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393041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厦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厦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厦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厦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厦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物 理)一、命题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省教育厅制订的2009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物理)。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应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2基础性: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和应用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避免出现繁、难、偏、旧试题。 3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素材应自然融洽地联系学生实际,反映物理科技的发展

2、及其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能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试题和“机械性记忆”试题。4探究性: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该从过程与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侧重考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避免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知识化、程序化、形式化和标签化。5开放性:重视开放创新能力的考查。应设计适量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6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确保学生发挥其真实水平;试题及评分标准要科学、严谨

3、,杜绝出现科学性、技术性的错误。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参加2009年厦门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学生。四、考试范围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要求的内容。五、内容和目标要求考查的内容分科学探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四个部分。对于各部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根据课程标准对各部分内容要求的层次在“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中用字母A、B、C、D标出,他们的含义如下:A:了解和认识所列知识的内容。能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关问题中再认或识别它们。B:理解所列知识的内容。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区分不同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C:要求能独立完成实验操

4、作。会正确使用仪器,尝试对实验进行调整和改进。D:经历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建立感性认识,表达见解和感受,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考 试 内容要求物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AB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及改进的意见。D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BA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ACD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

5、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DB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BD物质属性7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AB8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AC9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D BBC10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A D物质的结构和尺度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A1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AD1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A D14对物质世

6、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A新材料及其应用15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AD16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AD17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A D18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D运动和相互作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19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B20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BA21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DA2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A机械运动和力

7、2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C2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AB25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原因。会测量力的大小。AC26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D BA27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D C28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DBA29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8、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D ADA30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D A声和光3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条件。了解乐音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D AA3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DD A3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DD AA3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D AB35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

9、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A电和磁36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D37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D A38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D39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A40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A D能量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4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A4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A4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A44结

10、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BA机械能45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A46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AB47理解机械效率。B48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A D内能49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DAB50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A5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A52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D53了解热量的概念。A5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

11、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D AB电磁能5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A56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DB57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CA58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C59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B60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D A61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A D能量守恒6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

12、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AD63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A64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A能源与可持续发展65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D66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A67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A D68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D六、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七、试题难度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难度值为0.70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值为0.500.70之间的试题为中档题,难度值为0.300.50之间的试题为稍难题。容易题中档题稍难题 = 721

13、,整卷难度值 0.600.65左右,及格率约为0.620.67左右。八、试卷结构题量:34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题型: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填空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简答题1小题,4分。作图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实验、探究题3小题,共22分。计算题3小题,共20分。知识点分值分配约为:力学40分,热学13分,电学38分,光学9分。九、试题示例图1(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 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图2【参考答案:B 】 (容易题)2如图2所示,老林用钓鱼杆钓到一条鱼。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下列关于钓鱼过程的几种解释,正确的是( )。A鱼在水中时没有受到重力B鱼在水中时钓鱼竿是省力杠杆C把鱼拉离水面的过程中,鱼受到的浮力减小D把鱼拉离水面的过程中,鱼受到的重力增大 【参考答案:C 】 (中档题)(二)填空、作图题1我国古代为了传递信息,自周代起就形成邮驿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