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试范围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144892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考试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考试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考试范围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考试范围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考试范围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考试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考试范围(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一、考试指引思想高中阶段招生语文考试要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实地反映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业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推动语文课程改革,增进学生自主合伙探究学习,增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高中阶段招生语文考试要注重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状况,特别是对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注重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要注重考察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二、考试能力规定为了体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从六个能力层级对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考察。

2、六个能力层级为:A识 记 指辨认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理 解 领略并作简朴解释,是在识记基本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顿,是在识记和理解基本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欣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本,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体现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灵活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本,在体现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F探 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本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对、B、C、D、E、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察。三、考试内容和目的(一)识记与积累涉及

3、字词的积累、语文基本知识和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的积累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1.识记 A(1)识记常用中文3500个常用字的读音、字形和基本意义(常用字以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根据)。(2)规范、整洁地书写中文。(3)记忆并精确默写课文规定背诵和“语文课程原则”推荐背诵的名篇名句。(4)识记课文波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语文课程原则”推荐的文学名著的文学常识,识记课文波及的重要文化常识。.理解 B(5)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体现应用 D(6)对的使用词语;对的使用标点符号。(7)辨识、修改常用的病句(常用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子杂糅、表意不

4、明、不合逻辑)。(8)语言体现简要、连贯、得体。 (9)基本语法修辞知识的运用(基本语法修辞知识见教材附录)。(1)根据规定仿写、扩写、缩写、续写、概述信息。(11)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理解对方的观点、意图,听出讨论的焦点;根据对象、场合,完整精确、文明得体、有针对性地体现、应对。(2)联系生活、学习实际,综合运用语文。4.探究 F(1)对生活、学习中的语文现象进行探讨。(二)阅读现代文阅读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选用文质兼美、难易适度,较为典范的白话文。也合适选用一定比例的课内文章。 1.理解(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15)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16)把握文章重

5、要内容,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综合 C(1)收集、整顿文章中的有用信息。()分析文章构造,把握文章思路。(19)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20)分析文章的写作措施及作用。(2)把握文章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的联系。.欣赏评价 ()体验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体现手法。(23)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4.探究 (2)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能提出疑问或有自己的感悟和见解。I文言(古诗文)诗文阅读阅读材料以课内文言诗文为主,也合适选用与课文难易相称的课外的浅易文言诗文。.理解 B(25)对的理解常用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对的

6、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进行翻译。(7)整体把握文言文的文意,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与综合 C(28)概括文言诗文的重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评价E(29)初步欣赏文言作品的形象、语言和体现手法。(三)写作综合考察学生恰本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以及体目前写作过程中的习惯与措施、情感与态度。鼓励有创意地体现。体现应用 D(0)掌握记叙文、简朴的阐明文、简朴的议论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法。 (31)根据写作规定选材立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32)感情真实健康,力求体现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3)联想丰富,想象合理。(34)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7、。(35)思路清晰,构造完整。 (6)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体现方式,语言通顺、生动形象。 (3)标点对的,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四、考试形式及试卷构造(一)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的方式,试卷分为、B卷,A卷00分,B卷60分,满分为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二)考试内容及分派比例基本知识约占30分语言运用约占15分古诗文积累阅读约占25分现代文阅读约占40分写作占0分(三)试题难度及分派比例::较易试题约占60%中档试题约占30%较难试题约占0%(四)试题题型及分派比例选择题约占20分填空题、简答题等约占90分写作题占0分(五)试卷阅读量试卷总文字量在千字左右。(六)考试覆盖面考

8、察覆盖面规定达到本考试原则所规定考察内容的80%以上。数 学一、能力目的规定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考察基本运算能力、估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体现数形结合、换元、函数与方程等基本数学思想;合适考察摸索能力及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潜能。1.知识技能目的理解(结识):能从具体实例中,懂得或能举例阐明对象的有关特性(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性,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理 解:能描述对象的特性和由来;能明确地论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 握:能在理解的基本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措施完毕特定的数学任务。过程

9、性目的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某些初步的经验。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结识对象的特性,获得某些经验。探 索:积极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性或与其她对象的区别和联系。二、命题根据及考试方式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原则(实验稿)和现行教材(华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为命题根据。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60分。三、试卷构造全卷分为卷(10分)和B卷(60分)两部分。试题题型涉及四选一型的单选题、填空题和解答题。A卷含1个选择题(36分)、4个填空题(20分)及个解答题(44分);B卷含4

10、个填空题(24分)和3个解答题(36分)。试题难度比例:容易题6%,中档题3%,较难题10。四、考试内容及分值数与代数(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与分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等)约70分;空间与图形(平行与相交、三角形全等与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圆、全等变换、视图与投影等)约5分;概率与记录(数据的收集整顿、记录图表、概率等)约分;摸索与研究约12分。英 语一、命题指引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课程筹划,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实行;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反映

11、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与一般高中新课程改革接轨,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根据。二、命题根据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原则(如下简称为课标)为根据,体现课标的基本精神。三、考试范畴参照课标所规定的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五级目的”为基本规定,考试范畴为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新目的)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所有内容。四、内容和目的规定结合我市初中教学实际,以教育测量学为理论指引,保证试题的辨别度和信度,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双基,强调应用,难易适中;着重考察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英语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语言知识规定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本知识以及

12、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课标附录)。(二)语言运用1.听力:规定考生听懂有关平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理解主旨要义;获得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所听内容作出简朴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2.阅读:规定考生读懂公示、阐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有关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作出简朴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构造;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3.写作:规定考生能根据提示进行书面体现。考生应能: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和语法,比较清晰、连贯、精确地用英语体现自己的意思。五、考试方式、难度和试卷构造1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2

13、考试时间:2分钟试题难易比例:试卷涉及容易题、中档题和难题,所占分比例约为:3:1。试卷构造:A卷选择题(1分)和B卷非选择题(0分);满分为60分,其中听力部分0分,笔试部分140分。卷别大题号测试内容题数小题号计分答题方式卷第一部分听力第一节听短对话51-5.5三选一型选择题第二节听长对话和独白156-2025第二部分基本知识运用第一节单选221-4020四选一型选择题第二节完形填空041500第三部分阅读理解2051-7040B卷第一节任务型阅读(回答问题)571-50体现型非选择题第二节选词填空106-8510第二节句子成分与基本句型第一节句子成分辨认186-9510第二节基本句型运用

14、59-10010第四节书面体现120体现型非选择题合 计101物 理一、考试性质命题将从多种方面考察学生,以增进物理新课标多维培养目的的形成。全面考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规定,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估根据,达到增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二、能力规定升学考试把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学生能力的高下。从如下几种方面来考核学生的能力。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合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朴状况下的运用;可以结识概念和规律的体现形式;可以鉴别有关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有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2.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成果得出物理结论。3.实验能力可以纯熟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和措施;会使用基本仪器;会观测、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解决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有关的实验设计及运用。二、考试范畴和特点1.命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