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学习需要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411300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的学习需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年级小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王晨园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摘 要: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重是儿童自身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发展。不同的年龄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需要是老是不容忽视的。学习需要的满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本文探讨时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来分析不同年级的不同学习需要,以及其重要性之所在。关键词 小学生 学习需要 学生主体1、需要与学习需要 需要是指人为了求得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求的一定的事物。这些需求反映在人脑中就产生了需要。需要被认为是个体的一种内部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倾向,它反映了个

2、体对内在环境和外在生活条件较为稳定的要求 1。这个定义主要阐述了需要是一种心理的内在不平衡,是一种对外在的物质要求以满足其自身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是人的意识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仅仅是人才可以产生需要。需要的大小取决于其现在的状态与其期望的差距。需要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情绪反应。这种比较稳定的情绪反应是其从事任务的内在动力来源。这就说明了需要是人发展的动力之所在。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2学习需要是需要的一种特殊情况,是人在学习这一特殊情况下的表现。需要

3、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就产生了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一种特殊的情况,一种表现在学习这一种情况下的表现形式。2、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要求。人类的需要是有层次性,人类的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只要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自我实现的需要。3学习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的一个层次,是一种高级的需要。被包括在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层次内。学习的需要也是自我不断完善的一个表现方式。是存在学生的需要的内容层次内部的。学习的需要是学生不断追求的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学习是一种在获得成功以后的内

4、心里自我实现的满足。也是学生感觉到差距的心理表现,是一种要求。学生的需要使其学习得以继续延续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当然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需要,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表现在不同的方面,笔者仅仅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媒介、教学方法、意志力或注意力、激励因素等因素来分析。2.1 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其中包括思维能力的差异、其学习时间安排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一个表现方面是,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一起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这种接受能力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对待不同

5、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的年龄不同,其接受水平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大多数的情况并不是智力方面的差异,而仅仅是个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是会慢慢地被其他的因素弥补的,并不会影响学生以后的长远的发展。不同的年龄段就会有不同的接受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生动的比较感兴趣,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喜欢的是简单的、易理解的、鲜艳的教学内容。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已有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他们的思维开始具有抽象的性质,关注点开始转向到更加复杂的事物上来,接受能力当然也有很大的发展。2.2 教学媒介教学媒介又称教学媒体,是载有教学信息的物体,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6、4教学媒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媒体,又叫普通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包括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这些教学媒介对不同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不同年龄段对教学媒介的关注程度也是有所选择。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介的关注高于高年级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大多在感受到的是视觉上的刺激,对它们具有刺激的物体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喜欢关注具有生动形象的教具。他们有时是在享受整个教学过程,一个快乐的教学过程。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讲授过程,而不仅仅是教学媒介的刺激性。高年级的学生关注的是一个教学过程中他们可以获得到的知识。知识的获得,

7、是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2.3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方法,人民给予了很多不同的解释。如有人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类方法措施。” 5随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把深入发展,人们对教学方法的本质认识也在趋于深刻。教学方法的定义也比较完善。我们认为,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育方法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采取的分类方法是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方式来分类,分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抽象的教学方法。这种分类是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低年级的学生思考方式是

8、直线式的、具体的。而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由具体思维向抽象的思维方式转变。开始由抽象思维的萌芽。2.4 注意程度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s)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生动的形式对若干种似乎同时可能的对象或连续不断的思维中的一种的占有。” 6注意的程度不同,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注意力集中时,学习效果可以达到很高,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当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就会直接影响其对知识的接收。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注意的集中程度也是不同的。不论从注意的广度还是深度。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都是有限的,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集中时间

9、仅仅是十五分钟左右。而高年级的学生的注意时间可以达到半个小时。这样的差异,是需要老师看到的,这就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在这个方面是有差距的。2.5 激励因素激励是指一中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7激励理论告诉我们,激起动机的一种心理过程。在这种心理过程中,不同的人需要的激励方式也是有差距的。由内需和外需之分。我们认为,内需是指主体的动力来源是满足其自身内在的需求;外需是指成功的做某事只是满足其外在对其的规定性。内需和外需是有很大的年龄的差距的。成人的需要往往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的发展的需求,而儿童却是仅仅为了达到外人对其的期待。在学校的表现就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是以外驱

10、力为其激励动力的;而高年级的学生却是为了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既理解到了知识对自己发展的作用。是对知识本身的追求,理解知识也是可以带了快乐的。可以从学习本身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满足。3.满足不同的需求3.1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老师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可以对一些学生采取等一等的方式。慢热型的学生,可能需要老师讲解多遍才可以理解。这样就需要老师在对班级授课时,还要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细心的指导。加之爱心和关心,这样会使学生的发展慢慢地走向正常的发展速度上去。老师要面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这就要老是具有宽容之心,来接纳

11、不同的学生。3.2 新型媒介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不断的更新本校的教学媒介。加大电教设备的投入。这就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教学媒介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立,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生动形象的食物,这就要求老师可以针对低年级的儿童,多采用电教媒介。音乐、美术的课程需要更多的投入电教媒介。3.3 具体教学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大部分都是直观思维。直观思维贯穿于小学的每一个年级,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思维过程一直是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就是,思维有一定的弹性,但是有时还需要具体事物的向辅助才可以完成相应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完全处在依据事

12、物来思维的阶段。这样的特征,要求老师对而儿童的教育必须是借助实物才可以很容易被儿童理解的。才可以达到教学的更加的效果。具体的实物的借助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不可逾越的阶段。3.4 长短结合针对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同。可以采取长短课程相结合的方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短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在讲解一段时间后,让学生休息一下。当然这样的休息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听听音乐、小组讨论等都可以采取的形式。长短课程的方案还有待论证,因为这样的上课方式还没有试验过。从理论上来讲是行的通的一种形式。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正常的教学模式,但是同时还要考虑其自身的需要。高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任

13、务重,这样就需要让学生有更好的作息模式。3.5转变激励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面对同样的激励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境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对待低年级的学生,外在的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是比较大的。因此在对待低年级的学生时,老师应当更多地采取鼓励的教学形式,也可以借助外物来进行激励。常用的包括“小红花、小星星”等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激励方式。而对待高年级的学生时,更多的是对其学习的肯定,满足其在学习上的需求。但同时还必须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他们可以理解老师对他们善意的批评。4 总结对不同学生不同需要的分析,是我们可以更好的来做学生的工作,指导他们

14、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对学生的问题防范于未然。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还要保护儿童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需要的分析,我们就必须坚持的就是“因材施教”。年龄不同,其认知水平、接受水平、理解水平有还在发展中。我们应当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发展的独立的主体。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知识来使儿童可以更好的发展,但是我们不可以干预其正常的发展轨迹。“揠苗助长”的行为是不对的。是没有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的表现。主要参考文献1叶奕乾等主编.普通心理学(第三版)M华东师大版,2004.2陈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psychology today,an introduction,p.374, 19794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关甦霞主编.教学论教程,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96页.6W.James,Principles of psychology,1890,403404.7熊川武 江玲主编.学校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