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3121350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_自由式_、_混合式_。2、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_制动距离_、_安全距离_三部分组成。3、山岭地区选线,根据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线位布设方案可分为沿溪线、越岭线、_山腰线_、_山脊线_。4、常用的实地放线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_拨角法_、_直接定交点法和坐标法等_。5、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标高计算线网的形式有方格网法、圆心法、_等分法 、_平行线法_ 四种。6、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 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和_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来量度的。7、路面在平面上的三条基线即未加宽前的(侧边缘线 )、(中

2、心线 )、( 外侧边缘线)决定了超高构成形式。8、设计交叉口时,应尽量 建立方向岛(又称导向岛)或采用 合理地组织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等方法,把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9、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回头展线 和 螺旋展线 。10、道路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车辆、设计车速、设计交通量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汽车行驶理论;11、公路实地放线的方法主要有 穿线交点法 、 拨角法 和 直接定交点法 及坐标法四种;12、道路定线常用的方法有_直接定线_、_纸上定线_。13、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点产生于_左转车流_和_直行_车流。14、根据公路的作用和使用性质,我国将公路划分为国道、省道、_县公路_(简

3、称县道)和专用公路。15、行车视距具体分为停车视距、_会车视距_、_错车视距_超车视距_。16、无中央分割带的一般公路的超高方式有 绕内侧边缘旋转 、 绕中线旋转和 绕外边缘旋转 三种方式;17、公路平面设计的技术标准大体上可分为 相邻回头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同向或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短长度;18、道路曲线测设时,圆曲线的测设方法有_偏角法_、_弦线极坐标法_。20、互通式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完全互通式、_不完全互通式_和环形。21、沿溪线路线布局主要有 处理好河岸的选择、 线位高低 以及 跨河地点三种方法;复习题二名词解释1 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队向行

4、驶的汽车在发现对方后,采取刹车措施安全停车,防止碰撞所需的最短距离。2 制动距离:它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止,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3 停车视距:它是指在汽车行驶时,当视高为1.2米,物高0.1米时,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经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住所需的最短距离。4 缓和曲线:它是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是道路平面线性要素之一。5 汽车的爬坡能力:它是指汽车能克服坡度的能力。6 轴载重量:它是指汽车单轴承载的质量。分空载和满载两种情况列出。7 设计通行能力:公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

5、时,单位时间内公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为设计通行能力。8 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又叫交通流量。9、纵坡度: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比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用百分数(%)表示,有正负之分,正表示上坡,负表示下坡。10、标高:通常将某点的高程称作该点的标高。11、桩号:某点不沿道路中线到道路起点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桩号,通常叫做某点的里程。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13、用地范围:道路用地是指为修建、养护、道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地幅。14、建筑限界:道

6、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是为保证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对道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它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15、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者城市某一地区的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16、垭口:分水岭上的凹形地带(又叫鞍部),由于标高低,常常是越岭线的重要控制点。17、公路选线:它是指在公路规划路线的起点、行经地点、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而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18、动力因数:D=(T-RW)/G D称为动力因数,即为单位车重具备的牵引潜力。判断题1、计算行车速度是决定公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错

7、2、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错3、路线偏角7都属于小偏角。对4、一公路其合成坡度为10%,若某弯道超高横坡度达到10%,那么该路段纵坡只能是0%了。错5、横断面图上某桩号的横向填挖平衡点一定是这个断面的经济点。错6、长直线与大半径凹曲线组合为宜,这样一来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错7、圆曲线半径250m应设置加宽。对8、汽车的行驶轨迹线与障碍线之间的距离叫横净距。错9、路基的土石方数量中,已经包含了路面的体积。错10、所有挖方无论是“弃”或“调”,都应予以计价。错11、纸上定线是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工作。对12、平面交叉口产生冲突点最多的

8、是左转弯车辆。对13、高速公路应满足超车视距的要求。错14、公路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一阶段设计。错15、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线形组合其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对16、三级以上公路所有弯道都必须设置缓和曲线。错17、城市道路横坡度小于0.3%时,可在道路两侧1-3m宽度范围内设置锯齿形街沟。错18、基本形曲线两端设置的回旋线必须是对称且等长的。错19、中国和美国尽管道路服务水平的分级是不同的,但体现的观念是相同的。对20、在互通式立交中,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减速车道。错21、三级公路有条件时应设置左路肩。错22、高速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错

9、23、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填方数量。错24、沿溪线中的高低线,一般来说低线的优点多。对25、采用立体交叉,能够彻底消灭平交中的危险点。错复习题三简答题1、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1)缓和曲线通过其曲率逐渐变化,可更好地适应汽车转向的行驶轨迹。 汽车在转弯过程中,其行驶轨迹是一条曲率连续变化的轨迹线,它的形式和长短则随行车速度、曲率半径和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快慢而定。从安全角度出发,缓和曲线的合理设计有利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致偏离车道,从而保证行车安全。(2)汽车从一曲线过渡到另一曲线的行驶过程中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的曲率成正比。从直线驶入

10、圆曲线,如果不设置缓和曲线,其曲率会产生突变,在一定的车速情况下,乘客就会有不舒适的感觉。设置了缓和曲线,其曲率是直线到圆曲线逐渐过渡的,离心加速度的过渡也是逐渐的,乘客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3)缓和曲线可以作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渡段 道路路线在弯道上要设置超高和加宽,从双面横坡过渡到单面横坡,和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加宽宽度,这一过程变化一般是在缓和曲线长度内完成的。(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圆曲线与直线相连接,其曲率是突变的,在视觉上有明显不平顺的感觉。设置缓和曲线以后,线形连续圆滑,增加了线形的透视美,同时驾驶人员也会感到安全。2、简述道路外业勘测常规定测一般由

11、哪些作业组组成?答:导线布设一般要求尽可能接近路线位置,根据视察中拟定的路线走向,在控制点间进行布设,在平原区以尽量接近两点间的直线布导线,但根据地物地貌情况可作适当的偏离,在丘陵区,应综合考虑纵坡与平面线形布设导线,导线常有一定的起伏和折转,在山区,主要以纵坡控制,使导线纵坡接近平均纵坡,使平面有大致的平顺性。 水准测量工作,一是设立水准点,并进行标平测量,二是沿导线中线,对所有控制地形的加桩进行中平测量,也可用经纬仪作视距高程测量。横断面测量,要求对导线中桩逐桩进行测量,在有挡土墙等人工构造物段应加测横断面。地形、地质复杂地段,大中桥桥位和需要处理的地质病害地段,必要时应沿导线两侧大约10

12、0150米范围内测绘地形图。土壤地质调查,一般利用露头判断,资料要能做到初步分段确定边坡坡率,开挖工程等级和土石方成分,对不良地质地段要详细了解成因、程度和范围,提出相应的设计措施。所有调查和勘测资料均需就地及时计算和整理,当发现问题或者资料不足时,要及时在现场修改或补充。3、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答:(1)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性组合的最基本问题。平、纵线性的技术指标大小应保持平衡。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

13、度,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设计原则: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这种组合是使平曲线和竖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也就是所谓的“平包竖”。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若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时,便可达到均衡的目的。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暗弯与凸形竖曲线以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对暗与凹、明与凸的组合,当坡差较大时,会给人留下近路不走,而故意爬坡,绕弯的感觉。此种组合在山区难以避免,只要坡差不大,矛盾也不突出。 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平、竖曲线重

14、合是一种理想的组合,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点(底点)位置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外观。但是,如果错位过大或者过小不均衡就会出现视觉效果很差的线形。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者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对凸形竖曲线诱导性差,事故率较高,对凹形竖曲线路面排水不良。计算行车速度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者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后者会出现汽车高速行驶时急转弯,行车不安全。(3)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设计原则:只要路线有起有伏,不要采用长直线,最好使平面路线随纵坡的变化略加转折,并把平、竖曲线合理地组合,但是

15、要避免驾驶人员一眼能看到路线方向转折2次以上或者纵坡起伏3次以上。(4)平、纵线性组合与景观的协调配合设计原则:应进行综合绿化处理,避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条件允许时,适当放缓边坡或者将其边坡点修整圆滑,使边坡接近于自然地面形状,增进路容美观。不得已时,采用修整、植草皮、种树等措施加以补救。应能提供视野的多样性,力求与周围的风景自然地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自然风景或者人工建筑物,或者在路旁设置一些设施,以消除单调感,并使道路与自然密切结合。应在道路的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全过程中重视景观要求。尽量少破坏沿线自然景观,避免高挖深填,纵断面尽量减少填挖,横断面设计要使边坡造型和绿化与现有景观相适应,弥补必要的填挖方对自然景观的破坏。4、中间带的组成和作用。答:公路中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道路中的二幅路和四幅路均应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其作用是: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车道造成车祸,又能减少公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以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种植花草灌木绿化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