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Word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3960871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08工商 张唯 07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2009年扑面而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又使这种危及的局面变得更加窘迫。 转眼又到了毕业的时候了,为了真实了解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寻找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更明确就业时需要努力的方向促进大学生就业,特此我采用案头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在长春市内的几座高校做了一次关于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一、 基本调查情况(一)就业环境据资料统计2009年,中国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

2、的毕业生210万,可预计2009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08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2007年,民营企业吸纳了44.2%的大学毕业生,外企吸纳了18.5%,国企吸纳了25%,其它方面共吸纳了12.3%。说明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以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

3、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 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二)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

4、占 ,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三)就业途径 通过调查,在已落实工作的同学中,依靠家里的社会关系找到工作的比例较高,占69.2%,而自己主动应聘找工作的相对较少,仅占30.8%。这一数据,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找工作时受到的来自自身条件及社会竞争的阻力较大,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关系来寻找工作;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了学生对自己应聘找工作的途径了解不多,依赖心理较重,缺乏受挫或碰壁的勇气。二、原因分析大学生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而现实情况是,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5、尤其是近几年每年都有部分学生处于待业状态。导致就业严峻的主要原因有(一)社会原因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的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这些部门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生源是本地的毕业生大开绿灯,而对一些外地的毕业生则加上各种条件加以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二)用人单位第一,许多效益好的单位门槛过高。第二,部分小企业不能解决后顾之忧,一些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由于无法用人编制或城市户口等问题,即使给出较高的薪酬、不断降低用人条件,照样“门可罗雀”。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6、,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第三,一些单位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少数用人单位在招人时,用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三)自身原因第一,素质不高。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迷失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所以嬉戏无度,荒费学业。大学几年,浑浑噩噩,知识能力都无明显长进,难以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第二,眼高手低。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阶段,如教育部官员说,“大学生的定位应为普通劳动者” 而非以往的“天之骄子”但部分大学生仍坚持固有的观念不放,自以为是、期望值过高。;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眼高手低,不一定能够胜任所向往的工作,而对偏远的地区和乡村、基层又不屑一顾,所

7、谓“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自我封闭了就业道路。第三,心态浮躁。爱社会浮躁之风影响,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缺少艰苦奋斗精神,想走捷径,而不想从基层做起。第四,频繁跳槽。大学生稳定性、忠诚度和职业化程度不高,成为企业拒绝大学生的理由。第五,规划不足。很多大学生只是在临近毕业时,才会关注与工作有关的事情,根据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了解职业信息不够充分,30%的人不会关注职业信息,掌握职业信息的仅占3%。三、 建议(一)社会方面社会应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新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眼前暂时的困

8、难,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人才观,消除性别,学历等偏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人才,他们学有所用。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构,毕业生缺少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同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应对其培训,形成人才阶梯。(三)自身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去哪里,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的择业观。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由那些经济发展特区转向西部特区和经济欠发展特区。端正就业态度戒除浮躁心理择业观要平和而实际,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摆正位

9、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从容冷静的面对面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此外,大学生还应努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素质,增进奋发向上的信心与勇气。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

10、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

11、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

12、首优美的诗。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

13、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