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鉴赏方法简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0955928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鉴赏方法简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掌握鉴赏方法简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掌握鉴赏方法简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掌握鉴赏方法简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掌握鉴赏方法简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鉴赏方法简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掌握鉴赏方法,感受诗歌魅力【导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 2.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导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巴尔扎克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透露的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诗歌是诗人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高度凝练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导入解答古诗鉴赏题,要正确理解题意题旨,正确理解专业概念,紧密联系具体诗句,灵活迁移课内知识,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解答时如果能够理清答题思路,可以使答案针对性更强,鉴赏更加准确。下面几个方面解析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思路。二、方法导航1.知身世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解意象捕捉意象,理解象征义;3.理情感找感情词或暗含

2、感情的词;4.明意境想象和联想,再现意境;5.抓文眼抓住词眼或主旨句;6.析表达分析表达技巧。三、典例探究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风声。”(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这首诗以“风”喻人,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一“加”字仿佛风是急人所雷的有意行

3、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驱”、“卷”、 “寻”、“出”、“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本诗,要把握住“咏风”即“咏人”咏有为之士)(3)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题型一分析“诗眼”型【题型评点】“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传达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 “诗眼”分析题型,命题角度小巧,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考查诗句

4、中炼字、炼句的技巧。这种题型在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考查了。在以后的几年中,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命题特点】在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句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理由。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2、提问变体有: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更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

5、卷和辽宁卷)【简易思维】1、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3、答案表述格式:判断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注释】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本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

6、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风确乎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不正当如此吗?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四、高考仿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

7、后面的问题。(8分)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结合颔联分析,诗中的“凤去台空”有什么意味?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四句是说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这是对凤去台空之意的进一步书写。“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

8、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天宝年间,因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作。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比较而言,有的说未分胜负,有的说气魄略逊。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 诗人写景

9、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赏析】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表现怡然自得闲适之情,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诗歌紧扣一个“幽”字,其突出表现是:以景写“幽”,以动衬“幽”。以“湖山胜处”“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之幽静,很有特色。本诗的另一特色是以乐景衬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