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3768419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液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液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液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液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液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一、液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范围 本部分提供了用于工业制造过程的机械设备上液压系统的一般规则, 以此作 为对买方和卖方的一种指导, 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连续稳定性、 维修便捷和 经济寿命长。二、液压设计规范与标准1) GB/T 786.1-1993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 ISO 1219-1:1991)2)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 (1P 代码 )(eqvIEC 529: 1989)3) GB/T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eqv IEC 204-1:1992)4) GB/T 14039-1993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固体颗

2、粒污染等级代号 (eqv ISO 4406:1987)5) GB/T 17446-1998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 (idt ISO 5598:1985)6) GB/T 17489-1998 液压颗粒污染分析从工作系统管路中提取液样 (idt ISO 4021:1992)7) JB/T 5244-1991 液压阀用电磁铁8) ISO 1219-2:1995流体传动系统和元件图形符号和回路图第2 部分:回路图9) ISO 4400:1994 流体传动系统和元件带接地点的三脚电插头特性和 要求10) ISO 6149-1:1993流体传动和一般用途的管接头带 ISO 261螺纹及 O 形密封圈的油

3、口和螺纹端头第 1 部分:在锪孔沟槽中装有 O 形密封圈 的油口11) ISO 6162: 1994液压传动用在 2.5 MPa 至 40MPa(25 bar 至 400 bar)压力下的四螺钉对开法兰型式I米制系列和型式I英制系列12) ISO 6164: 1994液压传动用在 25 MPa 至 40MPa(250bar至 400bar) 压力下的四螺钉整体方法兰13) ISO 6952: 1994流体传动系统和元件带接地点的两脚电插头特性和 要求14) ISO 7790: 1997液压传动 02、03和05规格的四油口叠加阀和四油 口方向控制阀夹紧尺寸15) ISO 8434-1994流体

4、传动和一般用途的金属管接头16) ISO 10763: 1994液压传动平管口、无缝的和焊接的精密钢管尺寸和 标称工作压力17) ISO/TR 11688-1 : 1995声学对低噪声机器和装置设计的推荐做法第1部分:方案18) ISO 12151液压传动和一般用途的管接头不仅限于以上标准,液压系统的设计、制作、安装和调试等应符合国家和行 业的相关规范和要求。三、液压设备性能要求液压设备性能要求明细表序号性能要求内容备注1安全性1) 设计方面的考虑,设计液压系统时,应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失效(包括控制电源的失效)。在所有情况下元件应该这样选择、应用、安装和调整,即:在发生失效时,应首先考虑人员的

5、安全性。应考虑防止对系统和环 境的危害。2) 兀件的选择为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买方有权对液压系统中的所有兀件进 行选择或指定。选择或指定元件应确保,当系统投入预定的使用时,这 些元件应在其额定的极限内可靠地运行。尤其应注意它们的失效或误动 作可能引起危险的那些元件的可靠性。3) 意外压力应从设计上,防止系统所有部分的压力超过系统或系统任一部 分的最高工作压力和任何具体元件的额定压力,否则应采取其他防护措 施。防止过高压力的可取的保护方法,是设置一个或多个溢流阀来限制 系统所有部分的压力。也可以采用其他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方法,如:采 用压力补偿式变量泵。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调试,应使冲击压力和增压压力

6、减至最低。冲击压力和增压压力不应引起危险。当系统压力丧失或 临界压降时,不应使人员面临危险。4)无论是预期的或意外的机械运动(包括如:加速、减速或提升和夹持物体产生的运动),都不应造成对人员有危险的状态。5)设计液压系统时,应通过布置或安装防护装置来保护人员,使其避免受 触摸到超过极限的表面温度而造成伤害。2系统要求确定有关液压系统运行和功能的技术规格,包括:1)工作压力范围;2)工作温度范围;3)所用液压油液的类型;4)循环速率;5)负载循环特性;6)兀件的使用寿命;7)动作顺序;8)润滑;9)起吊要求;10)应急和安全性的要求;11)涂漆或保护涂层的细节。3安装、使用和维修1)为了便于维修

7、,应提供相应措施或采取适当的方式安装元件。当维修需把元件从系统拆下时:a不应导致过多的液压油液损失;b.不宜要求油箱放油;C.不宜过多地拆卸相邻的零件。2)设计和构成系统时,应将元件布置在易于接近并能安全地调整和检修的位置。液压元件,包括管路,应易于接近且便于调整或维修。应特别注意需要定期维修的系统和元件的布置。3)质量大于15kg的所有元件或部件应有起吊设施。4)元件的安装宜便于从安全的工作位置(例如:地面或工作平台)接近而没有危险。通常,兀件下边缘的安装高度宜在工作平台之上至少0.6 m,而其上边缘不宜咼于工作平台之上1.8 m。5)宜使用市场上能买到的零件(键、轴承、填料、密封件、管接头

8、、垫圈、插头、紧固件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且带有统一编号的元件连接安装尺 寸(轴和花键规格、油口口径、底座、安装面或腔孔等)。4标识1)所有兀件上以永久的和明显的形式表示出来:a. 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名称和简要地址;b. 制造商或供应商的产品标识;c. 额定压力;d. 符合GB/T 786. 1的图形符号,包括全部油口的正确标记。在可用空间不足可能导致文字太小而看不清楚的场合,可将资料提供在补充材料上,如:说明/维修活页、目录活页或辅助标签上。2)应给每个兀件一个唯一的兀件号和(或)字母,此兀件号应用在所有的原理图、清单和图样中标识该元件,并应被清晰地和永久地标注在设备上紧邻该兀件的地方,而

9、不在该兀件上。3)应对所有油口、动力输出点、测试点和放气点及泄油口 (例如:油箱放油), 做出清晰且明显的标识。该标识应与回路图上的资料一致。4)电的控制机构(电磁铁和它们配带的插头或电缆)应米用冋样的标识标明 在电路图和液压回路图中;非电的控制机构及其功能应采用与回路图相 同的标识,并且清晰地和永久地标明。5)布置在油路块、安装板、底座或管接头中的插装阀和其他功能元件(阻尼器、通道、梭阀、单向阀等 ),应在邻近它们的插入孔处加上标识。当插 入孔位于一个或几个兀件下面时,右可能应在该兀件附近设置标识,并标明内装”6)每个控制台都应设置一块功能标牌,并将其置于易读到的位置。功能标 牌上的信息应更

10、恰当、易懂,并提供其供所控制的系统功能的明确标识。5密封件和密封装置1)密封件和密封装置的材料应与所用的液压油液、邻近的材料及其工作条件 和环境条件相容。2)零、部件设计应便于密封件和密封装置的检修和更换。6油口所有油口的连接应符合国际标准:ISO 6149 1(适用于螺纹油口和螺纹端头 ),或ISO 6162或ISO 6164(适用于四螺钉法兰油口连接 )。7系统温度系统温度不应超过液压油液所允许的温度范围,并不超过系统中所有兀件的 工作温度范围内。8液压泵和马达1)液压泵和马达应安装在对可预见的损害有防护的地方,或适当地安装防护 装置。应对所有驱动轴和联轴器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2)维修时易

11、于接近;不因负载循环变化、温度变化或所施加的压力载荷的结 果,而产生轴线错位;引起的轴向和径向的载荷在泵或马达的供应商规定 的范围内;传动联轴器和机座具有反复经受住所有工况下产生的最大转矩 的能力:禾U用具有充分阻尼作用的联轴器,限制扭转振动的传递和扩大。3)液压泵和马达泄油口的口径和封堵应符合兀件供应商的规定。泄油口、放 气口和辅助油口的设置应不允许空气进入系统,并且它们的尺寸和设置应 保证不会产生过高的背压。应使高压放气口的设置对人员的危害性最小。9液压缸1)在可能出现超载或其他外部负载的应用场合,液压缸的设计和安装应考虑最大的预期负载或压力峰值。2)整体式液压缸尽量不采用,但当其被采用时

12、,可能磨损的部件宜是可换的。10充气式蓄能器1)下列标识应永久地标记在畜能器上:a. 制造商或供应商的名称和简要地址;b. 制造商或供应商的产品标识;c. 额定压力;d. 符合GB/T 786. 1的图形符号,包括全部油口的正确标记。在可用空间不足可能导致文字太小而看不清楚的场合,可将资料提供在补充材料上,如:说明/维修活页、目录活页或辅助标签上;e制造年份;f. 壳体总容积,以升(1)为单位;g. 制造商的系列号或批号;h. 允许的温度范围,以摄氏度 (I为单位。2)带有充气蓄能器的液压系统应有警告标签,标明警告一系统包含蓄能器。维修前,要使系统减压”。11液压油液3)被推荐用于液压系统的液

13、压油液应按其类型和特性来规定,而不能仅靠商品名称来规定。液压油液宜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来描述。存在起火危险之处,应考虑使用难燃液压液。4)除非在买方与卖方之间另有规定,液压系统和润滑系统宜分开。所有液压油液和润滑剂的注入孔应做出清晰和永久的标记。12油箱1)油箱宜与机器结构是分离的和可拆装的。2)应采取预防措施,阻止溢出的油液直接返回油箱。3)支撑结构宜将油箱的底部提咼到距地基平面150mn以上的咼度,以便于搬运、排放和改善散热条件;4)油箱顶应牢固地固定在油箱体上;如果油箱顶是可拆卸的,其设计形式能 防止污染物侵入;油箱顶宜设计和制造成能避免形成聚集和存留外部固体、 油液污染物及废弃物的区域。13管路系统1)通过管路、管接头和油路块的液压油液流速不宜超过:a. 吸油管路:1.2 m / s;b. 压力管路:5 m / s;c. 回油管路:4m / s;2)推荐使用弹性密封件的硬管和软管接头。当适用时,所有金属管接头均应符合ISO 8434的第1、2、3或4部分和ISO 6162或ISO 6164。所有软管接头应符合ISO 12151的第1、2、3、4或5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