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校区学校管理问题思索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10KB
约6页
文档ID:463387454
双校区学校管理问题思索_第1页
1/6

双校区学校管理问题思索   摘要:多年来,中国高校招生规模不停扩大,大部分高校的现有校区已无法满足其教学需要,双校区办学成为了目前高校发展的新趋势校区和校区间的距离阻隔,给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带来了很多挑战该文针对双校区学校管理提出几点思索,以期为双校区办学在降低教学资源浪费、提升学生管理效率、构建良好校园文化方面提供新思绪  关键词:双校区;  教育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停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招生规模不停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接收高等教育中国大部分高校建校早,配套设施已经不能适应不停扩大的招生规模,所以形成了双校区办学的新格局双校区大学是指含有一个独立法人办学实体名称,在两个不一样空间地理位置的校区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运行、服务社会的高等院校[1]现在,双校区办学模式已经较为普及,但因为校区之间的距离增大,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双校区学校在管理上存在较高的难度本文针对双校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索  1降低教学资源浪费  双校区办学是一个获取资源和资源重组的过程双校区办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使得教学资源配置从以前的单校区调整转变为双校区协调。

为了确保新建校区的顺利运行和双校区的办学效益,学校必需给每个校区配置适宜的教学资源,而因为校区和校区之间的距离较远,极难实现全部资源的共享通常来说,双校区高校的主校区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配置了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而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的配置全部有待加强,如教室、试验室、机房、图书馆、体育场所、行政办公室及教学设备等再加上一些教学资源在某一校区的利用率本就很低下,而校区和校区之间的距离较远,这些教学资源不能被另一个校区的师生所充足利用,造成教学设施设备的反复添置和教学资源的浪费所以,降低教学资源的浪费成了双校区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加强资源配置的总体计划大学建设新校区的计划一旦确定,学校领导层就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考虑学校的整体学科和专业结构设置等问题,对各校区的教学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和配置,从而提升整体效益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应加强学校的整体计划和总体设计,充足发挥各个校区的办学特色优势,实现教学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整体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无须要的资源浪费有些大学经过提升校区和校区之间仪器设备的共享率和利用率,推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避免设备的反复购置,有效降低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如西南大学采取“3+x”共享模式,确立了理学、农学、工学等3个相对集中的分析测试平台;  东南大学分别构建了分析测试类、机电综合类、电子信息类、土木交通类、生命科学类等5个公共硬件平台[2]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有幸处于“互联网+”时代,就应充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双校区办学的资源浪费如加强双校区“仪器设备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校区和校区之间、校区和相关单位之间实现仪器设备预约、实时测试分析、数据转移、集中存放等多个功效若在相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够和其它高校和国家科研单位的仪器网络平台实现对接,有利于处理教学仪器设备反复购置、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低等问题[2]图书馆、档案馆所需图书资料众多,双校区若给每个校区的图书馆全部配置必须的纸质图书资源,无疑是一个教学资源的浪费应加强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经过引进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在各校区之间实现图书资源的数据共享,同时将各校区图书馆的日常事务和工作步骤进行信息化统一管理  2学生管理信息化  双校区办学模式下,各个校区通常全部是分散在不一样的城市或某一城市的不一样区域,地域的限制影响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学校管理人员应经过信息化手段拉近空间的距离,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

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用于学校学生的信息管理工作将学生工作进行细分,凭借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的传输,促进各校区的沟通交流,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之间、学生管理部门和其它部门的资源共享,降低反复性工作,提升学校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效率[3]双校区办学模式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导员和班主任的沟通交流问题正常情况下她们只有在校本部大会才有机会见面交流,平时基础上没有时间和机会交流所以,建立一个供全部老师使用的信息化交流平台较为主要老师们能够经过平台分享心得,交流学生问题等,立即处理棘手的学生管理问题,降低了老师来校本部开会、研讨的次数,节省了校区间往返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提升了学生管理效率  3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  现在,部分双校区办学的高校出现教学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同时,教学服务和教学质量监控微弱,无法严格监控双校区老师的教学行为这造成教学管理问题也不能得到立即处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确保为此,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由领导审批教学计划、教学纲领和教材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院系领导依据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方案,对各教学步骤提出意见;  各系依据总体安排,落实到每一位任课老师的教学实施计划中,教学计划确定的相关内容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的,严格根据审批程序实施。

每一位任课老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经过智慧课堂一整套信息化设备,对其讲课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实时监督老师的课堂教学[4]完善考评评定体系,依据考评结果对单位或老师进行合适的奖惩,对考评结果较差的单位或老师进行对应的处罚,对考评结果很好的单位或老师给合适奖励,经过这种奖惩制度调动各单位和老师的主动性  4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无形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能够起到主动的促进作用对于双校区办学的高校来说,新校区和校本部相隔距离远,且通常选址在没有些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偏远地域,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校本部的校风、学风、教风等像搬迁仪器设备一样搬迁到新校区所以,双校区管理应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术建设,常常举行跨校区的学术讲座,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  举行多种校园文化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养其良好的品质,加强各校区之间的有效互动;  充足发挥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社团等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校区和校区间的交流,形成主动向上的校园文化,增强各校区学生的凝聚力,使得新校区的学生不会产生孤独感;  同时学校应多激励学生到其它校区参与多种文化活动,促进校区间的思想交流。

总而言之,双校区办学是一个新型的办学模式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双校区办学带来的教学资源浪费、学生管理效率低、教学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不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主动应对,推进双校区办学的不停发展  参考文件  [1]鲁韦韦,刘方.扩展型多校区学校管理机制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3(4):230-231.  [2]刘宇雷,王超.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优化策略研究[j].试验技术和管理,2021,36(12):28-31.  [3]王森.浅析双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1(7):227-228.  [4]冯家贵.多校区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实践和研究———以湛江师范学院高技校区为例[j].高教论坛,2021(3):51-53,14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