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3542090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莲山课件m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XX市“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日前,我们组织 有关人员围绕“十一五”期间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 路、重点和对策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总报告 如下。一、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首位, 认真加强对农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各级围绕“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到 突出位置,作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来抓,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 种结构得到改良,优质高

2、效农产品比重逐步提高;农民收入 和农业效益增加明显;区域经济特色逐步显现,优势主导产 业不断壮大;林牧渔业在农业中比重、支柱产业、主导产品 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均有所增加;产业化经营势头良好,农 产品流通市场比较活跃;农产品质量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 比较明显的成效。据统计:全市2003年作物总播种面积196.69万亩,复 种指数217.82,全年粮食总产量 52.20万吨,油料作物及蔬 菜产量43.72万吨;生猪饲养量154.5万头,家禽饲养量1754 万羽,山羊饲养量 63万只,奶牛饲养量 1062头;养殖水面 6.53万亩,水产品产量1.64万吨;全市有林地面积 32.3万 亩,林木覆盖率1

3、7.2%,活立木总蓄积量60万立方米;常年 白果产量40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 ;银杏树占地面积 26.6万亩。各项指标与2000年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3年农民收入 4093元,比2000年增760元,增加22.8%。 农业的稳定发展为农民的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这几年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一)农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增效显著。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 途径。近几年来,全市在大农业内部着力提高多种经营及林 业的比重。据统计:目前,多种经营产值占整个农业总产值 的比重达56.5 %,比2000年增加9.3%;农民人均来自畜牧

4、 水产业收入450元左右,占来自农业收入55%左右。种植业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面积扩大较多,低效作物种 植面积有较大的压缩。粮经比例达到59: 41,种植业效益年均增长8 .4 %。(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各级、各地积极优化种植、 林、牧、渔各业的品种结构,加快了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取得了显 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市稻麦油良种覆盖率达 90%以上;三元杂交瘦肉商品猪推广面达65%优质率达到50%家禽良种覆盖率达 100%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 1.32万 亩,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0.2%,特种畜禽、草食畜禽、优质果品、时鲜蔬菜也得到明显

5、的发展和提高。(三)区域经济特色明显,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经过前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几个具有较 大规模和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各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种养项目,全市优质稻米、优质油菜、优质小 麦、无公害及草食畜禽、银杏经济林发展迅速,渐成规模。 其中双低油菜、优质小麦面积比2000年扩大了近15万亩和10万亩,草食畜禽增长 50%左右,其中奶牛饲养量是2000年的12倍,银杏经济林总面积达到 12万亩,扩大近8万亩。(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农业、规模农业、效益 农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看好,投资创办、经营订单农业 生产、畜禽和特种

6、水产养殖、林果园艺种植、农产品加工销 售的人越来越多,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产业范围不断向 产前、产后延伸。全市的优质粮油开发、特种水产、经济林 果、花卉苗木、食草畜禽等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大 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典型。如:市水产良种场的水产品加工;兆胜集团等银杏系列产品的开发;市农科所的外向型蔬菜订单生产;弱筋小麦订单生产;“三零”面粉、“金太阳”、“宏达”乳业、猪副 产品加工;“恒鑫”肠衣等。(五)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农产品质量建设关系到农业经济的生死存亡,近两年来 逐步得到了全市上下的普遍重视。市农业局在强化农产品基 地、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市场

7、准入等方面管理的基础上,着力 构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创建、申报、认 证、检测工作。共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8个,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9个;对8个农贸市场实行了市场准入。 制定省级农业地方标准 7项、泰州市农业地方标准10项,有机农业标准7个,企业标准 40多个;正在建设和申报的 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 19个。(六)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持续正常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培训机构 35家,2004年上半 年共培训8250人次。全市劳动力总数51.3万人,已转移34.8 万人(女性11.9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67.9%。仅市农干 校近几年就举办电子操作工、 电动缝纫工、家电维修、机

8、电、 农产品加工贮藏与营销等培训班共三十多期1708人,均实行了转移上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七)农业行政执法打假护农初见成效。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资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顿,严 打农资违法行为,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等部门依法执法,严 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农业违法案件,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的 正常经营秩序,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利益。目前我市农资市场 秩序进一步好转,无证照经营农资的现象明显减少,农资经 营者守法经营意识逐步增强,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有效遏制, 农资产品质量明显好于以往。二、存在的不足和主要制约因素(一)地区间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较大部分地区干部群众对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上缺 乏

9、深度和广度,还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农业发展的现 状、机遇和挑战。思想上的差距导致行动上的滞后。一些地 方的传统农业结构并未从根本上打破,结构调整单纯依靠总 量扩张,面积增减,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模仿性。(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产业化进程有待进一 步加强一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突出。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原料或初级产品进入市场,难以参 与国内外大市场、大流通的竞争,难以抗御市场和自然风险, 效益较低;二是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龙头企业 偏少、偏小,还不能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 益联结机制,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较弱;三是农产品产业化 项目规模小,特色项

10、目少,由于生产规模小,销路不畅,农 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增收增效的效果不显著,空间不大。除 近两年发展的大田银杏外,上千亩的高效种植项目、几百、 千万元产值以上的高效养殖项目还不多见;其它高附加值项 目也比较有限。(三)农民和农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市围绕 贸工农、产加销诸环节创办的各类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 段,尚不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全过程、全方位、运作灵活的社 会化服务。政府部门对市场调查、市场引导、技术培训、技 术服务还不够到位,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 后服务能力还较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 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机制和操

11、作体系尚未完善。如一些有 合适项目的农民因缺乏启动资金而不能实施,农户贷款因无 人担保尚难操作;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相适应的土地流转 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有待进一 步贯彻和落实;农产品收购过程中“优质优价”难以实施等 等。三是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 业协会的中介服务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四)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目前我市农业科技队伍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事粮油和大宗多种经营的技术指导,对市场农业、高效农 业、特色农业所需的技术和知识相对缺乏,与现代农业生产 和结构调整的需要还不相适应。一些农技事业单位、乡镇农 业服务部门

12、在实业化、系列化上探索不够。另一方面,事业 单位改革以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领 导相对弱化,指导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缺少最直接的抓手, 多数乡镇农技人员工资无着落或不按时发放,有的忙于经 营,致使技术指导、服务到位率也有所下降。(五)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 强化。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情况与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优质 化、多样化需求还远远不相适应,放心菜、放心肉工程有待 进一步健全和加强,也迫切需要全市上下引起更高的重视和 关注。此外,信息不灵、流通不畅、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农业 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投入不足等都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 康和快速发展。三、“一五”期间推进

13、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和发展重点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 时期,必须从战略高度着眼,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紧密联系 起来。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对各类农产品在国内外市 场供需趋势的预测,对本地优势潜力作综合分析,确定主体 发展项目,逐步形成区域规模,发展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 带动、名优品牌和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占领和开拓市场,取 得长远的市场优势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基本思路:按照中央、省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保持粮食生产能 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市农业经济 升级换代步伐。充分发挥我市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区位 优势,积极主动与国际、国内市场接轨,

14、把准市场需求与发 挥优势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加快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特 色经济的培育。以绿色产业起步,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农产 品流通和加工型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规模 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社会化服务。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 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发展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着重是集中 力量围绕本地区的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特色经济制定规划, 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协调服务。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 几大优势主导产业如优质稻米、优质小麦、优质油菜、生猪、银杏,有的优势和特色还相当明显,但是发展重点不突出, 未形成明显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名优主导产品不

15、多,而且往 往是有生产优势,无商品优势或经济优势不明显。针对这种 情况,今后的工作重点是:1 、培大培强优势主导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一种优势的竞争。今后应突出重点,大力培育我市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瘦肉型猪、蔬菜、 花卉、特禽、淡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按照“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要求, 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较大规模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业产 业区、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 努力提高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2 、提高农产品的转化能力,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主导产品的培育和壮大,大力发展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

16、业和科技、信息、流通、服务业,延长产业 链。着重抓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快形成产业优势。第一,要培育造就市场主体,全面建设市场体系,搞活 农产品流通。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格局不可能使农民真正成为 市场主体,难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难以实现农 业经济的最大效益。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专业批发 市场,拓展窗口市场,加大产销地批发市场的开拓力度,探 索各种现代营销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和辐 射能力。第二、抓好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可 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更直接、更有效地带给 农民。实践表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搞好龙头企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 17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