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恩法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3932473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海恩法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解读海恩法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解读海恩法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解读海恩法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解读海恩法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海恩法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海恩法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海恩法则一、海恩法则的定义 海恩法则: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德国人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种在航空界有关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起事故隐患。 虽然这一分析会随着飞行器的安全系数增长和飞行器的总量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它的确阐明了飞行安全与事故隐患之间的必然联系。固然,这种联系不仅仅表目前飞行领域,在其她领域也同样发生着潜在的作用。 按照海恩法则分析,当一起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在解决事故自身的同步,还要及时对同类问题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解决,以此避免类似问题的反复发生,

2、及时解决再次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海恩法则的精髓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成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三、海恩法则的启示(一)必须以避免为主 如果人们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预先防备事故征兆、事故苗头,预先采用积极有效的防备措施,那么,事故苗头、事故征兆、事故自身就会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安全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由此推断,要制服事故,重在防备,要保证安全,必须以避免为主。 要在安全工作中做到以避免为主,必须坚持“六要六不要”: 1.要充足准备,不要仓促上阵。充足准备就是不仅熟知工作内容,并且熟悉工作过

3、程的每一细节,特别是对工作中也许发生的异常状况,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事前搞得清清晰楚; 2.要有应变措施,不要进退失据。应变措施就是针对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甚至安全事故也许发生所预定的对策与措施; 3.要见微知著,不要掉以轻心。有些微小异常现象是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的反映,必须及时抓住它,对的加以判断和解决,千万不能视若无睹,置之不理,遗下隐患; 4.要鉴此前车,不要孤行己见。要吸取别人、别单位安全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作为本单位本人安全工作的借鉴。传达安全事故通报,进行安全整顿时,要把重点放在查找事故苗头、事故征兆及其因素上,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备措施; 5.要举一反三,不要固步自封。对于本人、本单位安

4、全生产上的事例,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背面的事例,只要具有典型性,就可以举一反三,推此及彼,进行深刻分析和生动教育,以求安全工作的提高和进步。绝不可以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6.要亡羊补牢,不要一错再错。发生了安全事故,对的的态度和做法就是要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绝不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听之任之,以免错上加错。 (二)要有“小中见大”的敏锐眼光。任何细小问题,都也许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甚至是“定期炸弹”。例如一种烟头也许会引起一场火灾,一块劣质的钢筋也许会使一座大楼坍塌,一件质量不合格的刹车片也许会导致一起车祸,等等。因此,抓安全工作不能忽视小问题,要坚持从细小问题入手,以“小中见大”的敏

5、锐眼光和“见微知著”的警惕意识,善于从多种征兆中发现苗头、从苗头中排除隐患。特别要善于发现和解决那些掩盖在成绩荣誉光环之下、隐匿在“歌舞升平”的表象之下、躲藏在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视线之下的各类细小问题,从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抓避免。四、海恩法则的警示意义 实践也证明,只要安全工作做得夯实、管理到位,作业者的安全意识、技能和防备能力到位,大多数安全事故是可以有效避免和避免的。“海恩法则”事实上告诉了我们这样一种道理,要消除一起严重事故,必须提前防控1起事故隐患。在安全生产中,哪怕提前防控和治理了999起事故隐患,但只要有一起被忽视,就有也许诱发严重事故。例如仅仅只是切割机手柄产生裂纹这样

6、细微的隐患被忽视便命丧黄泉,教训是深刻而惨痛的。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在生产一线,不可避免地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稍有松懈,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就极有也许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事实反复告诉我们,将安全工作重点从“事后解决”转移到“事前避免”和“事中监督”上来,是堵塞安全生产的“致命漏洞”,防患于未然,遏制安全事故的主线之策。 安全生产,关系到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公司发展和稳定大局,注重安全生产,怎么抓、怎么强调都但是分。“海恩法则”告诉我们,对于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五、海恩法则的应用(一)在安全管理

7、中的应用 “海恩法则”多被用于公司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中。许多公司在对安全事故的结识和态度上普遍存在一种“误区”:只注重对事故自身进行总结,甚至会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却往往忽视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就成为下一次事故的隐患,长此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呈现出“连锁反映”。某些公司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重特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问题就出在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的忽视上。“海恩法则”对公司来说是一种警示,它阐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因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步阐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给了公司管理者安全生产管理的一

8、种措施,即发现并控制征兆。 具体来说,运用“海恩法则”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重要环节如下: .一方面任何生产过程都要进行程序化,这样使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进行考量,这是发现事故征兆的前提; (作业程序化) .对每一种程序都要划分相应的责任,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让她们结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性; (贯彻负责人) 3.根据生产程序的也许性,列出每一种程序也许发生的事故,以及发生事故的先兆,培养员工对事故先兆的敏感性;(拟定危险源)4.在每一种程序上都要制定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早发现事故的征兆;(定期检查) 5在任何程序上一旦发现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要及时的报告,要及时的排除;(

9、及时报告) .在生产过程中,虽然有某些小事故发生,也许是避免不了或者常常发生,也应引起足够的注重,要及时排除。当事人虽然不能排除,也应当向安全负责人报告,以便找出这些小事故的隐患,及时排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小事不放过)(二)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如果我们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去结识质量问题,用“海恩法则”的管理理论和措施来监控质量,将会更加有效地避免某些质量事故的发生。1一方面要加强人员的质量意识,要从环节上下功夫。再完美的流程,再完善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操作者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这就需要每一种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对于自己所用的材料性质怎么样?设备运营状况如何?成本如何计算都应当去

10、理解。这样,才懂得应当如何去控制,从哪个方面去控制,鼓励持续改善,不断对所有细节上的问题进行改善。以循环兼治,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去监管,才干在生产过程中有效的减少质量事故。也能相对的减少生产成本,同样也能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为保障工程质量,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应当站在一种高的起点去看待每一种细小的隐患和漏洞。主管领导要全面导入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独立于生产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工程实现过程的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在进度、成本、质量发生冲突时,从主线上杜绝牺牲质量的思想痼疾。坚持质量为先的管理理念,从而提高质量。2. 质量问题的解决应具有由“堵”向“疏”的转变。由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和成果考核

11、,向因素分析、持续履行质量改善的转变。质量问题的发生必然有其产生的因素,如果一味追究责任和进行经济惩罚,会导致隐瞒小问题,最后集结成大质量事故,为此倡导提出问题,商讨改善和避免措施,避免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采用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方式,通过度析,对产生的或也许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因素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本源,研究并制定出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和避免措施。以此来解决某些反复浮现的,反复性质量事故。古人云:“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以此反思我们的工作,就是提示我们牢牢把握防、救、惩三个关口,做到防得稳、救得上、惩得严,特别是做到未雨绸缪,避免为主,不放

12、过任何一处事故隐患及事故苗头。. 从严、从细、从实际出发,要以严、细、实做好质量工作。要强化执行力,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执行操作程序;要细化作业原则,抓大不放小,警钟长鸣,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增强责任心;要从实际出发,查找每个环节所存在的漏洞,及时排查治理隐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好“海恩法则”中的六要六不要,从源头抓起,以避免为主,最大限度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三)在公司经营上的应用“海恩法则”不仅仅用于生产管理中的安全事故发现与防治,还被运用到公司的整个经营过程中,用来分析公司的经营问题。一种公司与否经营得好与它平时的体现还是有相称大的关系的,公司发生亏损甚至倒闭,都可以从公司的经营

13、中发现这些征兆。人们总结出这些征兆重要表目前: 1战略管理上,公司与否进行了盲目的多元化。如果常常可以看到公司在与主业无关的领域内投资,阐明公司有盲目的多元化的倾向,长期来说是会对公司导致危害的,公司经营者这时就应当考虑与否将资金投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与否应当收缩经营业务,把精力放在主营业务上; 2.资本运营上。如果银行和公司关系浮现破裂,阐明公司的资金链紧绷,公司的获利水平下降,或者业务过多,背上了过重的债务; .集团内部管理上,与否存在太多的关联交易。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或许有公司的难处,外人也也许不容易发现,但关联交易毫无疑问是通往产生财务黑洞的危险途径; 4.人力资源管理上。如果员工士气低

14、落,要么阐明员工对公司前景担忧;要么阐明了公司工作环境浮现了不利于员工工作的因素。这时要排除干扰因素,同步要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她们对公司布满热情。 (四)在职场中的应用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冷静盯着老板那张脸,它就会是一张非常有用的风云图。我们至少可以理解到与否有事情要发生。 六、海恩法则与墨菲定理总之,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事故案件的发生看似偶尔,其实是多种因素积累到一定限度的必然成果。任何重大事故都是有端倪可查的,其发生都是通过萌芽、发展到发生这样一种过程。如果每次事故的隐患或苗头都能受到注重,那么每一次事故都可以避免。因此,在平常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当消除事故案件“难

15、免”的悲观思想,坚定“可防”的信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积极的态度,把安全稳定工作抓到位。 那么,如何在抓安全工作中有所作为呢?另一条安全规则“墨菲定理”,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墨菲定律源自一种名叫“墨菲”的美国上尉,她觉得“只要存在发生事故的因素,事故就一定会发生”,并且“不管其也许性多么小,但总会发生,并导致最大也许的损失”。这就告诉我们,对任何事故隐患都不能有丝毫大意,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或对事故苗头和隐患遮遮掩掩,而要想一切措施,采用一切措施加以消除,把事故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现实中,人们往往等到出了问题之后才忙于做解决事故、案件的“事后”工作,召开多种会议进行反思,总结教训,最后得出“惨痛结论”。亡羊补牢,加强防备,这无疑是必要的。但安全工作最佳的措施还是将着力点和重心前移,在找事故的源头上下功夫,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发现事故征兆,立即消除事故隐患。这就规定安全负责人要在避免事故上多用一点心,紧绷一根弦,多尽一份力,同步注重群策群力,让人们多想措施、多余点子,让每个人意识到“防事故人人有关,人人关怀防事故”,如此,防事故的意识增强了,责任到位了,防备得力了,必能防患于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