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九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四调(三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464114943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7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第九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四调(三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第九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四调(三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第九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四调(三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第九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四调(三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第九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四调(三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第九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四调(三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第九届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四调(三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四)历史一、选择题1.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材料体现出的传统文化是( )A. 和而不同B. 无为而治C. 君为臣纲D. 民贵君轻2. 下图所示为东汉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董永孝亲,“永父”手拄鸠杖,安坐鹿车,董永正在劳作,空中飘来一位仙女。西汉刘向孝子图载:“(董永)父亡,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毕将往为(钱主)奴,于路逢一妇人(织女)求为永妻。”据此可知( )A. 汉代社会生活深受儒学影响B. 文艺创作无法反映社会现实C. 画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佐证D. 董永孝亲在历史上并不

2、存在3. 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这体现了A. 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B. 封建君主专制强化C.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 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4. 宋朝建筑的显著特征是挑檐,和汉唐时期的沉稳庄重的风格不同,房檐是向上翘起的,非常具有艺术感。这种风格特征能体现出( )A. 浓厚的士族社会气息B. 市民社会的逐渐兴起C. 强干弱枝的治国理念D. 理学思想的重大影响5. 明朝法律对边境关卡的茶贸易有严格规定:“凡犯私茶者与私盐同罪,私茶出境与关隘不讥(查问)者,并论死”。明朝政府

3、实行针对茶叶的不定期的巡视监察制度;让西部边民以马为赋,实行茶马互易。这表明明代( )A. 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B.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C. 改善边疆民众的生活D. 推动内地与边疆管理一体化6. 鸦片战争期间,清宗室耆英在奉天部署海防,提出“严守口岸”“以守为战”的战略防御措施;鸦片战争之后,耆英在江南整军经武,提出“水陆并重”“改革水师定制”“师夷长技”等海防思想。上述材料说明( )A 鸦片战争推动晚清制度变革B. 近代海防观念已初步显现C. 清廷军事装备深受西方影响D. 洋务派国防实践成效显著7. 如图是1894年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漫画作品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漫画中,日本武士矮小

4、、机警正挑战强悍勇武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 东亚传统政治体系开始遭到破坏B. 西方列强未正确认识中日战局C. 洋务运动极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D. 日本侵华得到了列强普遍支持8. 下表是有关辛亥革命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出处内容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八年今日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今日也。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目的尚未达到也1927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看见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在于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

5、决心改组国民党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辛亥、北伐与抗战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的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谘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了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A. 不同的评价体现历史的复杂性B. 不同时期的评价切合时代特点C. 不同阶级立场评价完全不同D. 不同史料能综合反映历史全貌9.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推行“二五减租”;规定借贷的年利率一般为一分,最高不得超过一分半;取缔杂租、劳役等。这一举措( )A. 满足了农民基本的经济要求B. 不利于团结地主联合抗日C. 缓

6、解抗日民主政权经济困难D. 兼顾了地主和农民利益10. 下表为不同时期对“改革开放概念的表述。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 )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到“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时指出“改革开放后,侨务工作很重要”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A. 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心B.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C. 改变党的工作重心的努力D.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尝试1

7、1. 11世纪,诺曼人入侵欧洲后对旧有的土木城堡进行了改造,用砖石垒成墙壁,并对塔楼进行加固。12世纪,城堡结构日益复杂多样,相继发明了闸门、堞眼、瞭望塔、护城河等,城墙也开始增高加厚。欧洲城堡的发展缘于( )A. 政治权力的分散与斗争B. 城市经济水平持续增长C. 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D. 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12. 十五至十七世纪欧洲发生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猎巫运动,数十万妇女在这场运动中惨遭屠杀。费代里奇认为:猎巫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它使女性丧失了曾经拥有的共同体权力,被剥夺了在土地、身体、生育等社会再生产领域的自主性。材料反映猎巫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黑

8、死病造成人们的恐慌B. 天主教会加强社会控制C.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需要D. 父权制社会对女性控制13.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是廉价政府的践行者,公社取消了两个最大的开支项目,即常备军和国家官吏;消除了官僚特权,一切公职人员都必须是社会的公仆和勤务员,不能拥有特殊权力。”由此可知“廉价政府”( )A. 有利于劳资联盟革命策略的实现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C. 使公职人员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D. 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部分拉美国家的民族领袖提出摆脱“门罗主义”、建立“大拉丁美洲民族”的倡议。桑地诺提出“只有拉丁美洲民族才能在中美地域开凿运河”和“组织大规模的工人农民

9、合作社”;墨西哥领导者提出“国际经济关系多元化”;委内瑞拉领导者提出“石油出口地区多样化”等口号。这些倡议的提出说明( )A. 拉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B. 唯有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C. 政治集团化发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 争取经济独立是民族解放的重要目标15. 1961年,苏联以非集团语言出版的图书总产量达到4000万册;阿拉伯语图书翻了三倍,西班牙语、印度语和波斯语的图书产量翻了一番,日语、库尔德语和意大利语书籍也大幅增加。这反映出苏联( )A. 文教事业取得显著成果B. 外交空间得到极大拓展C. 文化活动受到冷战影响D. 积极争夺舆论的至高点二、非选择题16. 【古代火器的

10、使用】材料一 两宋时期,由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战争的需要,火药和火器制造成为军事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北宋时期的火药以纸等包裹,含硝量、含碳量都比较低,呈膏状,且没有引信,大体上只是一种纵火性、燃烧性兵器。南宋以后,增加了火药中的硝、碳含量,火药从膏状变成固态,同时使用了引信和铁质火药罐,以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效果,从而使火药由燃烧型转变为爆炸型。北宋时期的火器主要有弓、弩火药箭等,北宋末年,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南宋时火器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管形火器。摘编自游彪著宋史材料二 嘉靖年间,明军缴获了葡萄牙的“佛郎机炮”,此炮有母铳子铳

11、结构,装弹室较大,管壁厚,并装有瞄准器和炮耳。明廷仿制并投入批量生产,装备军队,主要用于北方的墩台城堡,防御蒙古游牧民族南侵。此后几十年,中国初步吸收了欧式火器的优点,融合中国传统火器制造的特点,陆续制出各种作战样式的佛郎机火炮和单兵枪。1618年努尔哈赤在关外兴兵直取抚顺,明军失败,大炮尽丧敌手,明廷受到震撼,此后,通过澳门聘请欧洲铸炮匠师并携来先进的仪器、仪表和生产设备,直接参与火炮铸造,移植造炮技术。崇祯帝即位后用徐光启监制大炮,两个月造出了200门新炮。清兵(1636年前尚称后金)五六万人于1626年在宁远城下曾遭袁崇焕“红夷大炮”轰击,蒙受重创,损兵1.7万。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火器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和明代在火器发展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7. 革命根据地的制度探索材料一:国民党统治的农村鸦片泛滥,封建迷信盛行。农民受到保甲制度的控制,承受着沉重的地租和赋税。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强调“乡的中心在村,所以村的组织与领导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此后,各根据地的乡村基层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乡村的政权均采用直接选举制度,妇女也有选举权。在此之前,农村成立了贫农会、互助社、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但这些组织大多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力量单薄。乡村政权建立后,这些民众团体得到了整合与加强。与此同时,乡

13、村党支部在健全制度、整顿作风、干部培训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效。材料二:在乡村政权的组织和发动下,许多农民积极分子加入红军、游击队、赤卫队。与此同时,乡村政权还组织了兴修水利的工作,并帮助农民建立互助社、共济社等组织,解决了农民生产与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乡村小学纷纷成立,苏区的儿童入学率大大超过了国民党统治区。鸦片种植与吸食的现象大大减少,许多农民以前供奉家神,“现在换成了马克思及革命先烈像”。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乡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区乡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背景,并概括其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区乡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作用。18.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拉丁语最早只是古罗马拉丁姆地区的方言口语,且没有书面形式。随着罗马帝国版图扩张以后,拉丁语也随之传播到被征服地区,并在这些地区作为通用语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作为帝国名义上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也由此开始进入基督教教会。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拉丁语的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揭示了早期国际通用语的形成演变过程。罗马统治者通过军事征服的方式扩展疆土,将其语言也带到被征服地区,拉丁语作为行政通用语便成为理所当然之选。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展,拉丁语的影响逐步延伸到更高的文化层面,成为宗教领域、科技和学术领域的通用语。文化的传承具有延续性,即便罗马帝国灭亡了,拉丁语的通用语地位

15、仍得以保留下来。材料二 16世纪初,英语仍然只是英伦三岛的语言。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正式开启全球扩张模式,英语也随之被带到世界各地。1600年,英国因贸易需求成立东印度公司。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永久定居点詹姆士城。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建立殖民点。1840年,英国占领新西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的殖民扩张史就是英语的全球传播史。在上述这些地区,英语逐渐稳定下来并发展出多种变体。截至19世纪末,英国的殖民地覆盖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及土地,标志着英语已经从英伦三岛走向世界,成为一种“日不落的语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亚蓝、刘海涛国际通用语的发展演变特点与模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拉丁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语和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的相同之处。19. 图1、图2分别是创作于1957年、2006年的宣传海报,折射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比较图1、图2,提取海报中有关体育宣传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