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李清照词两首》情景默写(教师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3854458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李清照词两首》情景默写(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7《李清照词两首》情景默写(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李清照词两首》情景默写(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李清照词两首》情景默写(教师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讲学稿( ) 李清照词两首基础知识习题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语文 主备人:王笑迎 时间 2017 年 4月 24日 学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2、积累字音字形及词语3、理解课文,学会赏析诗词,做理解性默写学习重点1、积累字音字形及词语2、理解课文,学会赏析诗词,做理解性默写学习难点1、积累字音字形及词语2、理解课文,学会赏析诗词,做理解性默写学习过程及指导 备课札记一、文学常识 (1)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词。前人评论宋词有“豪放”和“婉约” 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苏轼、

2、辛弃疾等。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她著有词集漱玉词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她的词作声声慢中的名句。 (2)李清照,号 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宋代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诗词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书画、金石。靖康元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丈夫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她论词强调协律、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 ”之说(见词论)。前期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后期作品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美。 (3

3、)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期的词主要表现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在她的笔下,少女生活是充满欢乐的。少妇之词的主旋律则是抒发离别相思的感受,与少女之作相比,明显多了一分沉重。她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凄凉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二、 字音字形及词语 醉花阴永昼(zhu):漫长的白天。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金兽:兽形的铜香炉。纱橱(ch):纱帐。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盈袖:充满衣袖。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声声慢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乍(zh)暖还(hun)寒 :忽暖忽冷,气候变

4、化无常。将息:调养,保养。敌:对付,抵挡。旧时相识:作者以北方人流寓南方,大雁也从北方飞来,故说是旧时相识。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损,这里相当于“煞”,“憔悴损”就是“憔悴煞”的意思。怎生:怎么,怎样。次第:光景,状况。三、情景默写1、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描绘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给全词奠定了“愁”情感基调。2、醉花阴中“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三句,写词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意境萧疏,含蓄蕴藉,手法高妙。3、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两句,写

5、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4、醉花阴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词人以花写人,精妙妥帖,堪称妙笔。“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5、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内心世界的句子有: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6、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7、李清照声声慢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6、”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8、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9、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10、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几句,写

7、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11、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12、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13、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却不

8、说愁之无尽,而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说自己愁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嘎然而止,实际上愁情已倾泻无遗。14、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在李清照词声声慢 中,词人用这一意象表达愁苦的诗句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1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结尾“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在声声慢中,也有三句用黄花表达凄苦情怀的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四、试题训练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薄(bo)雾重(ch

9、n)阳暗香盈(yn)袖 B东篱(l) 戚戚(q) 乍(zh)暖还寒C将(jin)息 相(xin)识 三杯两盏(zhn) D憔悴(cu) 堪摘(zhi) 玉枕(zhn)纱厨【答案】B(A.薄:b;C.将:jin;D.枕:zh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B莫道不销魂C东篱把酒黄昏后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答案】A(次第:文中指光景,状况;今指次序,依次,一个接一个地)3、对下列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彷徨不安的样子,这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这种心理,诗人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B“冷

10、冷清清”是指环境的空寂无人。寻觅而无所收获,精神上失去了寄托,使她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这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心情。C“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直接表白诗人的心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空虚和哀愁。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不容易保养身体,这也引起她的哀愁。【答案】D(应为秋天)4、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

11、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愁。地上一丛丛的菊花,却枯萎憔悴了,看到了花的憔悴,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时日难熬引起了哀愁。“守着窗儿”是因为孤寂翘首盼望有人能来解闷的情景,可是半天也没有人来,“独自”一人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呢?【答案】B(“这群飞雁是栖宿在她老家的”错)7、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B、上阕从

12、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答案】D(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没有用象征手法。)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

13、方法。B.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答案】(答案A。“繁文缛节”适用于交往过程中待人接物方面礼节过多,不用于撰写学术论文,属于适用对象错误;“趋之若鹜”属于感情色彩有误,用于消极方面的聚集、集中之意;“不绝如缕”指声音的延长,且多指一种或几种清晰的声音,而不用于嘈杂的声音。“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往往用于议论、演讲、文艺创作等方面,符合句意。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