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区域地层资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411923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区域地层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宁夏区域地层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宁夏区域地层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宁夏区域地层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宁夏区域地层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区域地层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区域地层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区域地质第一节区域地层一、地层区的划分宁夏境内新生界覆盖甚广,前新生界基岩主要出露于贺兰山、香山、南华山、西华山、 牛首山和青龙山山区及灵盐台地,南部黄土区沟谷中亦有零星分布。基岩裸露面积占全区总 面积的 19.1%左右,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依据各地区沉积建造的总体特征、地层层序、代 表构造运动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及其有关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古地理条件、生物群落等, 并参照西北地区区域地层表(宁夏分册)的划分意见,将宁夏区内划分为2 个地层区(华北 地层区和祁连地层区)、4个地层分区和7个地层小区(图21)。1、华北地层区宁夏东北部属华北地层区的西缘,西侧以牛首山六盘山深断裂与祁连地层区分

2、界。区 内地层特点与华北腹地基本相同,基底为太古界变质杂岩和早元古界的变质岩系及花岗岩组 成,其上为浅变质的中、上元古界不整合覆盖。嗣后,广泛沉积了海相寒武系和奥陶系,晚石 炭世至二叠纪为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地层和陆相碎屑岩沉积,中、新生代均为陆相地层。上、 下古生界之间为一巨大的区域性假整合,除局部地段有晚奥陶世沉积外,广大地区缺失奥陶 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古生物群面貌主要属华北型。该地层区包括鄂尔多斯分区 和鄂尔多斯西缘分区两个地层分区。鄂尔多斯分区(11)分区仅涉及本区东部一隅,大体位于东径 107线以东地区,以沿桌子山东麓平凉一 线展布的车道阿色浪大断裂为其西界。分区内多被第四系

3、覆盖,第三系为陆相红色含膏盐 碎屑岩沉积,仅零星出露于沟谷之中,前白垩系未见出露。据钻孔资料,中生界为陆相碎屑岩 沉积,下白垩统厚达1000 余米,侏罗系为含煤沉积,前侏罗系埋深超过2000米。鄂尔多斯西缘分区(12)分区位于华北地层区的西缘、鄂尔多斯分区西侧,呈一南北向的狭长地带,西与祁连地层 区的河西走廊六盘山分区相邻。区内出露有太古界中深区域变质岩系,上覆为长城系蓟 县系的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缺失青白口系,震旦系为陆缘冰水冰碛碎屑岩沉积。寒武 奥陶系为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建造,其中下寒武统具含磷的砂岩建造。上、下古生界之间 有一区域性不整合界面,除南部局部地段有少许上奥陶统海相碳酸盐地层

4、外,其余地区均缺 失晚奥陶世早石炭世沉积。晚石炭世二叠系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中 新生代均为陆相沉积,中侏罗统具含煤沉积。分区内包括下述4个地层小区。贺兰山小区(112):为相对沉降较深的地带自太古界至第三系,厚近30000M。太古界和 中上元古界广泛出露,寒武奥陶及下石炭统三叠发育良好,侏罗白垩系零星分布,新 生界不发育。银川小区(122):为新生代断陷盆地,地表几乎全被第四系覆盖。据钻孔资料,第四系厚度大于1600M,第三系达20002500M。推测第三系下伏地层南部为奥陶系,北部为石炭 系、二叠系。马家滩小区(132):为中生代拗陷区,以中生代地层最发育。唯横山堡一带中生代相

5、对隆 起,零星出露奥陶系和二叠系,缺失三叠侏罗系沉积。新生界普遍发育。青龙山平凉小区(142):除缺失志留泥盆系之外,自中上元古界至第三系均有出露, 北段西侧(从大罗山、小罗山、韦州、青龙山向南至云雾山一带)为中生代相对隆起区,南部 早白垩世沉积较厚,新生界较发育,遍及全区。2、祁连地层区本地层区位于宁夏的西南部,为北祁连地层区之东以牛首山六盘山深断裂与华北地层 区分界。宁夏境内包括河西走廊六盘山分区和北祁连分区。区内地层发育齐全。最老地层为中上元古界变质岩系,为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夹中基性火山岩,下古生界为厚度巨大的复理石建造、碎屑岩碳酸岩建造,局部具中基性火 山岩建造。上古生界发育齐

6、全,泥盆系为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石炭系为泻湖相含盐建造及海 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二叠系为陆相碎屑岩和凝灰碎屑岩建造。中、新生代为陆相沉积,发育情 况与华北地层区相同。晚石炭世以后直至中生代,古生物群落与华北区近同。河西走廊六盘山分区(II2)呈北西南东向帚状展布于北祁连分区西端与华北地层区毗邻。分区地层特征大体与祁 连区总体特征类同,包括下述两个地层小区。武威中宁小区(1111):地层发育较齐全,自奥陶系至第三系均有出露。下古生界以中、 下奥陶统最为发育,上古生界以泥盆、石炭系分布最广。中生界三叠系仅于西段发育,侏罗系 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南段及香山南麓,白垩系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南段。新生界较为发育,

7、遍及全 区。六盘山小区(II21):位于武威中宁小区以南,地层发育极不完全,缺失古生界、三叠系、 侏罗系、上白垩统和古新统。中上元古界零星分布。下白垩统为巨厚的河湖碎屑岩建造, 广泛分布,厚达1653M。新生界广布全区。北祁连分区(I I2)分区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于青、宁、甘三省(区)。宁夏仅有靖远西吉小区的一部分, 东以河西走廊六盘山分区相邻,出露最老地层为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只有中下泥盆统、 中石炭统。中生界仅见下白垩统,新生界分布最广,仅缺失古新统,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黄土 覆盖。二、地层分述1、太古界贺兰田群(Arhl):贺兰山群仅出露于鄂尔多斯分区贺兰山小区的正义关、呼鲁斯太等地, 为一套

8、由中深变质程度的矽线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组成, 并伴有较强烈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厚度大于15309.4M,与上覆长城系黄旗口群呈角 度不整合接触。依据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混合岩化作用等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亚 群,亚群之间被断层或新地层分割,无连续出露的良好剖面。从已有的RbSr法等时年龄 1947、6Ma、2056.1Ma和uPb法同位素年龄2082Ma等数据来看,其反映的可能是岩石经受 最晚期变质事件以来所经历的时间,因此,年龄数据比原岩形成的时间和早期变质事件的时 代要年轻。此外,从与较晚期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伟晶岩中褐帘石的年龄(2082Ma)来看,贺

9、兰 山群的原岩形成时代可能属晚太古宙。2、下元古界根据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变质程度,宁夏的下元古界可划分为赵池沟群和海源群。赵池沟群(Ptlzh):赵池沟群主要出露于内蒙古阿左旗赵池沟一带,厚度大于846.9M,其 岩性下部为具变余砂状结构的石英片岩类,上部以具变余砂状结构的黑云变粒岩为主。在宁 夏境内仅见于贺兰山小区中段三关口以北黄旗口百寺口南水一带呈捕虏体状态零星分 布于中条期斜长花岗岩体中,其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可能是黑云变粒岩受岩浆温度、 压力影响的产物。赵池沟群在贺兰山西麓以明显的角度不整合伏于长城系黄旗口群之下,又 被KAr法同位素年龄大于1696Ma的斜长花岗岩侵入,其变质

10、程度亦较太古界贺兰山群低, 故将其时代归属早元古代。海原群(Ptlhy):仅分布于祁连地层区的靖远西吉小区,以隆起断块形式出露于海原县 南华山、西华山及西吉县月亮山等地,为一套巨厚的遭受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火山岩、沉积 岩组成,总厚度大于6778.5M。依岩性和沉积旋回划分为上、中、下三个亚群。下亚群(Ptlhya):出露于南华山分水岭以南,鸭儿湾灵光寺一带,呈北西向分布。岩性 下部以绿帘阳起片岩、绿帘绿泥片岩、绿泥阳起片岩为主夹白云石英片岩;上部为白云石英 岩等浅变质岩组成。厚度大于2555.9M。中亚群(Ptlhyb):出露于西华山主峰以东、南华山分水岭以北和曹洼菜园一带。岩性 下部为白云母

11、大理岩夹白云石英片岩及含炭质白云石英片岩;中部以硅质大理岩、白云母大 理岩为主夹少量绿帘阳起片岩;上部则为钙质白云石英片岩夹多层白云母大理岩,厚度大于 117.9M。含炭质岩中含微体古植物化石。上亚群(Ptlhyc):分布于西华山主峰之西。岩性下部为白云石英片岩;中部以白云石英 片岩、绿泥白云石英片岩为主,夹白云大理岩、绿帘阳起片岩;上部则以白云大理岩及白云 石英片岩为主,夹少量绿帘阳起片岩。厚度大于3043.6M。海原群尚无可靠的年龄数据,其时代确定依据不足,据整个祁连昆仑地区之元古宙地 层对比,海原群的层位似应较长城系更低,其时代暂划归早元古代。3、中、上元古界宁夏中、上元古界发育良好,出

12、露在鄂尔多斯西缘分区内,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北段,同心 县青龙山,在固原县东部黄土沟谷中有零星露头,青铜峡及盐池县钻孔揭露也有存在,以贺兰 山地区发育最佳。根据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同位素年龄资料及上、下接触关系,自下而 上可明显地划分为三套,分别属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和上元古界震旦系,总厚达1711M。 本区缺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各系间均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面,岩石未见变质或轻微变质,构成 鄂尔多斯西缘区的盖层,并和古生界共同组成中生界基底。在贺兰山区,中、上元古界与下元 古界赵池沟群及早元古代中条期黑云斜长花岗岩角度不整合接触;其北段仅有蓟县系和长城 系,以平行不整合伏于中寒武毛庄组之下,以角度

13、不整合覆于太古界贺兰山群之上。长城系黄旗口群(Chhn):出露于贺兰山地区的圈梁沟、干沟梁、阿保梁、王全沟及石嘴 山以西的鄂博梁、正谊关等地,地层主体走向近南北,和贺兰山山脉走向一致。南部地区, 由于黄土广布,仅见于固原并闵家沟、南长豪等地及彭阳县北的冲蚀深谷中。黄旗口群主要 为一套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滨海浅海相碎屑岩沉积,由下部的石英岩、石英粉砂岩夹粉砂 质板岩逐渐过渡到上部的硅质白云岩,顶部出现碎屑岩,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厚56 423M。黑色板岩中含微体古植物化石。黄旗口群以平行不整合关系伏于蓟县系王全口群之下,以角度不整合关系超覆于古元古 代赵池沟群之上。蓟县系王全口群(Jxwn):

14、王全口群在宁夏北部主要出露于贺兰山三关口、黄旗口、王全 口及陶思沟等地;在南部见于同心县青龙山及固原闵家沟、峁头上、马家石沟一带,除青龙 山出露较好外,大部分黄土覆盖区仅于深切沟谷中见零星露头;在青铜峡县东及盐池县境内 孔中见有该地层。王全口群主要是一套巨厚的碳酸盐岩,以含硅质条带和结核的灰质白云岩 为主,下部有少量石英岩、粉砂岩、钙质板岩,底部具一层不连续的底砾岩,由下往上构成一 完整的正向沉积旋回,厚451036M。王全口群以角度不整合伏于震旦系镇木关组冰碛砾岩之下,其下与长城系黄旗口群呈平 行不整合接触。由该群下部砂岩中获得海绿石年龄值为1289Ma可知,王全口群的下限应为 1300Ma

15、 左右,时代应属蓟县纪。震旦系镇木关组(Z2z):镇木关组分布在贺兰山中段的井底泉镇木关苏峪口一线及 青龙山等地。为一套与冰川活动有关的冰水沉积物,岩性可明显分为上、下两个岩段。下岩 段为杂色块状冰碛岩,上岩段为板岩。上、下段之间呈连续沉积,在渐变过渡地段构成一个完 整的砾岩含砾钙质板岩含砂质板岩泥质板岩沉积序列。厚31252M,以镇目关发育最 厚。上段板岩中含微体古植物化石。镇木关组下岩段(冰碛砾岩)以角度不整合超覆于蓟县系王全口群不同层位之上,其上岩 段(板岩)以平行不整合关系伏于下寒武统苏峪口组含磷底砾岩之下,时代归属为震旦纪。4、寒武系宁夏的寒武系分布于鄂尔多斯西缘的贺兰山青龙山一线。

16、为碳酸盐台地环境,接受了 稳定类型的沉积,含华北型生物群。其建造类型、沉积序列及所含生物类型皆与华北腹地基 本相同。从早寒武世沧浪铺期到晚寒武世风山期均有沉积,厚度一般600800M,最厚达 1450M。各统之间为连续沉积,其下与震旦系镇木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与奥陶系为连续 沉积。北部陶思沟一带缺失晚寒武世中、晚期沉积,上石炭统角度不整合覆于张夏组或崮山 组之上。下寒武统苏峪口组(W1s):为海侵开始近岸滨海含磷碎屑沉积组合。分布局限仅见于贺 兰山中段和青龙山一线。与下伏震旦系镇木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为黄灰色磷块岩 含磷砾岩、含磷砂岩及钙质长石粉砂岩,厚739M。含三叶虫、腕足类和腹足类等化石。下寒武统五道淌组(elw):其分布同苏峪口组。为海湾泻湖相的含薄灰结核白云岩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