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1 渐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408160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1 渐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11 渐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11 渐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11 渐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11 渐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1 渐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1 渐名师导航 粤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渐名师导航内容感知 丰子恺是一个有佛教思想倾向的作家,渐的主题和佛教思想有着紧密联系。这篇哲理散文,主要是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掘哲理,写出了自己在社会动荡时期的人生感受:造物弄人。人生受尽“渐”的欺骗从而忍受了生活的诸多苦难。人应该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不为造物所欺,以一颗明达之心对待生命和生活。文章由浅入深,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轧(y) 纨绔(wn k) 佣工(yn)无赖(li) 乞丐(q) 牛犊(d)刑笞(ch) 衾(qn)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

2、点词 圆滑:形容人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不负责任。 刑笞:用鞭子、杖或板子打。 熙熙然:满足的样子。 芥子:形容极细小的东西。 一息尚存:还有一口气,表示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阴阳潜移:形容时间慢慢逝去。2.相关成语 空穴来风:原来比喻出现的传言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根据;现在也指传言没有根据。(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不可思议:不可想像,不能理解。 敬谢不敏:以自己能力不够为理由恭敬地推辞。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干。3.近义词 年龄年纪 辨析本组词要从词义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进行。“年龄”是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如: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年龄足有上千岁。

3、“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如:你这把年纪了,还带头干活儿,我们这帮小青年哪敢怠慢啊。 为了为 为了:表目的,其后往往是动词性的句子或者短语。注意表示原因,一般用“因为”不用“为了”。“为”后面一般跟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四、文学常识1.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现代作家、画家。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并发起创办中华美育会。1921年春赴日本东京留学,主修美术、音乐,同年冬天回国。后执教于上海多所中学。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3年回故乡石门镇建造“缘缘堂”住宅。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1938

4、年赴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抗敌文艺编委。1942年曾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自1960年始,长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丰子恺在20年代至40年代先后出版有子恺漫画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生活与音乐近十大音乐家西洋音乐楔子口琴吹奏法初步艺术修养基础及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等专著。 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编著有音乐知识十八讲,并翻译有多种苏联音乐读物及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198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丰子恺传。2.写虚 在写作中,记“实”是一种能力,写“虚”也是一种能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

5、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虚”,是相对于前面所说的“实”而言的,它不是客观存在的实在的人、事、物、景等,而是写作者主观的情、意。也就是说,它指的是作者由于受人、事、物、景等外物触动而由自身所产生的感情和想法。 “虚”和“实”常相联系。即主观和客观是常常结合并贯通着的。我们知道,文章在展示“外部世界”、再现客观事物的同时就流露出或寄寓着作者对事物或浓或淡的感情和或浅或深的认识。比如写景,写出的景总是带着作者的情的,因此,人们才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中的“景”和“物”本身并无任何感情色彩可言,但它一经作者写入作品,便会带上作者的感情,不再是纯自然物了。所以,在作者笔下,总是把自己

6、的主观情、意融入景物之中,使山水有情,草木含意,情景交融。否则,纯客观地描写景物,即使是毫发毕肖,也毫无生机、灵气可言。如读朱自清的春,我们感受到作者通过对初春景色的描绘、渲染,抒发了热爱春天、热爱生命、对未来充满信心与美好憧憬的诚挚感情。写景、写人、写事都离不开作者注入的情和理。 抒情、议论,是两种写“虚”的能力。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是我们应切实练好的写作基本功。五、名篇名句1.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2.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句段部析一、疑难妙句1.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

7、“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剖析:文章开门见山,摆明问题之所在。“圆滑”一词用在人生进行上,非常贴切,令我们想起了人生像鹅卵石一样,是由于水的不断冲刷而造成的一种状态。2.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剖析:本段文字巧妙地

8、运用一系列类比,如“天真烂漫的孩子”到“野心勃勃的青年”,到“冷酷的成人”,再到“顽固的老头子”,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生变化转换成形象的、为人们所熟悉的;同时,又用“走路”这个比喻把渐进生活化、具体化,让人清楚地感受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3.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 剖析:“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是一个非常贴切形象的比喻。作者看似不经意间,就选取了生活中普通却又最为恰当的细节,可见作者对生活的捕捉是多么细微。时辰钟的针的确像作者所说的“乍看不动”,实际上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这种写作手法是尤其

9、值得我们学习的。4.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剖析:理解鉴赏此句,首先要理解“大人格”“大人生”具体指什么。“大人格”“大人生”具体指对社会有所助益,不计个人得失,能与人为善,淡泊宁静。正是因为这是一种“大人格”“大人生”,才是可以胜任百年或千古的。这是作者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5.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剖析:在整篇文章中作者的语言都是以流畅朴实为主,但结尾处,却引用了两段诗文,一方

10、面是论据性质的,进一步加强了观点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作者文化功底的深厚,古今中外的名句信手拈来。自然而然,在文末得出结论:珍惜时间,把握人生。有水到渠成之感。二、重点语段“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至“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剖析:本段是从人生境遇方面来说“渐”的表现,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列举了一系列的实例来阐述,更具有说服力。长时间地,不知不觉地,由巨富的子弟到了一个偷儿,有的人便因此对时间逐渐麻木而丧失警惕。更引起了人们对人生的把握。而叙述中也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平易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什么骇人的大道理,只是像拉家常一样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正是这样朴实的语言把人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微

11、妙的变化的大道理阐述得非常形象贴切,让读者看了明明白白,从而懂得作者的良苦用心。结构图解审美鉴赏留心细碎的生活析渐的写作技巧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丰子恺轻轻松松地通过一个“渐”字道出了年华似水、匆匆而过的道理。 “渐”在我们平常人的眼皮底下蹓过去了,却逃不出丰子恺先生的慧眼。丰先生从一堆堆的繁琐中发现了细碎的生活、不起眼的“渐”,进而对它进行层层剖析。 首先,丰先生将人生长途中点点滴滴的时间生动活画出来,对它进行描写、叙述。岁月催人老,人生境遇的变衰,大自然神秘的变幻,丰先生不惜笔墨地描写这种种现象,当中还引用一个比喻的故事,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12、但从这些现象、这个故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吗?只不过它们对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疲于奔命的现代人来说,容易为我们所忽略,更不用说对它们进行哲学深思了。而丰先生却能耐得住细碎。文章前大半部分都在刻画“渐”,读罢掩卷思考,便会有一种恍然大悟、心智顿开的感觉。原来真实的人生是如丰先生笔下的隐藏在各种表象之下,不用心,就不易发觉的东西。 其次,丰先生经过了长篇的描写和叙述之后,便水到渠成、恰如其分地引出了人生的社会的意义,这也是这篇文章所要揭露的终极的意蕴。“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的博大胸怀,“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的真知灼见,文章

13、意蕴的表达并不是长篇议论的,而是点到即止。但我相信它对人心智的启发绝对高过那些所谓的高谈阔论。因为它所列举的事实与读者的生活实践接近,因而便于聚集读者的注意力。另外,意蕴的寄托是一个细碎的事物,或许有人心中有感应,但却很少诉诸笔端。读者读来浅显,作者写来轻松,但其中所蕴藏的哲理却值得我们深思。 从渐一文中,我们便可洞察丰子恺先生写作技巧的高超。他留心细碎的事物,能够在举手间将细碎事物生动活画出来;而且他还能够表现细碎事物本身的意蕴。合作探究 探究文本中作者表达的自己对人生的认识以及给我们的精神启迪。 导思: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关人生的认识。评价应从实际出发,力求全面、辩证。 探究:第

14、一步,到网络上收集有关论述人生的文字,增强对人生的理解深度。 第二步,认真阅读,并适当地做些笔记。 第三步,反归文本,仔细研读作者对文本的理解。提示:人生无常,人生不过是受苦。这一点,可以从前五段中看出来。第二段: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第四段: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第五段: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

15、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流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一般人为“渐”所迷,为造物所欺,不能把握百年人生,只有少数人拥有“大人格”与“大人生”。这一点从第六、七段可以看出来。 第四步,集体讨论,来谈谈各自对文本中人生的理解以及给自己的精神启迪。 第五步,各人深入探究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写出读后感,并且尽可能地联系自己的实际。 提示:应该说,作者受李叔同的影响,受时代的影响,对人生的认识是悲观和消极的。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但是,这些不足也不能阻碍我们从中获得人生的教益和启迪。作者所提倡的通达人生,减少人生中残惨的争斗的思想,是我们应该吸取的。另外,我们可以从中得到“逝者如斯夫”的警告,更加珍惜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