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行阅读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2776736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溪行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清溪行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溪行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溪行阅读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溪行阅读答案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我(公元753年)秋天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诗的五六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除了对偶外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 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参考答案(1)清澈。(1分)喜欢清新的大自然,(1分)喜悦之中乂含寂寞孤独(落寞抑郁) 之气。(1分)(2)比喻手法(1分)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 岸上行,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2分)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2

2、 分)附:清溪行赏析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秋后李白游池州(今安徽 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涌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 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李白游清溪作 有许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 情怀。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 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开篇就赋产客观景物 主观化特性。接着,诗人乂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 向来以水清著称

3、。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 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干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 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 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然后,乂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 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 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隙丛话中评价说: 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乂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沈云卿诗也。广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 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最后,诗人乂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 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 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 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