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RR OR HR傻傻分不清楚带你区分临床研究中的3R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7.92KB
约3页
文档ID:461438103
RR OR HR傻傻分不清楚带你区分临床研究中的3R_第1页
1/3

RR OR HR傻傻分不清楚带你区分临床研究中的3RRR/OR/HR傻傻分不清楚——助你区分临床研究中的“3R” 在临床研究结果中,常常会看到OR值、RR值、HR值这3个统计学指标,它们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区别?今天,Linklab就为你解释一下这三个概念 在临床研究中,为评估致病因素的影响效应,常用一些危险度指标来衡量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关联程度或因素对人群发病的作用大小, RR、OR、HR均为此类指标,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RR与OR,因为这两个指标可以从四格表中衍生出来 1. 相对危险度——队列研究中分析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程度 相对危险度 ,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指2个人群发病率的比值,通常为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和非暴露人群的发病率之比RR的计算公式是: RR=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率 2. 比值比——病例对照研究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比值比:也称优势比、比数比,用于反映病例与对照在暴露上的差异,从而建立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联系OR的计算公式是: OR=/ 从公式即可看出,OR或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也就越大两者均为比值,因此以1为界限,若RR或OR: =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关联; >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 <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会提出疑问,既然两者都是衡量暴露与疾病的相关性,RR已经足够,为何还需要OR?这是因为RR的计算需要使用发病率,因此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前瞻性研究均可使用RR;但若是开展回顾性研究,只能根据研究对象状态分组,无法直接计算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的发病率,这种情况则需要使用OR 以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为例,两组患者发生肺癌的数量如四格表所示: 吸烟组 肺癌 A 非肺癌 B D 不吸烟组 C RR=[A/(A+B)] ÷[C/(C+D)]=A(C+D) /C(A+B) *A/(A+B) 即吸烟组肺癌的发生率,C/(C+D) 为不吸烟组肺癌的发生率 OR=(A/B)÷(C/D)=AD/BC *A/B 指吸烟人群中发生肺癌的比例,C/D指非吸烟人群中肺癌的比例 从以上公式不难看出,两者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分母,即A/(A+B)和A/B的区别,因此,若A数值较小,则A/(A+B)≈A/B也就是说,当该疾病发生率较低时,其RR值和OR值的大小是近似的因此这类疾病,若无法实施队列研究,则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OR值替代RR值 3. 风险比 HR即风险函数比,是生存分析资料中用于估计因为某种因素的存在而使死亡/缓解/复发等风险改变的倍数。

其计算公式为: HR=暴露组的风险函数h1(t)/非暴露组的风险函数h2(t) t指在相同的时间点上 风险函数指危险率函数、条件死亡率、瞬时死亡率 HR主要通过COX回归分析得出,其计算较为复杂,需要用软件计算,在此不详细说明HR可用于临床治疗性研究,也可用于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 HR与RR: 1)两者均用于前瞻性研究,多数认为HR与RR意思一样,但从计算公式可看出,HR还考虑了时间因素,换言之,包含了时间效应的RR就是HR; 2)从终点时间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这样理解,RR考虑了终点事件的差异,而HR不仅考虑了终点事件的有无,还考虑了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及截尾数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