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21春《建筑力学专科》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96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14995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农21春《建筑力学专科》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96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川农21春《建筑力学专科》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96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川农21春《建筑力学专科》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96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川农21春《建筑力学专科》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96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川农21春《建筑力学专科》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96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农21春《建筑力学专科》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9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农21春《建筑力学专科》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96(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川农21春建筑力学专科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 下列材料中属于脆性材料的有( )。A.混凝土B.低碳钢C.铸铁D.石材E.木材参考答案:ACD2. 梁的高度越大,则梁的抗弯能力也越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 刚体绕定轴转动,消除东约束力的条件是,此转轴是中心惯性主轴。( )A.对B.错参考答案:A4. 某种液体在圆管中做层流运动,如果雷诺数为400,则沿程损失系数=_。某种液体在圆管中做层流运动,如果雷诺数为400,则沿程损失系数=_。0.165. 圆轴横截面上某点剪切力r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r成正比,方向垂直于过该点的半径这一结论是根据( )推知的。A.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

2、系和平衡关系B.变形几何关系和物理关系C.物理关系D.变形几何关系参考答案:B6. 对于脆性材料,( )是极限应力。A.比例极限B.强度极限C.屈服极限D.弹性极限参考答案:B7. 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 力偶矩的大小与矩心位置有关。(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0. 点沿其轨迹运动时,( )A.若始终有va,则必有v=常量B.若始终有va,则点必作匀速圆周运动C.若有va,则点的轨迹必为直线D.若有加速度a=0,且点作曲线运动,则此

3、时其速度v必等于零参考答案:A11. 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 )基本不变。A.延伸率B.弹性模量C.截面收缩率D.比例极限参考答案:B12. 在弹性力学问题中,应力边界条件体现了_与_之间的关系。在弹性力学问题中,应力边界条件体现了_与_之间的关系。应力分量的边界值,面力分量。13. 动点的牵连速度是指该瞬时牵连点的速度,它所相对的坐标系是( )A.动坐标系B.定坐标系C.不必确定的D.定或动坐标系都可以参考答案:B14. ( )是指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外力卸除后能完全恢复的变形。A.塑性变形B.拉伸变形C.弹性变形D.弹塑性变形参考答案:C15. 只限物体一个方向移动和转动的支座

4、称( )支座。A.固定铰B.可动铰C.固定端D.定向支座参考答案:D16. 当梁横截面上的剪力为零时,所对应横截面上的弯矩也为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17. 对称桁架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对称轴上的K形结点若无荷载,则该结点上的两根斜杆为零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8. 对称桁架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对称轴上的K形结点若无荷载,则该结点上的两根斜杆为零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9. 绕流物体边界层中,( )。 A惯性力可以忽略 B粘性力可以忽略 C惯性力和粘性力都可以忽略 D惯性力和粘绕流物体边界层中,()。A惯性力可以忽略B粘性力可以忽略C惯性力和粘性力都可

5、以忽略D惯性力和粘性力都不能忽略D20. 抗拉压刚度越大,拉压杆的变形就( )。A.越大B.不一定C.越小D.不变参考答案:C21. 角速度、长度l、重力加速度g的无量纲组合是_。角速度、长度l、重力加速度g的无量纲组合是_。2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是( )A.M=0、Fx=0B.M=0、Fy=0C.M0(F)=0D.Fx=0E.Fy=0参考答案:CDE23. 关于拉压杆的强度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度条件要求拉压杆件最大变形不超过正常工作的最大变形B.为了保证拉压杆不致因刚度不足而破坏C.为了保证拉压杆不致因强度不足而破坏D.强度条件要求杆内最大工作应力必须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

6、参考答案:C24. 梁的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是沿梁高呈线性分布且( )。A.中性轴上正应力为最大值B.均匀分布C.离中性轴最远的上下边缘正应力最大D.中性轴上正应力为零E.中性轴上正应力为平均值参考答案:CD25. 平面图形内任一点的加速度等于( )的加速度与该点随图形绕基点转动的(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 )和( )。A.该点、牵连、相对、数量和B.该点、切向、法向、数量和C.基点、牵连、相对、矢量和D.基点、切向、法向、矢量和参考答案:D26. 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最大弯矩发生在( )。A.自由端截面B.根部截面C.任意截面D.跨中截面参考答案:B27. 在下列关于单元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7、 )。A.单元体的形状必须是正六面体B.单元体的各个面必须包含一对横截面C.单元体的各个面中必须有一对平行面D.单元体的三维尺寸必须为无穷小参考答案:D28. 两截面相同,材料不同的拉杆,受到相同的轴力作用时则其( )。A.内力相同B.应力相同C.应变相同D.应变不同E.应力不同参考答案:ABD29. 求下列矩阵的逆矩阵:(1)1+2; (2)0-22,其中0为22单位矩阵,i=(i=1、2,3)均是Pauli矩阵求下列矩阵的逆矩阵:(1)1+2;(2)0-22,其中0为22单位矩阵,i=(i=1、2,3)均是Pauli矩阵解法一 (1)由于(=0,1,2,3)是22矩阵的完备基,可设(1+2

8、)-1=,其中(=0,1,2,3)是待定常数这样 0=(1+2)(00+11+22+33) =01+02+10-i13+i23+20+i32-i31 =(1+2)0+(0-i3)1+(0+i3)2+(-i1+i2)3 上式1,2,3的系数都应等于零,而l+_2=1联立求解即有1=2=12,0=3=0于是 (2)设(0-22)-1=,其中(=0,1,2,3)是待定常数这样 (0=(0-22)(00+11+22+33) =00+11+22+33-202+2i13-220-2i31 =(0-22)0+(1-2i3)1+(-20+2)2+(3+2i1)3 上式1,2,3的系数都应等于零,而0-22=1

9、联立求解即有1=3=0,0=-13,2=-23于是 解法二 (1)由于 其中,满足自逆条件这佯 (2)由于 若令,则 即有,这样 上式的第一个等号用了2的自逆条件 30. 对于脆性材料,( )是极限应力A.弹性极限B.比例极限C.屈服极限D.强度极限参考答案:D31. 平面弯曲是梁弯曲中最常见的一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2. 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 )是相同的。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参考答案:A33. 受均布垂直荷载作用的悬臂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自由端部截面剪力为零B.支座根部截面弯矩最大C.自由端部截面弯矩最大D.支座根部截面剪力为零

10、E.支座根部截面剪力最大参考答案:ABE34. 横截面上最大弯曲拉应力等于压应力的条件是( )。A.梁材料的拉、压强度相等B.截面形状对称于中性轴C.同时满足以上两条D.上面都不正确参考答案:B35. 当力在物体上平行移动时,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A.不变B.改变C.增强D.减弱参考答案:B36. 在力的大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力臂越大,力矩就越小。(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7. 纯剪应力状态中最大剪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值相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8. 当力在物体上平行移动时,不改变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则必须附加一个( )。A.力B.力偶C.力偶系D.平行力系参考答案

11、:B39. 试用弹性力学方法求圆截面直杆扭转时的剪应力(体力不计),并用材料力学中圆截面直杆扭转的剪应力公式进行校试用弹性力学方法求圆截面直杆扭转时的剪应力(体力不计),并用材料力学中圆截面直杆扭转的剪应力公式进行校核,式中M为扭矩,R为半径,为径向坐标。解法一:考察在两端承受扭矩M且不计体力的圆柱体。 先按材料力学的方法,在圆柱体扭转时,截面上发生与半径垂直且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例的剪应力,即: =G (1) 其中,为单位长度的扭转角。将剪应力沿坐标x轴和y轴分解,可得: (2) 同时,假定其他应力分量均为零,从而得到一组应力分量: xz=-Gy,yz=Gx,x=y=z=xy=0 (3)

12、 容易验证,在体力为零时,式(3)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以应力表示的相容力程,即: (4) 现在校核它们是否满足边界条件。对于应力边界条件: (5) 在圆柱体的侧面上,面力分量,外法线的方向余弦,将式(3)代入式(5)中,侧面处的边界条件显然是满足的。 在圆柱体的两个端面上,由于外力为静力等效的扭矩M,因此,需按圣维南原理进行放松,即在边界z=0,h处: (6) 将式(3)代入式(6)中,由于坐标原点位于横截面的形心,故式(6)的前二式自然满足,第三式变为: (7) 于是 (8) 其中,I为横截面的极惯性矩。将式(8)代入式(1)中,得到圆柱体扭转时的剪应力为: (9) 其中,R为横截面的半径。显然,这与材料力学方法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解法二:用半逆解法求解,因为圆的方程为: x2+y2=R2 而应力函数在横截面的边界上为零,所以,可假设应力函数为: (x,y)=A(x2+y2-R2) (10) 其中,A为待定常数。 将式(10)代入方程2(x,y)=C中,可得: A=C/4 于是,应力函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