0+ mg0) 100%经以上公式计算求得:ms0= 780(kg/m 3)mg0= 1328(kg/m3)4.1.7保持水灰比和砂率不变,用五种不同用水量作为五组对比配合比为:配比号各材料名称水泥黄砂碎石水1 #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

10、138221400100.0各材料重量比1.003.866.570.472#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398011364112.5各材料重量比1.003.355.710.473#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667801328125.0各材料重量比1.002.934.990.474#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2937591292137.5各材料重量比1.002.594.410.475#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量(kg)3197381257150.0各材料重量比1.002.313.940.474.2用击实法(丙法)确定最佳用水量的配合比作为基准设计配合比:4.2.1用于击实试验的每个样的各种材料用量为:

11、配比号样品总用量(g)水泥用量(g)黄砂用量(g)碎石用量(g)水用量(g)1 #600050419453313236.82#600057019103253267.93#600063918743190300.34#600070818343122332.75#600077717983062365.14.2.2 根据上述测得的5个配合比的干密度 (5个配合比的干密度列表如下)绘制单位用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并确定最佳用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及相对应的最大湿密度:配比号1 #2#3#4#5#各配合比白干密度(kg/m3)22012211222822102177确定的最大于密度(kg/m3)2228相对应

12、的最大湿密度(kg/m3)2363相对应的最佳用水量(kg/m3)1414.2.3根据上述确定的最佳用水量确定基准设计配合比为:各材料名称水泥黄砂碎石水修止前 配合比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重(kg)3007531282141各材料重量比1.002.514.270.47修正后 配合比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重(kg)2867191223135各材料重量比1.002.514.280.475.1以基准设计配合比的水灰比为中心,按土0.02增减幅度选定2个水灰比,重复上述4.1.3-4.2.3步骤确定最佳用水量下的2个对比混凝土配合比 A组、C组,包括基准设计配合比在内的三组配合比如下:组号各材料名称水泥黄砂碎石水

13、混凝土湿密度(kg/m3)A组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重(kg)29871412151342362各材料重量比1.002.404.080.45B组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重(kg)28671912231352363各材料重量比1.002.514.280.47C组各材料每立方米用重(kg)27572312311352363各材料重量比1.002.634.480.495.2 采用无机结合料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制件方法,进行上述三组配合比碎的制件(一个试件的各 材料用量如下表),每个配合比共制试件2组每组试件3个,分别用于测定 7天、28天抗压强度:组号试模尺寸 直径*高(mm)试模体积 (cm3)此碎的湿 密度(

14、kg/m 3)样品 总质里 (g)水泥用量(g)黄砂用量(g)碎石用量(g)水用量(g)A组150*1502649.42362625879018923220355.2B组150*1502649.42363626175819053240357.7C组150*1502649.42363626172819153260357.55.3 A、B、C三组配合比的碎试件经上述方法拌制成型,在标准条件下养护7天、28天后,分别测定其抗压强度值为:配合比组号A组B组C组水灰比0.450.470.497天抗压强度(MPa)27.924.320.128天抗压强度(MPa)39.233.827.4达到试配强度白分率()118.1101.882.55.4根据上述试验数据,依据满足试配强度要求和试件外观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