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教育的作用资料讲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311522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教育的作用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校园文化教育的作用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校园文化教育的作用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校园文化教育的作用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校园文化教育的作用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教育的作用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化教育的作用资料讲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实效构建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实效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充满诗意和美感 的校园环境就如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使学生耳濡目染, 促进其在深层心理结构中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 文明程度。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 人。”校园文化建设中包含了异常丰富的德育因素,又体现 社会和学校对学生品德培养和发展的要求。下面就谈谈如何 构建健康、高尚的校园文化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一)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 情感,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对于 启蒙教育的小

2、学阶段,优美、整洁、规范、富有教育意义的 校园环境,对小学生兴趣的诱发, 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增长, 技能的培养,行为的规范和心理的和谐,从而对学生健康人 格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直接作用。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从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筑造 型、色彩、视野与建筑的协调性以及校园绿化、室内布置、 校园卫生、教学硬件的构置、摆放等方面根据培养学生的情 操入手进行探索和研究。 我校把校门建成开放式, 门口花坛、 喷泉设置美观、合理,师生进入校园,既感到热情、开放、 豪华,又体会到学校是团结向上,师生关系融洽的一个温馨 的大家庭。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 不觉,自然而然受到熏

3、陶、暗示、感染。学校要努力改变那 种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状况,为校园环境赋上一定的文化 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校园里无 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美的熏陶、鼓励、鞭策和得到教育。 环境教育力量对学校全体成员,特别是对学生,能产生巨大 的心理效应。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一所学校,走进去布 局合理,到处有绿化、校园优美,使人感到愉快;到处干干 净净、整整齐齐,使人感到精神振奋,然而这种心理效应使 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不具有强制性,却能引起个体感 情上的共鸣”。凡此种种,均可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起 到潜移默化、寓教于景的作用。我们也应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抓好校园文化阵地和 文

4、化设施建设:如办好校园墙 (版 )报、班级墙 (版)报、各种宣 传栏、表扬栏、红领巾广播站 (室) 、学校有线电视转播等, 它能引导学生的舆论向着教育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对形成 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1、抓好校风建设。 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 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校风也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 校风包括教风、学风、班风等体系,它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 在价值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问倾向,良好的风气是一种 无形的教育力量, 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响, 由而产生一种 “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应,提高

5、学校德育工作的 质量。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作为校园中普 通流行的风尚和习惯, 一方面以物化形式, 依存于校园环境; 另一方面,又以观念形态,存在于个体身上,体现在学校全 体成员的精神上,即校风的人格化。良好的校风、班风能增 加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树立共同价值的观念,产生群体动力。在构建健 康向上的校风方面,是要注重抓组织建设、抓实施、抓检查 落实和抓总结提高的。2、抓好教风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形象体现着他的道德 修养和精神面貌,教师在学生眼里是一尊特殊的偶像。处于 学知识长身体时期的学生, 可塑性极大, 正是“染于苍则苍,

6、 染于黄则黄” 阶段, 教师的人格修养、 知识水平、 教学艺术、 语言、服饰等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示范作用。这正 如加里宁曾指出的: “教师的世界观, 他的品行, 他的生活, 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的影响全体学生” 。因此, 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个性风格、举止言谈、道德修养等方 面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中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楷模,使 学生仿效于教师的人格美。从而促使学生完善人格,形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教育教学的艺术,是教师特有的一门艺术。要使 教师形象更加完美,教师要十分注意言谈举止。正如教育家 苏霍姆林基所说“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 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

7、与心灵的,然而语言可以是 强烈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语言是 人际交往、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 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 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进。3、培养良好人际关系。人不能离开人际关系而生活,人的精神、人的信念的形 成、人的积极性的发挥,无一不与人际关系的气氛有关。因 此,优化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 的一个重要方面。(1) 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我们作为教育者 很早就该付出坦率和孩子们结成“交心的朋友”,很早就该 和他们建立起良性的情感沟通的“桥梁”,只有他们充分地 信任我们,

8、才会把他们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情感都倾吐出 来,不会郁积于心。我们要常常和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 通,在沟通中,千万切记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尊严,不要以 指挥、命令、谴责的方式来支配孩子们的思想和行动,我们 用意是以心灵的沟通来达到孩子们积极思考、增强其分析问 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而达到其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的意 向,使得他们在解决成长过程的问题中快速地成熟起来。教 育者往往“望子成龙”的心情太切,以致于威逼利诱,给了 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压抑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天真与快乐, 孩子们得不到应有的心理支持与关怀,就很容易产生有意无 意的逆反心理与逆反行为,由而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冲 突。在现实中教师不

9、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儿童情绪障 碍和行为偏差的危险因素,不良的教育方法使小学生体验到 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真正优秀的教师不 但在课堂上驾驭能力强,而且对几十个学生各种各样的行为 表现能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而从来不使用简单粗暴的 方式。凡不按教育规律办事的, 到头来总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有的教师不了解小学生心理,认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随我 怎么“捏”,怎么“拧”都行,在小学生面前正言厉色,不 苟言笑,特别反感学生的诘问,生怕在学生面前丢了威信, 有的教师师道尊严、粗暴专制,这都有意无意把师生感情拉 远,给学生的自尊和人格造成伤害。教师是学生智慧之田的播种者,是学生心灵世界的

10、开拓 者,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品格、浓厚的教 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语言动作皆为学生所观 察、所注意、所模仿。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既有教师的责任, 也有学生的责任。在师生关系这一矛盾的统一体中,教师始终起主导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营造成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氛围。(2) 协作的生生关系。当前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往往存在着自我中 心、高傲、孤僻等缺点,这些都不利于学生间良好人际关系 的形成。再加上当前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使 一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也染上了庸俗的功利色彩。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明白:过度激烈的学习竞争会造成

11、学生间的相互猜疑与紧张情绪,这是很容易出现嫉妒等不健 康的情感和行为。和谐的同学关系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 氛围,所以要注意构建一个互相关心、帮助、互相尊重、同 心协力、士气高昂的班集体。班级管理上要讲求民主,让学 生参与学校、班级的民主管理,要将“争创文明班”、“争 当文明小天使”、“手拉手,齐奋进”、等活动有计划的结 合起来,确确实实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 争环境和演出的舞台。(3 )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完善科学的校园规范。校园规范属于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性文化,是一所学校贯 彻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的条件和保证。在学校这个有组织的群 体中,每个成员需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来统一其信念,价值

12、 观和行为,以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活动的一致 性。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他们在校行为的表现,是 体现学校文化氛围和工作方式的主要方面。学生管理的目的 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 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使学生愉快地 学习,健康地成长,对各种不良倾向能自觉地抵制。要做到 这一点,必须加强常规管理。所谓常规管理,主要指经常性的规章制度的管理。常规 管理的内容包括课堂常规、 饭厅管理、 宿舍常规、 集会常规、 图书阅览常规、实验操作常规、劳动常规等方面的管理以及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应有的礼貌要求。常规管理的目的在于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

13、理能力。通过不同内容、 不同层次的管理, 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动机、 目的, 学生就会自觉地、主动地评价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 育自己,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日臻完善。( 4 )丰富学生文化的内涵,引领学生的认识目标。“教育的生命即生命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 设计、教育模式和教育行为,必须有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引领学生人生的目标,这样的教育才 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学生 文化的研究。当前,与日俱增的报刊、书籍、影视作品进入千家万户, 传播着内容极为广泛的社会信息,这固然有着丰富青少年学 生的认识结构,开拓视野,更新观念的一面

14、,但由于社会环 境错综复杂,社会文化良莠不齐,特别是流行文化中存在着 很多消极因素,而青少年学生好奇敏感分辨是非能力不高, 容易盲目崇尚社会的时髦和流行,造成“社会上流行什么, 校园里也流行什么”。校园活动贫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 性特长得不到发展甚至压抑,学生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 是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 设,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之余,更可能地得到良好的文 化营养。从教育学的角度看,陶冶是德育的主要方法。而陶 冶就是教育者利用环境、 气氛、作风、艺术形象等教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的方法。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 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们创设校园文

15、化氛围,就是 要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 育和影响。我校为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了丰富多 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学校组建了乒乓球队、 田径队、舞蹈队、 书法班、画画班、鼓号队等文体团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到自己的小乐园。在教师的精心教导下, 他们的技能得到了锻炼, 情感得到了陶冶,特长得到了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 强对学生的近代史、现代史、国情、乡土情以及社会公德教 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应有计划的将这 些德育内容基础化、系列化的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 大胆创新,转变旧教育

16、观念,把依靠外力的德育转向内化的 德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以 活动为载体,寓德于乐,从而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校在以校园文化抓德育工作中,一是狠抓文明礼仪活动。 学校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从抓学生 的行为规范开始,从礼貌用语,从学生行姿、站姿、坐姿、 写姿等行为规范抓起,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 动:开设了礼仪讲座、礼仪活动课;开展了长期的“礼仪标 兵”推荐活动;重视学生礼仪的检查评比;为学校礼仪教育 的开展,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北京中小学礼仪教育短 片,内容涵盖了个人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 等四个部分,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礼仪知识。二是让学生自己 组织和参与教育活动。通过参与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的庆 祝,参与各类竞赛,办黑板报,文艺节目汇演,各类演讲比 赛,书、画、歌咏大赛,爱国主义影视片评论,校园之声广 播等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贴近学生,使之有一种亲 和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