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仁义礼智信名言警句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05KB
约9页
文档ID:462614984
仁义礼智信名言警句_第1页
1/9

仁义礼智信名言警句关于解释: 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义,利也——《墨子》 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礼记》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孔子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淮南子》 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春秋》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 关于名言警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必信,行必果 礼之用,和为贵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一、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尽心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里仁为美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回也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则荣,不仁则辱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先难而后获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人无敌于天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二、义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直道而事人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君子义以为质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持其志,无暴其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义者,宜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羞恶之心,义也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知耻近乎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见得思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大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论语·泰伯》)闻斯行诸?闻斯行之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放于利而行,多怨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大学》)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 三、礼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寜戚 不学礼,无以立不知礼,无以立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知止而后有定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必也正名乎!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礼以行之近者悦,远者来。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陈善闭邪谓之敬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四、智 好学近乎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不迁怒,不贰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知者不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过则勿惮改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百姓日用而不知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夫子焉不学,亦何常师之有?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执中为近之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五、信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