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政治第一次联考试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391817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政治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政治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政治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政治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政治第一次联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政治第一次联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政治第一次联考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政治第一次联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 (2018高一下汕头期末) 调查显示,某市居民消费出现下图所示特点。从中我们可以推导出如下合理结论( )收入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也越高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水平制约消费行为的选择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渐被享受资料消费取代A . B . C . D . 2. (2分) (2020高一上长春期末) 中国农业银行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部署,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革准备工作,具备条件后成功上市。下列不属于我国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原因的是( ) A . 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B

2、 . 提高银行资本的运作效率C . 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D . 避免在竞争中优胜劣汰3. (2分) (2019高一上邵东期中)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交网络营销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和重视,企业投入到社交网络的广告经费大幅增长,而投入到报纸、电视等传统广告媒体的经费增幅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 ) 广告能够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引领消费行为网络科技的发展拓宽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网络广告能从根本上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利润人们信息消费习惯的改变影响了企业广告的投放A . B . C . D . 4. (2分) (2017高一上长安期末) 近年来,我国在全方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道路上大胆探路、

3、勇敢创新。2016年1月由中方设计承建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正式在印尼瓦利尼开工。这表明我国(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出口主导型经济坚持开放、合作、共赢,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A . B . C . D . 5. (2分) (2017高二上汕头期末) 十九大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要求表明( )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共中央切实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我国公民实际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保障人民权利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A . B . C . D . 6. (2分) 世界

4、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面对身陷苦难和战火的人们,我们要有悲悯和同情,更要有责任和行动。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这表明(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有更多的话语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是和平与发展的决定力量中国在外交工作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符合当今时代主题A . B . C . D . 7. (2分) 下列做法能体现出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 . 全面继承,为我所用B . 推倒重来,另起炉灶C

5、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 .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8. (2分) “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为会徽增添了节日欢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BEIJING2022”印鉴在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冬梦”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从一个方面反映了( )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A . B . C . D . 9. (2分

6、) (2017高二下江都会考) 中国于2016年建成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为我们理解太阳系的构成带来更多好的图像资料,也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边缘。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 )A . 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之一B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10. (2分) (2017高三湖南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引用古语“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下列与“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所蕴含哲理相似的是( )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

7、,以就万仞之深A . B . C . D . 11.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旧的户籍制度是造成我国城乡分割的主要根源。目前国务院已经相继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居住证暂行条例以及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等政策意见,这将促进农民市民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唯物史观看,上述改革( )是遵从群众的意愿,破除旧体制的弊端是要完善生产关系,调整人们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立场,作出正确价值选择通过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 . B . C . D . 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25分)12. (5分) (2019高三上赣州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民营经济缴纳

8、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材料二: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总体上看,我国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政府信用缺失、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使一些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一些民营企业面临“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的阻碍,甚至有的民间资本根本不知道“门”在哪里,“想投却无处投”;部分作为创新主体的民营企业,面临创新人才匮乏而“无法创新”“不敢创新”的困境,在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往往集中在能源等工业下

9、游、产品附加值低,陷入了低端竞争陷阱;部分家族管理型民营企业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缺乏精细化管理,难以打赢粗放式经营与绿色化发展的“遭遇战”。(1) 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民营企业迈向高质量的发展。 13. (5分) (2016高三上晋中期中)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中提出,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指导思想的一个要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0、的关键锁钥,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材料一:今年上半年,在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不畅的形势下,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下半年我国继续采取多种措施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为了激发国内经济发展活力,国家还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使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材料二: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对令计划等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令计划等同志开除党籍的处分。从“新”、“严”、“实”、“廉”、“ 清”五方面可以概括党内生活“新常态”的特点,制

11、度更加严格、行动更加务实、作风更加廉洁、干部更敢担当,正逐步成为党内生活的新常态。严肃党内生活,绝非权宜之计,而是治本之策。如何改作风?这需要落实一个“严”字,狠抓一个“实”字,突出一个“廉”字,崇尚一个“清”字,倡导一个“敢”字,牢记一个“党”字。(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2)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要使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请为我国政府更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三条合理化建议。(3) 运用政治生活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的意义。14. (15分) (2018高三上牡丹

12、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它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淘汰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25分)12-1、12-2、13-1、13-2、13-3、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