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塞米注射液说明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3932478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呋塞米注射液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呋塞米注射液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呋塞米注射液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呋塞米注射液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呋塞米注射液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呋塞米注射液说明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呋塞米注射液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吹塞米注射液英文名:Furosem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Fusaimi Zhusheye【成份】1.本品主要成份为吹塞米,化学名称为:2-(2-吹喃甲基)氨基-5-(氨磺酰基)-4-氯苯甲 酸。结构式为:分子式:C12H11ClN2O5S分子量:330.74CAS No.: 54-31-92. 辅料:氢氧化钠、盐酸、无水亚硫酸钠、注射用水。【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适应症】1. 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痼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

2、。与 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2. 高血压在高血压的阶梯疗法中,不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当唾嗪类 药物疗效不佳,尤其当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3. 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例如失水、休克、中毒、 麻醉意外以及循环功能不全等,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及时应用,可减少急性肾小管坏死 的机会。4. 高钾血症及高钙血症。5. 稀释性低钠血症 尤其是当血钠浓度低于120mmol/L时。6.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SIADH)。7. 急性药物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规格】2ml:20mg【用法用量】1.成人(1)治

3、疗水肿性疾病。紧急情况或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注射,开始2040mg, 必要时每2小时追加剂量,直至出现满意疗效。维持用药阶段可分次给药。治疗急性左心衰 竭时,起始40m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小时追加80mg,直至出现满意疗效。治疗急性肾功 能衰竭时,可用200400mg加于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内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每分钟不超过 4mg。有效者可按原剂量重复应用或酌情调整剂量,每日总剂量不超过1g。利尿效果差时不 宜再增加剂量,以免出现肾毒性,对急性肾衰功能恢复不利。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一般 每日剂量40120mg。(2)治疗高血压危象时,起始4080mg静注,伴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时,

4、可酌情增加剂量。(3) 治疗高钙血症时,可静脉注射,一次2080mg。2.小儿治疗水肿性疾病,起始按1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隔2小时追加1mg/kg。 最大剂量可达每日6mg/kg。新生儿应延长用药间隔。【不良反应】常见者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尤其是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如体位性低血压、休克、 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以及与此有关的口渴、乏力、肌 肉酸痛、心律失常等。少见者有过敏反应(包括皮疹、间质性肾炎、甚至心脏骤停)、视觉模 糊、黄视症、光敏感、头晕、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胰腺炎、肌肉强直等, 骨髓抑制导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和再生障碍

5、性贫血,肝功能损害,指趾)感觉 异常,高糖血症,尿糖阳性,原有糖尿病加重,高尿酸血症。耳鸣、听力障碍多见于大剂量 静脉快速注射时(每分钟剂量大于415mg),多为暂时性,少数为不可逆性,尤其当与其 他有耳毒性的药物同时应用时。在高钙血症时,可引起肾结石。尚有报道本药可加重特发性 水肿。【禁忌症】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文献参考,故尚不明确。【注意事项】(1) 交叉过敏。对磺胺药和噻嗪类利尿药过敏者,对本药可能亦过敏。(2) 对诊断的干扰:可致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尤其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过度 脱水可使血尿酸和尿素氮水平暂时性升高。血Na+、Cl 、K+、Ca2+和Mg2+浓度下降。(3) 下

6、列情况慎用:无尿或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后者因需加大剂量,故用药间隔时 间应延长,以免出现耳毒性等副作用;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严重肝功能 损害者,因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急性心肌梗死,过度利尿可促发休克;胰腺炎或 有此病史者;有低钾血症倾向者,尤其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或有室性心律失常者;红斑 狼疮,本药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前列腺肥大。(4) 随访检查:血电解质,尤其是合用洋地黄类药物或皮质激素类药物、肝肾功能损 害者;血压,尤其是用于降压,大剂量应用或用于老年人;肾功能;肝功能;血糖;血 尿酸;酸碱平衡情况;听力。(5) 药物剂量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然后根据利尿反应调整剂量,以

7、减少水、电解 质紊乱等副作用的发生。(6) 肠道外用药宜静脉给药、不主张肌内注射。常规剂量静脉注射时间应超过12 分钟,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每分钟不超过4mg。静脉用药剂量的1/2时即可达到同样疗效。(7) 本药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故静脉注射时宜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而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8) 存在低钾血症或低钾血症倾向时,应注意补充钾盐。(9) 与降压药合用时,后者剂量应酌情调整。(10) 少尿或无尿患者应用最大剂量后24小时仍无效时应停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 本药可通过胎盘屏障,孕妇尤其是妊娠前3个月应尽量避免应用。对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无预防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

8、品可致胎仔肾盂积水,流产和胎仔死亡率升高。(2) 本药可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儿童用药】本药在新生儿的半衰期明显延长,故新生儿用药间隔应延长。【老年患者用药】老年人应用本药时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和肾功能损害的机会增多。【药物相互作用】(1)肾上腺糖、盐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雌激素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并增加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的发生机会。(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肾损害机会也增加,这与前者抑制 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血流量有关。(3)与拟交感神经药物及抗惊厥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4)与氯贝丁酯(安妥明)合用,两药的作用均增强,并可出现肌肉酸

9、痛、强直。(5)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6)饮酒及含酒精制剂和可引起血压下降的药物能增强本药的利尿和降压作用;与巴 比妥类药物、麻醉药合用,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7)本药可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故与治疗痛风的药物合用时,后者的剂量 应作适当调整。(8)降低降血糖药的疗效。(9)降低抗凝药物和抗纤溶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利尿后血容量下降,致血中凝血因子 浓度升高,以及利尿使肝血液供应改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多有关。(10)本药加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11)与两性霉素、头孢霉素、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尤 其是原有肾损害时。(12)与抗组胺药物合用时

10、耳毒性增加,易出现耳鸣、头晕、眩晕。(13)与锂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14)服用水合氯醛后静注本药可致出汗、面色潮红和血压升高,此与甲状腺素由结 合状态转为游离状态增多,导致分解代谢加强有关。(15)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文献参考,故尚不明确。【药理毒理】(1)对水和电解质排泄的作用。能增加水、钠、氯、钾、钙、镁、磷等的排泄。与噻 嗪类利尿药不同,呋塞米等祥利尿药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 明显增强,且药物剂量范围较大。本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祥厚壁段对NaCl的主动 重吸收,结果管腔液Na+、Cl-浓度

11、升高,而髓质间液Na+、Cl-浓度降低,使渗透压梯度差 降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水、Na+、Cl-排泄增多。由于Na+重吸收减少,远 端小管Na+浓度升高,促进Na+-K+和Na+-H+交换增加,K+和H+排出增多。至于呋塞米抑 制肾小管髓祥升支厚壁段重吸收Cl-的机制,过去曾认为该部位存在氯泵,目前研究表明该 部位基底膜外侧存在与Na+-K+ATP酶有关的Na+、Cl-配对转运系统,呋塞米通过抑制该系 统功能而减少Na+、Cl-的重吸收。另外,呋塞米可能尚能抑制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对Na+、 Cl-的重吸收,促进远端小管分泌K+。呋塞米通过抑制亨氏祥对Ca2+、Mg2+的重吸收而增

12、加Ca2+、Mg2+排泄。短期用药能增加尿酸排泄,而长期用药则可引起高尿酸血症。(2)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呋塞米能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的活性,使前列腺素E2含量 升高,从而具有扩张血管作用。扩张肾血管,降低肾血管阻力,使肾血流量尤其是肾皮质深 部血流量增加,在呋塞米的利尿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其用于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理 论基础。另外,与其他利尿药不同,祥利尿药在肾小管液流量增加的同时肾小球滤过率不下 降,可能与流经致密斑的氯减少,从而减弱或阻断了球-管平衡有关。呋塞米能扩张肺部容 量静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上其利尿作用,使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降低,有助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13、。由于呋塞米可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为其治疗成人呼 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率为60%70%,进食能减慢吸收,但不影响吸收率及其疗效。终末期肾脏病 患者的口服吸收率降至43%46%。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病综合征等水肿性疾病时,由于肠 壁水肿,口服吸收率也下降,故在上述情况应肠外途径用药。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分布容 积平均为体重的11.4%,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几乎均与白蛋白结合。本药能通过 胎盘屏障,并可泌入乳汁中。口服和静脉用药后作用开始时间分别为3060分钟和5分钟, 达峰时间为12小时和0.331小时。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68小时和2小时。T/邓存在较 大的个体差异,正常人为3060分钟,无尿患者延长至75155分钟,肝肾功能同时严重受 损者延长至1120小时。新生儿由于肝肾廓清能力较差,L/邓延长至48小时。88%以原 形经肾脏排泄,12%经肝脏代谢由胆汁排泄。肾功能受损者经肝脏代谢增多。本药不被透析 清除。【贮藏】遮光,密封保存。【包装】玻璃安甑10支装【有效期】24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