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庆交大地铁与轻轨工程考点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74KB
约4页
文档ID:463752710
重庆交大地铁与轻轨工程考点_第1页
1/4

一.绪论城市病 :由于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现在大中型城市里的,人口密集、住房紧缺、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匮乏等问题轨道交通 :以轨道交通运输方式为主要特征,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轮轨交通系统,主要为城市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地铁( 3~8 万人 /h ):即地下铁道,主要指在大城市的地下修建车站和隧道,并在其中铺设轨道,以电动快速列车运送大量乘客的城市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但是在郊区以及人员车辆较少的地方,铁路线路也可延伸至地面或高架桥上轻轨(2~4 万人 /h ):即轻轨交通,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电力驱动车辆与列车在特定保护下,但不一定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轻型、便捷的城市客运方式二.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规划车站布置原则 :在市区,两平行网线间的距离一般以 1400m左右为宜,同时要与街道布局相配合,特殊情况外,两线间距离最好不少于 800m,且不大于 1600m在市郊, 两线间距离可以适当增大 若在相关交叉点乘客必须换乘时,除在设计中考虑方便的换乘条件之外,最好经一次换乘就能达目的地,不要超过两次路网规划 :原则 :1. 全局性原则 2. 客流预测原则 3. 线路走向原则 4. 车站布置原则 5. 交通组织原则; 要求:1. 客运负荷均匀 2. 底层和环境选线合理 3. 利用既有铁路 4. 设置车辆停放和检修基地 5. 设置环形线 6. 优化线路修建程序。

路网基本结构 :放射形(星形) :路网中所有的线路只有一个交点(换乘站)的结构,对乘客方便,郊区直达市中心,换乘次数少;但换乘站的客流量大,且换乘客流互相干扰也大,容易引起混乱和拥挤,换乘站的设计施工难度也大,采用分层换乘使得车站埋深加大,换乘复杂,增加了建设和维护费用放射网形:线路多为径向线且线路交叉形成不规则路网结构,与城市结构和地面上的道路系统相配合,沿城市繁华地区客流量集中的道路下呈网状布置地铁路网,实现地铁车站与地面各交通站点的换乘,市郊到市中心方便,市中心对市郊的经济辐射较远;但市郊区之间发生联系时,必须到市中心区的换乘站换乘,导致乘客走弯路放射加环线形:在放射网形的基础上增加环形线而成的路网结构,具备放射形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之处棋盘形(栅格网状形) :由若干线路大多呈平行四边形交叉构成的四边形路网结构,线路分布均匀,客流吸引范围比例高,运输能力大,乘客容易辨识方向;但线路走向单一,对角线方向出行需绕行,没有通达市中心的径向路线条带形(树状) 其他形状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轨道工程辅助线 (为保证正常运营,合理调度列车所设置的线路,≤ 35km/h ):折返线、渡线:每条线路的起始点或每期工程的起止点,因列车需要转线返回必须设置的线。

折返线:供运营列车往返运行时掉头转线及夜间存车而设置的线路存车线:供故障列车停放及夜间存车渡线:用道岔将上行线、下行线及折返线连接起来的线路车辆段(车场)出入线线路平面设计原则 :线路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双线右侧行车制,跟踪列车最小间隔时间为 75~120s;线路运行速度一般为 60~75km/h,不小于 35km/h,不大于 80km/h线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平稳和乘客的舒适,高架线路还要注意城市景观,坡段尽量长;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地下建筑物与基础情况以及线路平面等条件进行合理设计,力求方便乘客并降低造价,必要时可变更线路平面及施工方法;应尽量设计成符合列车运行规律的节能型坡道,车站一般位于纵断面的高处,区间位于纵断面的低处,除车站两端的节能坡道外,区间一般宜用缓坡,避免列车交替使用制动而增大牵引负荷纵坡要求 (因排水的需要和各站台线路的高程不同) :最大:正线 30‰,困难段 35‰,辅助线 40‰,道岔 5‰,困难道岔 10‰;最小:正线 3‰,车场线 1.5 ‰,折返 / 存车线 2‰;车站: 2‰,困难段≤ 3‰道岔 :线路连接设备之一,起着将机车、车辆由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调车作用,分布于终始车站、中间站、行车线、检修线的附近,车辆需要折返、调动的部位。

车辆限界 :车辆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形成的最大动态包络线; 设备限界 :用于限制设备安装的控制线; 建筑限界 :在设备限界的基础上,考虑了设备和管线安装尺寸后的最小有效断面四.地铁与轻轨车站的建筑设计岛式站台 :便于客流在站台上互换不同方向的车次,两根单线单隧道的布线方式在城市地下工况复杂的情况下穿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侧式站台 :候车客流换乘不同方向的车次必须通关天桥, 一旦走错不便换乘, 但轨道布置集中,有利于区间采用大的隧道或双圆隧道双线穿行,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但在地下工况复杂时缺乏灵活性地铁车站人防设计 :应考虑平战结合,兼顾交通和防空作用利用它已有的结构条件,在战争时期是城市人民防空的理想待蔽场所和疏散、运输通道,按国家规定,在地铁建设中应结合人防按六级抗力等级设防,在常规武器袭击下,能保证列车运行及人员的出入, 作为城市人民放空疏散运输干道; 在核武器、 生化武器袭击下, 车站能作为 800 人的临时待蔽场所五.地下车站结构工程钢筋砼开裂允许值 :在永久荷载和基本荷载组合作用下,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长期效应组合的影响所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应不大于0.2~0.3mm顶板顶面、底板底面、侧墙外侧≤0.2mm;顶板底面、底板顶面、侧墙内侧、中层板≤ 0.3mm。

盾构法地下车站衬砌形式:预制装配式衬砌(拼装管片单层衬砌),预制装配式衬砌和模铸钢筋砼整体式衬砌相结合的双层衬砌,挤压砼整体式衬砌衬砌分块考虑因素 :从防水、 拼装速度等方面考虑, 衬砌分块数越少越好;从运输和拼装方便而言, 分块数多些好;设计时应结合隧道所处的围岩条件、荷载情况、构造特点、计算模型、运输能力、制作拼装方便能因素综合决定;通常 D≤ 6m的隧道,衬砌环宜 4~6 块, D> 6m时,可分 6~8 块八.高架结构工程高架车站结构形式 :钢筋砼空间框架结构:属桥梁、房建结合方案,先形成空间框架,再于其上形成连续板梁,同时将桥墩作为房屋框架结构的一部分,柱网简单,受力合理,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好;桥梁式结构 :属桥建结合方案,先形成桥梁结构(梁、墩柱、基础),再在桥上布置站台,断面形式有:箱梁(抗扭刚度大,整体受力性能和动力性好) T 形梁(刚度大,省材料,可预制吊装施工)板梁、槽形梁;框架 +桥梁式结构 :属桥建分离方案,车站建筑包在高架桥之外,高架桥从房屋建筑中穿过,两者在结构上完全分离,受力明确,传力简洁,可防止列车运行对车站的不良影响,以解决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和车站建筑的震动问题接触线悬挂高度 :接触线在电杆悬挂点处与两钢轨顶面连线间的距离,一般取5m。

九.地下铁道的施工技术明挖法优点 :施工工序简单、管理方便,作业面宽敞,便于使用高频率的挖土机械和运输工具缺点 :因为沿城市道路进行开挖, 影响城市正常交通,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对环境污染大, 所以只在各方面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采用盖挖法施工步骤 :在基坑围护结构的钢桩上架设梁板,以形成临时路面维持地面交通,然后开挖到基坑底,再从下至上施作底板、边墙,最后完成顶板地下连续墙维护结构适用条件 :深度较大的围护结构; 对地标沉陷要求严格的区段; 软弱底层; 地下水丰富的地段;基坑周围的地面建筑物需要采取严格的防下沉措施;城市环境要求限制噪声,不能采用打桩支护时地下连续墙优点 :施工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基坑开挖时可承受极大土压力,极少发生地基沉降或塌方;防渗性能好; 可以贴近原有建筑物施工; 可用于逆作法施工; 适用于多种地基条件; 可用作刚性基础; 可作为水坝、水闸等水工建筑物的垂直防渗结构;占地少;工效高、工期短、质量可靠、经济效益高 缺点: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如很软的淤泥质土、含漂石的冲积层和超硬岩石)施工难度很大;施工方法不当或施工地质条件特殊可能导致邻墙不能对齐和漏水;如果用作临时的挡土结构,费用较高;在城市施工时,废泥浆处理麻烦。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 :驻导墙→成槽→吊放接头管→吊放钢筋笼→浇筑水下混凝土→拔出接头管成墙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导墙的作用 :挡土,作为测量基准,承重,存储泥浆,其他(防止泥浆漏失、阻止雨水流入、对距离很近的现有构筑物补强) 盾构机 :类型 :手掘式盾构机,半机械式盾构机,机械式盾构机 结构 :切中环(敞胸式) 、切口环(闭胸式)支承环、环尾衬砌管片拼装 :K 型管片插入方式 :半径方向插入、轴向插入 衬砌环的拼装程序 :先环后纵:环面平整,纵缝质量好,但可能形成盾构机后退;先纵后环:有效防止盾构机后退管片之间及各衬砌环之间连接方式 :柔性连接 :允许相邻管片之间产生微小的转动和压缩,使衬砌环能按内力分布状态产生相应的变形,以改善衬砌环的受力状态 刚性连接 :通过增加连接螺旋的排数,力图在构造上使接缝处的刚度与管片的刚度相同,但拼装复杂,造价高且还会在衬砌环中产生较大的次应力,容易带来不良后果盾构法施工步骤 :在隧道的起始端和终端建工作井;盾构机在起始井内安装就位;用盾构千斤顶将盾构机从起始井墙壁开孔处推入;盾构机在地层中沿设计轴线推进,同时出土和安装衬砌管片;适时施作衬砌防水;盾构机进入终端井后拆除。

十.地铁放水设计防水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抗渗等级 (片面强调砼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 忽略了砼产生裂缝的各种措施; 砼质量不佳,底板和墙体砼不够密实;过分强调确保基坑工作安全)裂缝,耐久性我国的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 :1 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2 级: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3 级: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沙; 4 级: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沙十一.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灾害控制地铁应防灾害 :火灾、风灾、冰雪、地震、雷击和停车事故防火技术要求 :采用耐火极限≥ 3h 的隔墙和耐火极限≥ 2h 的楼板;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应≥ 2,与相邻防火分区联通的防火门可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 竖井爬梯不能 消防系统 :消防水源, 消火栓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器供电系统的构成 :牵引变电所,牵引网(接触网 +回流线 +馈电线 +轨道电路),电分段 供电方式 :集中供电:便于城市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主变电所位置靠近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可实现一座主变电所同时给多条轨道交通供电,但外部电源及中压环网电缆所需的投资很大;分散供电:可由就进的城市电网供电,供电距离短,无需单独设置主变电所,无需中压环网电缆,节省了大量投资,但对沿线城市电网的电源引入点及备用容量要求较高,且因牵引负荷的冲击和谐波将影响城市公用变电站的电能质量;混合供电:不利于供电系统的管理,但适用于穿越市中心和郊区的长线路。

动力照明系统低压负载 :一类(双电源、双电线,供电末端自动切换,来电自复) :事故风机、消防泵、主排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