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中三模语文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411808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六中三模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州六中三模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州六中三模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州六中三模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州六中三模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六中三模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六中三模语文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广州六中201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语 文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

2、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共24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复辟/开天辟地 间或/间不容发 风靡/靡靡之音B似的/似是而非 配角/崭露头角 咀嚼/味同嚼蜡C忖度/置之度外 劲敌/疾风劲草 命脉/含情脉脉D标识/博闻强识 粮囤/囤积居奇 湖泊/淡泊明志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电影大片功夫熊

3、猫在中国上映,它采用了现代科技,也融合了中国元素,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B近日网上爆料,湖南卫视“快女”曾轶可把孔子当菩萨来祭拜,希望能保佑自己晋级。有些网友认为,为一己之私利而与圣贤先哲攀关系未免有些不地道。C以梅艳芳为原形的电视剧梅艳芳菲以她的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传奇的一生,而片名“梅艳芳菲”也不禁让人们想起了她生前的一颦一笑。D泰国画家彼得为他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大不久前宣称,明年自主招生时将拒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一举措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孝”的传统

4、美德。B科学家对处于北极圈内的加拿大海域乘坐考察船进行了长达15个月的考察,他们的结论就是这一地区变暖速度远快于预期。C由国家统计局对成都市公交行业服务质量的调查数据显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在于必须实施大力发展公交的政策。D中国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在过去一年里,凭借强大实力,获得无数殊荣,深为国人所自豪。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

5、的垂樱树 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A. B. C. D.二、本大题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每小题3分)。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为世名儒。至元初,赐谥贞文先生。傒斯幼贫,读书昼夜不懈,父子自为师友,早有文名。大德间,客湖南,都元帅赵淇号知人,见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廉访使,咸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延祐初,挚表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政事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曰:“是方可名之史笔,若他人,直誊吏牍尔。”擢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

6、,复留为应奉。五年,请假归。泰定元年,召还,又以丁母忧归。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募淘金户三百。其人采他县金以献,岁课增至四十九两。历年既久,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贫不聊生,有司责受役于官者代输之,多以是破产。傒斯言于省臣,蠲其赋,州人至今德之。与修经世大典文宗取其所撰宪典读之顾谓近臣曰此岂非唐 律乎擢艺文监丞参检校书籍事屡称其纯实欲大用之会文宗崩而止至正三年,以年七十致仕而去,诏遣使追及于漷州。乃还,奉敕撰 明宗神御殿碑,赐楮币万缗、白金五十两,中宫赐白金亦如之。复求去, 不许,命丞相及执政大臣面谕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傒斯与为总裁官,四年,辽史成,奉敕奖谕,仍督早成金、宋二史。傒斯

7、留宿史馆,因得寒疾,七日卒。年七十一。帝为嗟悼,赐楮币万缗,仍给驿舟,护送其丧归江南。 六年,赠护军,追封豫章郡公,谥曰文安。 (选自新元史列传第一百三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他人,直誊吏牍尔 誊:誊写B擢应奉翰林文字 擢:提升C岁课增至四十九两 课:考核D蠲其赋,州人至今德之 德:感恩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以丁母忧归 / 以年七十致仕而去B蠲其赋,州人至今德之 / 官府惑于奸民之言C官府惑于奸民之言 / 诏遣使追及于漷州D为世名儒 / 帝为嗟悼7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揭徯斯学问超群的一组是( )读书昼夜不懈 钜夫因

8、妻以从妹 是方可名之史笔 傒斯言于省臣,蠲其赋 此岂非唐 律乎 傒斯与为总裁官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揭徯斯幼年家贫,读书昼夜不懈怠,父子两个相互做师友,很早就有文名。B 延祐五年,揭徯斯请假回家。被召回后,皇上又借机让他回家守制。C 文宗屡次称道揭徯斯纯正笃实,想要大大地重用他,却因驾崩而作罢。D 辽史修成后,皇上命尽早修成金、宋二史,揭徯斯留宿史馆得病而死。第二部分(共126分)三、本大题3小题,共23分。9断句和翻译。(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与 修 经世大典 文 宗 取 其 所 撰 宪典 读 之 顾 谓 近 臣 曰 此 岂 非

9、唐 律 乎 擢 艺 文 监 丞 参 检 校 书 籍 事 屡 称 其 纯 实 欲 大 用 之 会 文 宗 崩 而 止(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历年既久,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贫不聊生,有司责受役于官者代输之,多以是破产。 复求去, 不许,命丞相及执政大臣面谕之。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岳鄂王墓 (元)赵孟頫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首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注】鄂王: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 离离:繁盛的样子。 望旌旗:指盼望以“岳”字为旗号的大军早日来到。 (1)首联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10、(2分) (2)颔联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1)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2)大江东去,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4) ,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四、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城市化的中国式歧意秋 风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镇的

11、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将陷入困境,于是,很多人提出,政府应当更为积极地推进城市化,“人口必须大规模集中在城市”。但是,这很可能是一个错误,一个已经造成巨大经济社会问题的错误。城市化是什么?稍微观察一下当下中国就会发现,城市与乡村的最大区别是,城市存在较为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则没有。人们之所以愿意生活在城市,就是看中了这些公共设施带给自己的收益,它意味着生活的便利、高效,也意味着文雅。这是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依据这一观察,人们当然可以说,要满足人们过上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就必须让人们集中到城市居住。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其他国家,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共设施在乡村同样存在。即使稍微差一些,也

12、不会差太多。这样的事实足以让人们反思关于城市化的理念。确实,城市化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公共品。它可以区分为有形的、无形的两大类。无形的公共品就是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安排,有形的公共品就是公用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支持了城市较为高效、便利的生产和生活网络,从历史演化的角度看,在欧洲,这些公共品最早出现、发育并完备于城市,现代城市形成于中世纪,当时的城市是广袤的封建制网络中的孤岛,与当时的乡村地区相比,城市更为自由,较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治制度,当时有“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一语,同时,城市因为聚集了商业、工业,并卷入更大范围的交易网络中,因而,财富的生产效率更高,因而也就更有能力建设便利的基础设施。这样,城

13、市就率先“现代化”起来,城市也就成为现代文明的发育点,伦敦、巴黎、纽约等现代化的城市后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然而,只要政府没有对知识、人力、资源的流动施加人为的法律与政治限制,则形成于城市的现代文明元素,必然逐渐扩展到乡村地区。如哈耶克所说,现代文明的特性就是具有“可扩展性”。这也正是欧美各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故事。确实,在这些国家,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居住了,国民的城市化率相当高。但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人口并未继续生活在原来比较低劣的环境。相反,乡村地区也引入了城市的制度,建立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换言之,乡村也城市化了。乡村人口不必迁徙到城市,同样也能够享有现代的各种基础设施。这样一来,一个人在

14、城市还是在乡村生活,基本上不再是在幸福与痛苦、机会与困顿之间进行选择,不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这其实根本不是选择。相反,只有当城市与乡村的公共基础相近的时候,才有选择可言。城市与乡村自然地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各有优劣,当其基础设施相近的时候,人们方可各依性情进行权衡抉择。因而,人们看到,在乡村城市化的国家,既有人从乡村迁居城市,但也有人从城市迁居乡村。同一个人,一生也可以在城乡之间多次来回迁徙,因为人生不同阶段的追求不同。城市化不等于人口大规模迁居城市,当然,在城市化发展之初,会有人口迁居城市的大趋势,但在中国,制度的不健全却使这种流动变成畸形的单向流动,户籍制度既限制人口从乡村流入城市,也限制人口从城市流向乡村,政府则基于现代化就等于城市化的理念,只在城市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基本遗忘了乡村,于是,在中国,现代化就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