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听课和评课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392643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听课和评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听课和评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听课和评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听课和评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听课和评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听课和评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听课和评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听课和评课评课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说服的艺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要领可操作。是说服的艺术,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下面就现行的小学数学课堂的评课阐述一下几点:(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数学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今天周老师的这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

2、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周老师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拼、折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我们从周老师这节课的

3、教学目标制订来看,是全面、具体、适宜。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注重知识目标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的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到巩固和强化。(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

4、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周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周老师善于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采用了“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

5、看”的教学法。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周老师的设计有独立活动、小组活动。在具体活动中,周老师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

6、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1、 看情境创设是否具有真实性、学科性和问题性创设合理、有效、具有真实性、学科性和问题性

7、的教学情景,是一堂好的数学课成功的标志,那么作为评课者要抓住这一点。今天我们看的周老师这节课开始用激趣设疑导入:刚开始上课,周老师让同学们观察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了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在角形,一个是直角三角形。接着周老师就问: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能不能有两个角是钝角?这样看来,这与三角形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而且也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举对称图形和3的倍数特征的例子)2、 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否到位我们今天看到周老师的这节数学课在处理

8、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上非常到位,在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这时她让学生大胆猜想,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善用验证自主探索: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周老师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即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动中,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具体过程为

9、: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看一看。(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

10、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2、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3、 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我们全县都上了远程教育,有现成的光盘,那么不能就高公开课的时候用,平时

11、而不用,因此在评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举例1页)(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标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

12、,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