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3250108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午测小卷八年级午测小卷: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班级姓名成绩常见文言文三种题型:1、选择题: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内容理解。2、翻译句子:关键字词的解释;特殊句式;富有哲理的句子;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文笔优美的句子。3、内容的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概括;事件前因后果分析;文章主旨理解;阅读文章后的启示。一、词语解释解题技巧:“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解题时,套用学习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A、迁移验证法:把课内文言词语的用法套用到课外,哪一种用法能讲通。B、联想猜测法:1、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整体去猜测,哪一种解释能讲通。2、把词语放在成语中,联想猜测词

2、语意思。二、句子翻译的原则:能直译的直译,讲究字字对译;不能直译的联系上下文翻译。不能漏掉重点字词的翻译。翻译的要求:1、即翻译准确无误,忠于原文;2、流畅:即翻译通顺,没有语病。句子翻译的方法:1、留:即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器具、特殊称谓等,照抄不译。2、删:即删去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词,如发语词,补足音节的助词等。3、调:即调整语序,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4、换:即把“古今异义”的词语(如“妻子”等)换成现代词。5、补:文言文中,省略句比较多,有的句与句之间跳跃很大,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增补一定的成分,使意思通顺、完整。阅读训练(一)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

3、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八年级午测小卷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

4、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B属予作文以记之C皆以美于徐公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

5、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D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参考答案: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

6、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八年级午测小卷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注释:伤:哀伤,叹息。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隶:属于。生:生长到。识:认识。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求:要。异:对感到诧异。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与:给。.养:奉养,赡养。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意:主旨(

7、中心,或文章大意)。一:全。指:指定。就:完成。文:文采。理:道理。邑人:同(乡)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奇怪)。稍稍:渐渐。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乞:求取。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日:每天。扳:通“攀”,牵,引。环:四处,到处。谒:拜访。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从:跟随。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复:又,再。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王子:王安石的自称。通:通达。悟:聪慧。受:接受。天:先天。贤:胜过,超过。于:比。材:同

8、“才”,才能。卒:最终。于:被。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彼其:他。已:停止。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伤仲永全文翻译: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bai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

9、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八年级午测小卷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

10、人就为止了吗?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解析】A代词,他;表推测语气,大概。B完成;靠近。C最终;最终。D成为;为了。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析】A代词,书具;宾语前置标志。B代词,他;代词,他。C推辞;言辞。D表顺承;表转折。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D)

11、A扶苏以数谏故B属予作文以记之C皆以美于徐公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解析】例句是用。A因为。B来。C认为。D用。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D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解析】B作者只见过一次方仲永。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答: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