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保证正常生产秩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降低消耗、提高效益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生产部门员工3、定义3.1 工艺纪律: 在生产过程中,有关人员应遵守的工艺秩序工艺纪律是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维护工艺的严肃性,保证工艺贯彻执行, 建立稳定的生产秩序,确保产品(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安全生产而制订的某些具有约 束性的规定是保证企业有秩序地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厂规、厂法之一3.2 三自:操作工对自已加工的产品应自检、自分、自作标识操作工对自已加工的产 品 100%检测 — 对应作业指导书检测频次,对不合格品自已做好标识,对不合格品自己 区分开3.3 三检:首检、中检、终检操作工按工艺图纸要求、作业指导书、操作记录、设备点 检等要求进行首检(本批加工第一件产品)、中检(加工过程中)、终检(加工最后 一件产品)首检的要求:① 操作者自检,并记录;② 送巡检或其他有资格师傅确认;③ 首件(检)产品做好标记,便于质量跟踪下列情况之一必须进行首检:A. 更换了品种;B. 更换了操作者;C. 更换或调整了生产设备、工艺装备;D. 工艺文件更改(如:技术文件、工艺方法、工艺参数的更改)E. 更换刀具;操作工对过程加工的产品应进行中检,领班复检合格才能继续加工。
检验人员对过程进行监控,检查操作人员实施工艺方法是否正确,所加工产品质量 是否偏离要求,检查操作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设备点检情况在要求进行过程能力 控制的工序,还应检查相应的控制图巡检合格,操作工继续加工,巡检不合格,按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 操作工对加工完一批产品后,未件产品必需检验领班复检合格后才能转序;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由相关车间、按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进行状态 标识 ;对于设计变更、紧急放行、初物等状态产品,对照以上程序实施各流程的步骤, 并在相关票据、跟踪单、台帐上注明对应信息;对于因设计变更而导致现场(或仓库) 有多种状态产品时,必须严格区分并做好状态标识,同时在在相关票据、跟踪单、台 帐上注明相对应信息; 仓库保管员应对不合格批次的零件及时隔离并做好标识;4、职责4.1 车间操作工在加工产品应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三自、三检管理规范4.2 车间领导、领班对所在班组工艺纪律、三自、三检等执行情况监督、检查4.3 质量管理部对车间工艺纪律、三自、三检执行情况进行检查5、工艺纪律内容5.1 工艺文件必须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5.2 生产安排必须以工艺文件为依据,并要做到均衡生产。
5.3凡投入生产的材料、毛坯和外购件、外协件必须符合图纸设计和工艺要求 5.4设备必须确保正常运转、安全、可靠5.5操作者要认真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生产中必须严格按设计图样、工艺规程和有 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对特殊工序除严格按规定执行外,还应做好记录, 经便存档备查5.6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装必须经验证、鉴定合格后纳入工艺文件方可正式 使用5.7特殊工序的操作工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操作证,凭操作证操作做到定 人、定机、定工种5.8生产现场应做好定置管理和文明生产5.9所有工艺装备应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计量器具应坚持周期检定,以保证量值 正确、统一6、实施细则6.1机加工车间三自、三检6.2热处理车间等温回火、高频淬火、焊接、喷丸工序等使用专用操作记录表作为质量 记录校直工序也应遵守以上相关管理规程6.3装配车间按装配工艺执行,并按工艺要求检测相关尺寸并要有记录6.4生产车间根据控制计划及相关作业指导书进行样件制造,过程自检频次应符合作业 指导书的要求操作6.5需要时,生产部和相关部门制定新设备、工装、量具和试验设备开发计划进度表, 并将确定的结果记录于“ABCD表”中,并与相关部门会签确认。
6.6指导书应包括:过程所需的详细参数,以有效地指导操作和对过程进行控制6.7编制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检验标准和/或检验规程,内容包括:检验项目、产品质量 要求/标准、使用的检验设备、检验的样本容量和大小、检验方法等6.8车间按照试生产作业计划表进行试生产(小批量)作业 ;6.9操作工根据《自检记录单》的要求对每班首件完工产品进行检验,组长/巡检人员 复检合格后,操作工才能批量加工;首检不合格,操作工按工艺文件、作业指导 书及时调整,并重新首检,直至合格7、本规程作为公司一级文件执行,自通告日期起实行起草: 会签(生产部、技术部): 批准:泉州市鲤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品质管理部200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