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全册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287524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54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全册(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读13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 教学重点: 1.认读13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通过朗读,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人山人海”等词语。三、教学难点: 1.学会给熟字换偏旁、换部分等方法识字。 2.理解“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含义。四、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五、 教学方法: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

2、组讨论法等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国升旗仪式吗?(学生结合实际表达。)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 .看了录象资料,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标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1.自由地初读课文,找出课后的绳子,圈一圈。 2.分小组自学生字,互相正音。 3.课堂开火车检测自学生字效果,注意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三)识字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国旗元旦北京广场庄严隆重仪式国旗班护旗队员乐曲口令军乐队护卫队员雄壮 2.出示不要求写的生字。 旗旦京广严仪式班护队

3、曲令卫 3.自学,找出比较难记的生字,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4.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记住“旗、严、曲、式”等。(部件构成、熟字加减笔画等方法) 5.生字、新词接龙比赛,巩固读音,强化记忆。 (四)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广严曲旦京众式 2.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 3.分析识记字形。 (1)形近字比较法:广厂旦日 (2)部件相加:京亠+口+小 4.教师重点指导“严、式、曲、广”的书写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讲评学生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话共有几句? 2.找出:升旗仪式时间元旦的清晨; 升旗仪

4、式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3.观看录象资料,体会“人山人海”、“庄严隆重”的含义。朗读时注意这两个词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第一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旗手擎着; 护旗手身着礼服、肩披绶带、正步。 3.指名读,体会词语的含义。 擎:往上;举。 绶带:一种彩色的丝带,用来系官印或勋章,有的斜挂在肩上表示一种身份。 4.播放护送国旗的录象,体会护送国旗的庄严。结合动作理解“擎着”、“正步”两个词语。 5.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名观众,看到这样一支队伍,回怎样想?如果你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名战士,你会怎样想?(光荣

5、而自豪!)带着这样的一种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是怎样表现的呢? (旗手庄严接过国旗;军乐队奏起国歌;护卫队员持枪礼;军人和少先队员敬礼;群众肃立注目) 2.理解词语: 3.指导朗读,读出庄严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学校升旗仪式的过程和参加升旗的感受。 2.当奥运会上中国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3.小组交流后,班级汇报。(激励学生表达的热情,适当渗透表达方法。) (五)本课小结: 作者按照升国旗的顺序,细致而生动地介绍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我们的祖国就像

6、升腾的太阳,会越来越富强而伟大。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画一面国旗,查找国旗和国歌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旗手擎着 护旗手身着礼服肩披绶带 庄严隆重军乐队奏起国歌 护卫队员行持枪礼 军人和少先队员行举手礼 群众肃立注目教后记:2 秋天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4)、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目标: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感受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思想感情。二、

7、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三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积累词语。背诵课文。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课文录音 生字卡片五、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秋天的文章,(板书课题:秋天)齐读课题,认识“秋”字,你是怎么记住“秋”呢?二、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1、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横线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想办法弄懂画横线的字的读音。 3、小组交流生字的读音。 4、全班齐读课文。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学生分析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 3、重点分析字形:四、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7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交流

8、识记方法。 3、学生汇报,师范写。 4、学生给7个生字组词。五、作业: 1、生字各写两行。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让学生认读。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说。 3、秋天到了,太阳不再炎热了,哪些东西让人感受天气凉了?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想想这段写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怎样? 2、你能读好这个自然段吗?试着读给同桌听。 3、汇报朗读体会。 4、指导背诵。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找出果园里哪些果子熟了? 2、这一段该怎样读好它呢?你能说一说,读一读吗?

9、3、齐读这段,尝试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丰收的秋天还在哪里呢?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2、学生汇报三、总结全文。 1、说说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或图片。板书设计: 稻子 田野里 棉花 高粱 2 秋天 丰收美丽 苹果 果园里 葡萄 石榴 枣教后记:3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懂的词语和不明白

11、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2背诵诗文。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六、总结。 1、背诵古诗。 2、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 七、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出示挂图)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今天我 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

12、庐山瀑布。板书:望庐山瀑布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4指导名读全诗。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4、出示挂图,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想象意境,背诵诗文。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五、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 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六:小结。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