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技能考试汉字录入经验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4087801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邮政技能考试汉字录入经验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邮政技能考试汉字录入经验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邮政技能考试汉字录入经验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邮政技能考试汉字录入经验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邮政技能考试汉字录入经验谈熊宗彪,北京西区邮电局阜成门支局营业员,“北京市知识型职工标兵”和“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一届全国邮政通信特有技能大赛个人全能亚军,曾获北京邮政汇兑业务汉字录入第一名。说起汉字录入,熊宗彪体会颇深,谈了不少汉字录入的方法和技巧。在此,我们将熊宗彪介绍的汉字录入方法和技巧(以五笔86版为准)部分内容进行刊登,希望能对大家在全名址录入(9月16日,电子化支局系统实现收寄国内给据邮件全名址信息录入方式)时,提高速度和质量有所帮助。姿势是基础熊宗彪认为,正确的姿势是掌握键盘输入技能的前提。姿势不正确,不但会影响打字速度,而且还容易造成身心疲劳,从而影响录入质量。因此,录入姿

2、势要做到“五要五不要”,即:要将腰背紧贴椅背,保持上身挺直,不要半躺半坐;要保持手、手腕、手肘一条直线,不要歪歪斜斜;要让屏幕中心低于眼睛平视高度,屏幕离眼睛不要少于一个手臂的距离;要将大腿与手臂方向保持一致,不要形成角度错位;要将双脚轻松平放在地面上,不要斜放或跷腿。总之,要使身体处于自然舒适、眼睛平视的状态。 指法是关键熊宗彪说,指法是影响打字速度的关键因素。因此,手的十指要像一个团队,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能越俎代庖。弹击时必须遵守以基准键为中心的原则,依靠左右手指敏锐和准确的键位感,来衡量数字键离基本键位的距离和方位。击键时动作要有弹性,做到轻、快、准,否则就会“拖泥带水”,影响录

3、入质量。主要包括六类键的击法,即,基准键:包括个键位,定位键F、J上明显的凸起,使人很容易找到食指的定位点,从而掌握每个手指分管的“范围”。左右手小拇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则分别对应相应键位,是每个手指的定位和归宿,既便于操作,又便于记忆。敲击时手腕要平直,手指要弯曲,手臂要保持静止,录入开始前将手指分别悬放在所对应的基准键上。录入时,手抬起,只有击键的手指才可伸出,击毕后立即回到基准键,不可停留在已击键位上。空格键:右手从基准键位上迅速垂直上抬12厘米,大拇指横着向下一击并立即收回,便输入了一个空格。换行键:需要换行操作时,伸出右手小拇指击一次Enter键,击后右手立即退回相应的基准键位上。

4、小指在收回过程中保持弯曲,以免带入“;”。 大写字母键:包括首字母大写操作和连续大写两种指法。前者通常用不需击字母的那只手小拇指先按下Shift键,用另一手相应手指击下字母键。遇到需要用左手弹击大写字母时,则用右手小拇指按下右端Shift键,同时用左手相应手指击下大写字母键,右手小拇指释放Shift键,再继续弹击字母。连续大写的指法则通常将键盘上的大写锁定键CapsLock按下后,再按照指法分区的击键方式来连续输入大写字母。数字键:一是将双手直接放在主键盘的第一排数字键上,与基本键位相对应,用相应的手指弹击数字键。二是当用小键盘上的数字键录入时,先用右手弹击小键盘上的数字锁定键NumLock,

5、数字键灯亮后方可在小键盘上用数字录入。符号键:符号键绝大部分处于上档键位上,位于主键位第一排及其右侧。录入上位于双字符键上档的符号时应先按住上档键Shift不动,再弹击相应双字符键,输出相应的符号。需要注意的是,在全角状态和半角状态下击出的符号不一致,要特别记住。另外,有一些符号也是属于双字符键,它们位于右手小指控制范围的键盘第三、四、五排,如“”“”“|”“:;”“,”“.”等,击打和收回右手小指时,要注意不要连带碰到其他键。 总之,要严格规范击键指法,用手指头击键,就像弹钢琴一样,做到优美而富有节奏感。盲打是基本功说起盲打,熊宗彪介绍说,发挥手指的触觉能力,实现不看键盘打字,这是提高录入速度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最科学和最合理的打字方法。盲打时眼睛不看键盘,视线专注于文稿和屏幕,让眼、脑、手在键盘上的配合逐渐转化成脑和手的配合,使脑、手的配合形成条件反射,减少了眼睛参与键盘操作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打字速度,录入质量也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当然,实现盲打非一日之功,前提是实现对键盘的记忆。要努力熟记键盘上4个键区和每一个键位,体会键与键之间的位置关系,让五笔字根在键盘区中的具体分布在脑海中形成影像,再加上刻苦而科学的训练,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才能快速实现盲打,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录入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