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4080672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扶沟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眉内容#页脚内容扶沟高中2012-2013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命题人 王铁林审题人 朱艳红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吕氏春秋载: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其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 、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 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 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 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D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2、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

2、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A. 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都听命于周天子,但各诸侯国互不统属B. 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 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C. 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3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 扩大了统治基础C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4 春秋左氏传记载:“故天子建国, 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表明5.)A 禅让

3、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C.维护了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明太祖时期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体现的突出特点是A 分割丞相的权力B 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D 重农抑商攻策逐渐形成( )B对前朝体制的继承和创新C 废除丞相制度D 另组决策班子与丞相抗衡6.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 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A. 西汉中、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7. “(东方文明)试图借训诫与榜样,造出些具有人为的高度伦理义务感的人;他们认 为,靠这种培育,这些人便一定能够依据明智的判断治理同胞,而尽可能不援引固 定的法律条文

4、。这种思想 模式,迥异于正常的西方习惯一一后者乃是强调,政治的 核心是法理而非伦理。”可见()A 中国古代没有成文法律存在B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本质是人治C西方政治文明先进于中国D 西方自古就是法治社会8“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 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 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B 皇帝与宰相的矛盾尖锐,由谏官来调节 C.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D .谏官的职责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9“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 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

5、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同,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 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 “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10.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 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

6、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 )A. 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 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 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 书省D. 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11. 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 .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 .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12.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中积累了很多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下史料中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7、.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一吕氏春秋审时 B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一荀子王制C.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一论衡率性D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一史记商君列传13. 盐铁论力耕中提到:“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 追利乘羡之所致也。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A.应该重视商业B.需要提高关税C.必须重农抑商D.可以闭关锁国14. 唐朝前期的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列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B .“今

8、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清楼”C.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张 D.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15. 据宋史地理志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材料表明当时A 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16、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 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C有利于巩固统治D17、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 )B .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D .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指然而独无,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 ).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生

9、产的发展,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 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18、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 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D .商人地位不断提高19.2011年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 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列中国古代的思想最能体现这次会议的是(

10、)A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B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C.天与人“不相胜”D .法、术、势相结合20.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 这说明()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C.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21.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 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 “

1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22.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 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宋朝程朱理学23.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对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说:“春秋大一统 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由此可知董仲舒对“春秋大一统”的正确理解 应该是A.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所以应该实行大一统B. 西汉刘邦实行“铲除异姓王、分封

12、同姓王”,他认为对国家不利,所以提倡一统 C春秋大一统,是说春秋一书特别不重视一统,所以分裂,这里“大”字是动?词。D.董仲舒认为,要保持汉武帝时期一统的局面,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儒家思想,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指导思想。24.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上述朱 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 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 B.C .D .25. 一位理学家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

13、为刚。”这体现下列哪一种理论观点? ()A .理在气先B .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 .经世致用26. 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A .彻底否定孔盂之道B .倡导君民共主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27.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 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 .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 .倡导“自由” “平

14、等”思想28.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 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A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B .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D .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29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 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 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批判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两种观点恰好相反,所以其中应该有一个是错误的A B CD 30. 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时,即使是局部病症,也往往着眼于全身进行治疗;中国的文艺作品强调“气象”、“神韵”、“格调”,文学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注重“雄浑”和“自 然”。这体现中华文明的特点是()A .注重整体思维B .强调主观能动C.凸显人性尊严D .追求灵动创新二、非选择题(31题11分,32题19分,33题10分,共40分)31. (11分)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的 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