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计划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研计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392474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计划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研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计划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研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计划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研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计划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研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计划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研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计划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研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研方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研方案四年下学期数学教研方案 20_20_学年度下学期 一、根本情况: 四年级有3个教学班,由3位老师组成,本组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互补性较强。教研组的工作气氛和谐融洽,有一定团队特色和活力,教学教研工作实力较强。本年级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数学学习,普遍具备了较强的数学学习才能,数学根本素养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减负、提质”的工作主题,针对本学期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校的数学研究活动及县数学教研的活动安排,实在有效地方案并开展本组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本组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进步并放大教研活动的效能。 三、工作重点:

2、学生方面: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数学课外拓展活动进一步进步本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学生的日常学习评定和数学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气氛。 3、使本年级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作业与及时改错的习惯。 老师方面: 1、继续营造并形成良好的教研组工作气氛,促进老师成长新的跨越。 2、本组老师教学常规扎实有效、人人过关。 3、进步本组老师理论学习程度和教学习作程度,力争人人写文章。 4、使本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及施行程度才能在原有程度上有进一步提升。 5、加强本组的课题研究,进步老师和教研组的课题研究程度。 四、施行措施: 1、针对本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以日

3、常教研活动为载体,在上期的根底上进一步加强组内老师间的经历交流及问题探究,从细节入手,加强个别学生的作业记录及教育辅导,使本年级学生在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的根底上,重点培养和开展学生的正确运用错题记录本,进步自己的纠错反思才能,进步学习效率。 2、树立“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的思想,搞好学生的学习梯队建立,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坚持学困生和学优生的辅导工作。 3、充分发挥集体教研优势,加强组内集体备课活动并提倡具有创意的个性化的备课,进一步进步每个老师的教学设计才能。将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阵地,充分依托组内老师集中在一个办公室的优势,营造日常教学研究的气氛

4、。坚持开展针对某节课、某个教学环节、某个教学细节的“微格”教学研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合力。使本组老师养成教研意识和习惯,进步教研才能并最终进步教学程度。 4、以点辐面,加强专题研讨活动。针对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或课例,结合本期教研课题,以组内研究课为研讨平台,形成“上课-说课-评课”良性螺旋上升的教研形式,放大同一节研究课的效能,要求上课前,听课老师要认真领悟别人的备课意图;在上课完毕后,每个老师要做好批注或修改意见,同时要做好一定数量详实而富有理性认识的教学后记。然后通过组内教研活动进展交流碰撞。让每个组员都经历从设计到上课,再设计到再上课的过程,实在进步教学设计程度和反思

5、才能,人人受益。 5、每月开展一次推门听课活动,进一步进步每个组内老师的教学程度。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老师在独立设计课时往往陷入思维定式或固守自己原由的教学理念。推门听课活动旨在通过上课老师先独立设计并施行后,经过与听课老师的思维碰撞,经历深化的理念、方法、手段等冲击,加快上课老师教学设计程度的提升速度。 6、除了继续开展通读教材活动外,加强理论学习,继续深化开展精读教刊的活动。充分借助学校图书室和互联网的资优势,在组内营造阅读各类教育教学刊物杂志的气氛,针对本组的教研课题,每位老师在平时要注意资料的搜集,并进展阅读和理解,及时写好批解或心得体会,在大量阅读和深化考虑的根底上,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收获、心得的交流分享活动,使大家养成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为期末形成自己的专题阐述文章打好根底。 7、认真迎接校级数学节活动,本学期的活动内容为数独,做好认真引导、坚持施行工作。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